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
一、什么是最真实的?
• 两种对“最真实的”东西的检验方式 • 第一种是,最真实的对象是那种其余事物都依赖于它的对象。 • 第二种是,最真实的对象是那种本身不会被创造或毁灭的对象。 ——罗伯特〃所罗门 • 从根本上说,本体论就是关于什么是最真实的东西的研究。有些人 会持一种常识的本体论,认为最真实的东西是椅子、身体、人等; 有些人会持一种更偏向科学的观点,认为最真实的就是科学所发现 的那些东西,比如电子、基因等;另一些人的思路则更具精神性, 他们把上帝和灵魂排得最高;还有些人总是把人当作最真实的。大 多数人感到最困难的是像贝多芬的音乐和数7这样的东西。 ——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
(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 有一门科学,专门研究“存在”本身,以及“存在”凭自己的本性 而具有的那些属性。这门科学跟任何其他的所谓特殊科学不同;因 为在各种其他的科学中,没有一种是一般地讨论“存在”本身的。 它们从“存在”割取一部分,研究这个部分的属性。 ——亚里士多德 • 亚里士多德坚持我们的日常实在就是实在„„事物的形式就在事物 本身当中,而不是存在于另一个地方„„构成最终实在的东西—— 他给它们起了一个很重要的名字:实体——就是这个世界中的个别 事物,即马、花、人、石头等。然而,现象与实在之间的区分仍然 保留了下来,因为我们并不总能理解这些个别实体的本性„„ • 亚里士多德„„接受这个常识意义上的世界,但同时表明其中还有 许多我们尚不能理解的东西,整个图景不能仅从生活的细节加以把 握。 ——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
三、本体论的开创
• 用追寻“第一因”的方法来揭 • 实在最终是数。 示诸存在者的最基本的规定, ——毕达哥拉斯 这种努力所以归于无效,是因 • 实在就是逻各斯。 为在感性的经验世界中不可能 ——赫拉克利特 有“第一因”。假如我们仍然 • 实在是不变的,连贯的, 要追寻那统驭和规定万物的根 完满的。 本原因,那么,第一,这原因 ——巴门尼德 必须不再是其他事物之结果, 即它自己同时即是自身的原因 •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第二,这原因必须是能保持 ……可以为天下母。吾不 自身不变的。换言之,必须以 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自因”取代“第一因”。 ——《老子》 ——王德峰《哲学导论》
(一)柏拉图的 “理念论”
“洞穴比喻”
参阅教材第146~147页
• 柏拉图把巴门尼德关于世界是 静止的命题与赫拉克利特的世 界是变化的命题综合起来,提 出静止的理念与流变的现象两 个世界的思想。 柏拉图认为,我们日常所感知 到的具体事物都像赫拉克利特 所说的那样是变动不居的,因 而是不真实的;真正实在的东 西应该像巴门尼德所主张的“ 存在”一样是不动不变的;这 样的存在就是“理念”(Idea )。理念是„„我们所能见到 的现象事物的本质,“理念世 界”给予并显现“物理世界” 的意义。 ——杨学功《传统本体论哲学 批判》
(三)物理学之后
•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易经》 • 没有形而上学的民族,就像一座神殿,各方面都富丽堂皇, 里面却没有神。 ——黑格尔 • 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死后,遗留下一部分稿子,没有写 上总名。他的徒众们看见这本稿子的内容,是比Physics一书 的内容更进一步的,因之就题为Metaphysics,意思就是:在 Physics之上的。中文译为“形上学”,是根据《易经·系辞》 中“形而上者谓之道”一句话来的。 ——劳思光《哲学浅说新编》
(一)实在是“逻各斯”
• 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 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 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 一切都遵循着这个道(logos)。 ——赫拉克利特
• 内在的本原即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逻各斯”。这个词的原意是 “话语”,赫拉克利特用它专门表示“说出的道理”,并且认 为正确的道理表达了真实的原则。就逻各斯是人所认识的道理 而言,它可被理解为“理性”、“理由”等;就逻各斯是世界 的本原而言,它又可被理解为“原则”、“规律”、“道”等 。„„按照逻各斯的原则,一切事物都像火那样变动不居,处 于永恒的生成变化状态。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
(一)现象背后的实在
• 哲学上引起最大困难的一个区分就是“现象”与“实在”的区分,事 物好像是什么与它究竟是什么的区分。画家想要知道事物好像是什么 ,实践家和哲学家则想要知道它们究竟是什么……然而如果实在并不 就是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样子,那么,我们有没有什么方法知道究竟有 没有任何的实在呢? ——罗素 • 我们假定存在着一种现象背后的实在,并试图用不可见的东西来解释 可见事物的序列。„„正是这种在我们所看到的、显得如此的东西和 我们来解释它的“更深层的”图景之间所做的区分,才迫使我们引 入了“实在”这一概念。实在是对这个世界——或连同另一个世界— —的看法,它使我们可以理解日常显现的世界,无论是天气还是一个 化学反应,无论是一个可怕的事故表面上的不公,还是人类历史的意 义。因此,我们学会了区分事物显现给我们的方式和它们的“内部” 实在,学会了解释它们和理解它们。 ——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
