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信息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角通常,水平地震沿结构XY两个方向施加,所以一般情况下取0度.当结构平面复杂(如L型、三角形)或抗侧力结构非正交时,据《抗规》5.1.1,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度,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技巧>可先取初始值为0,SATWE计算后在计算书WZQ.OUT里输出结构最不利方向角,如果与主轴夹角大于正负15度,应将该角度输入重新计算。
2混凝土容重框架26剪力墙27框剪也可以输入263裙房层数《高规》3.9.6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房的抗震等级,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外,相关范围不低于主楼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板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
裙房与主楼分离时,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程序对带裙房的塔楼结构剪力墙底部加强区高度进行判断,按规范求,取到裙房屋面上一层。
该参数的加强措施仅限于剪力墙加强区,程序没有对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及塔楼与裙房连接处的其他构件采取加强措施。
<注意>裙房层数应从结构最底层起算(包括地下室),例如:地下室3屋,地上裙房4层,则应输入7.4转换层所在层号《抗规》3.4.4平面规则而竖向不规则的建筑,刚度小的楼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不小于1.15的增大系数。
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时,该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应乘以1.25~1.5的增大系数。
程序根据层号实现构件地震内力放大。
可以输入多个转换层号《高规》10.2规定了两种带转换层的结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及底部带托柱转换层的筒体结构。
应按楼层组装中的自然层号填写,如:地下室3层,转换层位于地上2层,转换层所在层号应输入5.5.嵌固端所在层号指上部结构的计算嵌固端,当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部位时,那么嵌固端所在层为地上一层,即地下室层数+1,而如果在基础顶面嵌固时,嵌固端所在层号为1.程序缺省的嵌固端所在层号为“地下室层数+1”,如果修改了地下室层数,注意确认嵌固端所在层号是否需修改。
6.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程序隐含值为Dmax=1.07.转换层指定为薄弱层此项打勾与在“调整信息”页“指定薄弱层号”中直接填写转换层层号的效果完全一样。
8.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高规》5.1.5进行高层建筑内力与位移计算时,可假定楼板在其自身平面内为无限刚性<注意>1.如果设定了弹性楼板(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菜单可以将楼板定义为适合的弹性板)或楼板开大洞,在计算位移、周期等控制参数时,应选择该项,将弹性楼板强制为刚性楼板参与计算。
计算完成后去掉此项,以弹性楼板方式进行配筋和其他计算。
没有定义弹性楼板或楼板开大洞,不选此项2.对复杂结构,如不规则坡屋顶、体育馆看台、工业厂房、或墙柱不在同一标高,或者没有楼板等情况,如果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会严重失真3.对于错层或带夹层的结构,总是伴有大量的越层柱,如果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所有越层柱将受到楼层约束,失真SATWE对于地下室楼层总是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9.墙元侧向节点信息程序强制为“出口”10恒活荷载计算信息不计算恒活荷载:仅用于研究分析一次性加载:主要用于多层结构、钢结构和有上传荷载(如吊柱)的结构模拟施工加载1:适用于多高层结构模拟施工加载2:适用于框筒结构向基础传递荷载(不传递刚度)模拟施工加载3:适用于多高层无吊车结构,更符合实际情况,推荐使用11.地震作用计算信息《抗规》有关规定:3.1.2 5.1.6 5.1.1《高规》 4.3.210.2.410.5.2不计算地震作用:抗震设防烈度6度乙、丙、丁类建筑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抗震设防烈度7、8度地区的多高层建筑,及6度甲类和6度四类场地的高层建筑计算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抗震设防烈度9度地区的高层;7(0.15g)、8度地区大跨度和长悬壁高层;8、9度地区大跨度和长悬壁结构;8度地区带有连体和转换结构的高层建筑。
8、9度地区大跨度结构一般指跨度在不小于24、18米,长悬壁构件指悬壁板不小于2、1.5米,悬壁梁不小于6、4.5米12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时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当此项打勾时,对于弹性板6和弹性板3,只在楼板面内进行强制刚性楼板假定,弹性板面外刚度仍按实际情况考虑;选择此项时,程序在进行弹性板网格划分时自动实现梁、板边界变形协调,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性13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影响结构周期影响构件内力,尤其是连梁内力,一定程度能缓解连梁超筋不勾选时,墙梁弯矩、剪力能满足平衡条件勾选时,墙梁弯矩、剪力、轴力都满足平衡条件二.风荷载信息1.基本风压::2、地面粗糙度类别: A、B、C、D类。
C类是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类为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3.XY向结构基本周期结构的基本周期:脉动增大系数ξ与结构的基本周期有关(WoT12)。
结构的基本周期可采用结构力学方法计算,对于比较规则的结构,也可以采用近似方法计算:框架结构T=(0.08-1.00)N:框剪结构、框筒结构T=(0.06-0.08)N:剪力墙结构、筒中筒结构T=(0.05-0.06)N。
其中N为结构层数。
