哲学主观题答题技巧讲课讲稿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探索真理)关键词:实践 认识 真理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社会 历史性。——强调实践的计划步骤/阶段特点等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经历过××事情(实践)才第一次懂得了什 么道理,获取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经过××事情(实践),以前的认识进 一步完善(发展)了。
哲学主观题答题方法解析
一、审题
1.审范围:——答题范围 (1)唯物论(探索世界):物质 意识 规律 主观能动性 (2)认识论(追求真理):实践 认识 真理 (3)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联系 发展 矛盾 创新 (4)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社会存在(意识)人民群众基本矛盾(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与改革有关 价值观(人的价值;价值观导 向;价值判断与选择;价值创造与实现)
(5)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2.审设问方式:设问是答清思路关键所在。——可以一般分为以下几种设问方式。 (1)哲学依据=哲学道理=哲学观点=哲学原理。答案结构:原理+方法+材料分析 (2)哲学启示=措施=建议=如何做=怎样做。答案结构:(动词)方法论+材料分析 (3)为什么=原因=理由=必要性=意义。答案结构:理论依据(原理+方法)+现实意义 二、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要在材料中找原理(学会抓关键句,抓关键句中的关键词)万 一不行,利用板块记忆的方式进行罗列,最接近的用上。
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 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以 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而且是正确的),后来,随着实践的发展,又形成 了新的正确理论。
三、(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关键词:联系 发展 矛盾 创新
一、(辩证)唯物论(认识世界) 关键词:物质 意识 规律 主观能动性
1.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人、政 府或国家)根据(针对)××(客观情况)制定××(政策、方案)。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思 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 展。——制定的政策(方案)起到效果了(产生影响了)。 3.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 合。——人(经过努力)成功完成××;人做什么事情失败了,或 者受到惩罚。 4.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重视精神的力 量。——如弘扬某种精神等。 5.人能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主选择性和主动 创造性。——目标蓝图、预测、计划、行动步骤等。 6.人在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和条件,改造客观 世界,造福总特征之一)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影响了(导致了)××。比如: “美国金融危机殃及中国”“欧债危机影响世界”
2.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要从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虽然承认××与××之间的联系,但这种联系是本来不存在的。比如:“吉祥数”
(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二) 7.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我们要坚持发展的观点。—— 现在的客观情况(认识)与过去相比进步了(深化了)。 8.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发 展过程不平坦、很艰难、有波折,当与过去相比,事物 还是向前发展的。 9. 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 准备,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事物一直在变化、 在进步,但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 10.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事物发展是内因与 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国 家扶持与艰苦奋斗等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经过××事情(实践),已 有的认识得到了证实。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为了解决××问题,国家出台××政策措 施(政策措施出台后,有利于解决××问题)
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指导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在 ××的指导下,做××事情。 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以前 怎样,现在怎样;甲地怎样,乙地怎样等
5.整体与部分 (1)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我们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材料有整体 也有部分,如结构调整、各个环节等
(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部分,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整体,统 筹全局。——(材料强调整体) (3)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发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要求 我们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达到最大发挥。——(材料强调部分) (4)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要求我们注意事物 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材料强调结构或优化组合) 6.必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着眼于事物的整体(2)注意遵循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3)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4)用综合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整体,又要统筹全局,优化组合。
三、学会抓关键词
这是判断哲学原理的关键所在。
四、要学会找关联性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生——联系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观的导向; (4)发展具有普遍性——辩证否定观; (5)一分为二——主流与支流(矛盾的主次方面); (6)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方法。
3.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 系。——人力利用某种条件加深了联系,如网络、交通等。 4.联系的多样性,我们要全面认识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 条件为转移。——不仅承认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且看到了多个事物对一个事物的影响 (或一事物对多个事物产生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