(二)梦、感觉和理性
•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心经》
• 所罗门论理性(reason):抽象地思考、形成论证以及进行推理的能力 。有时理性指的是人心灵的一种“能力”……在形而上学中,这个词 有一种很有争议的含义,即人仅仅通过思想超越经验去确定实在是什 么样子的能力。 • 今天,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相信实在是科学家所描述的样子。„„ 在过去„„当科学尚未完全主宰我们的实在图景时,关于这个问题的 回答是上帝。„„对于宗教信徒来说,宇宙的秩序首先是上帝的无限 智慧和至善的一种标志。而对于科学家来说,最实在的东西是那些最 可触、最可测量和最可检验的东西。„„我们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感 觉是最可靠的知识来源,并且会把我们的亲眼所见当成相信某种事物 的理所当然的依据。但直到大约三百年前,哲学家和科学家还是更信 任理性能力而不是感觉;对于后者,他们抱有很大的怀疑。 ——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
四、柏拉图和 亚里士多德
• 柏拉图的“共相(Universal) 、“本体”(Noumenon)、 “理式”(Idea),亚里士多 德的“实体”(Substance)、 “本体”(Entity)、“存在 ”(Being)等一系列真正的 本体论概念,为人类理性 的哲学追求提供了必要的 哲学概念和哲学范畴,而 他们在众多著作中表达的 超越物理世界、超越现象 界、超越有限世界,探索 终极实在、终极原因、终 极根据的哲学追求,则是 哲学本体论诞生的标志。 ——杨学功《传统本体论 哲学批判》
(二)实在是“Being”
• 能够被说和被想的与是者是同一个东西。 ——巴门尼德 • 巴门尼德把“是者”(being)作为真理的对象。„„这个概念来自 希腊文的“是”(einai)动词。在西文中,“是”(to be)既可用 作系动词,起表述作用,如在“A是B”句型里的用法;又可以单 独使用,指示事物的存在,如英文to be or not to be(存在或不存在) „„巴门尼德„„把“是”的两种功能归结为同一意义、同一对象 „„又通过思辨规定了是者的性质,这些性质包括:不生不灭、连 续性和完满性。„„他以前哲学家所说的本原具有感性直观可把握 的形体和性质,如可感的物理性质以及可用数字符号和图形象征的 数学性质;而巴门尼德则说明,本原的意义和性质只能是理性思辨 和逻辑论辩所把握的“是者”。„„“是者”后来超出自然哲学, 成为形而上学的中心范畴。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 • 注意:有了to be,单词才变为主词,感性杂多才变为一“是者”。
形而上学
• 一、什么是最真实的? • 二、世界本原学说 • 三、本体论的开创 • 四、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 五、心灵与形而上学 • 六、形而上学与生活世界
开篇问题
• “假作真时真亦假”
• 下列各项的“真实”度有多少?(用一个1到10之间的 数给它们打分,10代表最真实,1代表最不真实。) 你身边的人 你坐的椅子 上帝 天王星 贝多芬名曲 你昨晚的头痛 人权 电子 梦境 数字7 水 爱 美 基因 相对论 你的身体 红色 理性 你的灵魂 中国政法大学
(四)形而上学的基础
• 形上学的研究,是以所谓“超经验的”实有为对象的。我们能看见 、听见、摸到、感觉到的事物,在哲学上称之为“经验的对象”, 大如日月山川,小如眼前的桌子、椅子,以及我们的身体等等,都 是经验的对象。研究经验的对象,是经验科学的任务。早期的幼稚 的思想,可以将“经验的”与“超经验的”混起来,但在人类智慧 稍有发展之后,就有专研究超经验的实有的形上学出现了。 ——劳思光 • 形而上学就是关于事物本质的学说。传统形而上学包括宇宙论 (cosmology)和本体论(ontology):前者是关于宇宙的起源与结构的理 论;后者则探讨存在或实在的本性,以及关于存在的诸种基本范畴 ,或者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探讨“作为存在的存在”。形而上学 的基本范畴包括:心与身、实体与偶性、时间与空间、同一与变易 、共相与殊相、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可能等。 ——李超杰《哲学的精神》
五、心灵与形而上学
• 考虑我们面前的这张桌子,它虽然一向并没有触动我们的思绪,现在 却已成为充满惊人的可能性的问题了。关于它,我们所知道的仅仅是 ,它并非是它看上去的样子。超出这个平凡的结果的范围而外,我们 有充分的自由去任意猜测。莱布尼茨告诉我们,它是一堆灵魂;贝克 莱告诉我们,它是上帝心灵中的一个观念;严谨的科学几乎也同样令 人惊诧地告诉我们说,它是极其庞大的一堆激烈运动着的电荷。 ——罗素 • 一个唯心论者认为,万物存在的基础是心灵(无论是我们自己的心灵 ,还是上帝的心灵)。„„正是心灵才是最真实的东西,其他的一切 都依赖于心灵。„„在过去的几百年里,有三种关于心灵及其在实在 中的地位的不同观点支配了我们的思考。„„在第一种观点看来,心 灵不过是一种实体;在另一种观点看来,心灵是一种实体的一个部分 ;在第三种观点看来,心灵是唯一的实体。 ——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