2.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阻尼比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0.05有填充墙钢结构0.02无填充墙钢结构0.015.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判断结构对风荷载是否敏感,以及是否需要提高基本风压。
《高规》4.2.2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
6.用于舒适度验算的风压、阻尼比《高规》3.7.6房屋高度不小于150米的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应满足风振舒适度要求按高规要求,验算舒适度时阻尼比宜取0.01~0.02,程序取0.02.风压刚与风荷载计算的“基本风压”取值相同7.水平风体型分段数、各段体型系数“总信息”页“风荷载计算信息”中,选择“计算水平风荷载”或“计算水平和特殊风荷载”时,可在此处指定水平风荷载计算时所需的体型系数。
结构立面变化较大时,不同区段的体型系数可能不一样,程序限定体型系数最多可分三段取值。
分段时只考虑上部结构,不用将地下室单独分段对于一些常见体型、风荷载体型系数取值如下:a)圆形和椭圆形平面,us=0.8b)矩形、鼓形、十字形平面us=1.3c)正多边形及三角形平面Us=0.8+1.2/√n,n为正多边形边数d)下列建筑的风荷载体形系数us=1.4V,Y,L,槽形,弧形、双十字、井字形、h/b大于4,l/b不大于1.5的矩形、鼓形8设缝多塔背风面体型系数带变形缝的结构,如果设计人员将结构以变形缝为界定义成多塔后,程序计算各塔的风荷载时,对设缝处仍作为迎风面。
“设缝多塔背风面体型系数”即为扣除设缝处遮挡面的风荷载9.考虑风振影响打勾时,程序按《荷载规范》7.4.2计算风振系数,否则不考虑。
三.地震信息1.结构规则性信息该参数在程序内部不起作用2.混凝土框架、剪力墙、钢框架抗震等级可取012345,其中01234分别代表抗震等级为特一级、一、二、三、四级,5代表不考虑抗震构造要求3、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上述混凝土框架、剪力墙、钢框架抗震等级为抗震措施的抗震等级,某些情况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能与抗震措施的抗震等级不同,可能提高或降低,在配筋文件中会输出此项信息。
4按中震(或大震)设计5计算振型个数当仅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或用规范方法竖向地震作用时,振型数应至少取3,最好为3的倍数。
当考虑扭转耦联计算时,振型数不少于9振型数多少与结构层数与结构形式有关,当层数较多或结构层刚度突变较大时,振型数就取多些,如顶部有小塔楼、转换层时。
对于多塔结构振型数应大于12.6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活载组合值系数重力荷载代表值=恒载标准值+活载组合值,对于不同荷载,其组合值系数可能不同,缺省值为0.5“荷载组合”页中还有一项“活荷重力代表值系数”,两者容易混淆。
前者作用于地震作用的计算,后者则用于地震验算。
两者含义不同,但取值应相同。
7,周期折减系数框架结构0.6~0.7填充墙较少时可取0.7~0.8框架-剪力墙结构0.8~0.9纯剪力墙结构的周期可不折减8、结构的阻尼比混凝土结构取0.05,钢结构取0.029特征周期、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用于12层以下规则砼框架薄弱层验算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程序缺省由之前设置取值10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相应角度对应“总信息页”“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抗规》5.1.1,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度,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每个角度代表一组地震,如填入附加地震数1,角度30,SATWE新增EX1和EX2两个方向的地震,分别沿30和120度两个方向。
四.活荷信息1.柱、墙、基础设计时活荷载是否折减《荷载规范》4.1.2梁墙柱及基础设计时,可对楼面活荷载进行折减柱墙一般不折减,传到基础的活载应折减2梁活荷不利布置最高层号填入大于0的数N,则表示从1~N各层考虑梁活载的不利布置3考虑结构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取1.0,100年取1.1五.调整信息1.梁端负弯矩调整系数按照《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5.2.3-1条通常取0.8-0.92.梁活荷载内力放大系数用于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对梁内力的影响,将活载下作用的梁内力(M,V,N)放大,再与其他荷载工况进行组合。
一般工程建议取1.1~1.2,如果已经考虑了活荷载不利布置,则取1.0梁荷载折减不要重复3.梁扭矩折减系数按照《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5.2.4进行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4 ,说明书中要求0.4-1.0现浇楼板(刚性假定)一般取0.4;现浇楼板(弹性楼板)取1.04.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计算模型中的转换大梁的表面在荷载作用下与剪力墙脱开,失去本应存在的变形协调性,与实际情况相比,计算模型的刚度偏柔了,所以软件提供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
5.实配钢筋超配系数(对于9度设防烈度的各类框架和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结构,框架梁和连梁端部弯矩、剪力调整应按实配钢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来计算。
程序要求输入超配筋系数)6,连梁刚度折减系数按照《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5.2.1高层建筑结构地震作用效应计算时,可对剪力墙连梁刚度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通常取0.5-0.7多、高层结构设计中允许连梁开裂,开裂后连梁的刚度有所降低,程序中通过连梁刚度折减系数来反映开裂后的连梁刚度。
为避免连梁开裂过大,此系数不宜取值过小,不宜小于0.57梁刚度放大系数按2010规范取值考虑楼板作为翼缘对梁刚度的贡献时,对于每根梁,由于截面尺寸和楼板厚度的差异,其刚度放大系数可能各不相同,SATWE提供了按《混凝土规范》5.2.4自动计算的每根梁的楼板有效翼缘宽度,确定每根梁的刚度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