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毕加索的艺术成就
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
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
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
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
“你自己就是个太阳,你腹中有着千道光芒。
除此外则别无所有。
”毕加索对埃.泰蕾阿德所说的这句话正是他自己的写照。
与一生穷困潦倒的凡高不同,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
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全世界前10名最高拍卖价的画作里面,毕加索的作品就占据4幅。
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他的耀眼光芒至今没有衰退。
他在童年时期就已发出了和别的孩子不同的艺术光芒,很小的时候就在马拉加得到金牌奖。
那便是他的“童年时期”。
接着他开始了他的蓝色时期,在那一时期,他采用浓郁的蓝色,表现贫老与孤独的苦难。
但当他邂逅费尔南德·奥利维叶并陷入爱河时,他的玫瑰时期也随之而来.毕加索不满于现在的成就,依旧不断努力,创作了《斯坦因画像》,它是毕加索从“玫瑰时期”跃入“立体主义”的跳板。
当他意大利邂逅舞者欧嘉时,他又开始了古典主义时期。
继而毕加索又开始了那超现实主义的画作。
1900年的2月1日,在朋友们的筹划下,举办了他在“四只猫”俱乐部的首次展览。
毕加索的素描被挂在烟渍累累的墙上,150幅首次公开展出的作品,大部分是关于那些画家、诗人与音乐家朋友们的速写。
可惜出师不利,观众对此反应平平,外界对此也十分淡漠。
从商业角度看更是收益甚微,卖出去的画少得可怜、价格也低得可怜。
现在,毕加索比任何时候都向往巴黎。
巴黎,世界艺术的中心,现代主义的营垒。
随着生活的稳定,他有更多的时间沉湎于艺术的海洋里。
他终日流连于卢浮宫,贪婪的吮吸着各种各样流派的绘画风格和他所能吸取的养分。
这种美学上的博采众长,使他的画面颜色渐淡亦使风格改变——从传统走向现代,绘画主题也日益多样化。
1901年毕加索重返巴黎,此时的他已有足够的实力支付路费了。
到巴黎后他的情绪趋于平静。
随着风格的突破,创作数量巨增。
在巴黎,他感觉到创作裸体画的自由,绘制了一系列的作品,以体现出在西班牙时受到压抑的性解放。
毕加索执着地探索着,实践着,正当毕加索感到精疲力竭并准备重新开始的时候,一个蒙马特尔的艺术家邀请他去荷兰度假。
毕加索欣然前往,并在荷兰创作了《美丽的荷兰女子》、《戴帽的荷兰女子》等画。
荷兰度假,是他创作中的一个值得欢迎的巨大转变,他已把那个已经衰落了的蓝色王国抛在了身后。
这个转变,也加速了他从贫穷向富裕过渡的转变。
1905年,“野兽派”诞生了。
马蒂斯是画派的代表。
他们对于古典艺术的绘画方式提出质疑,强调主体的感觉,注重直觉的理念并试图用一些抽象概括的形体和夸张、强烈的颜色来表现直觉的感受。
他们放弃了传统的明暗表现方式,用大线条、大色块和极其夸张概括的形体。
这些作品在巴黎展出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毕加索受他们的影响进入了自己的第一个古典主义时期,作品《土耳其装束的夫人》和《立着的裸女》表现出他对艺术形式无休无止的探索。
他预示着毕加索艺术思想中的一个新的倾向,他追求古典式的单纯线条,匀称和永
恒的和谐。
粗大的造型如同雕像一样简练,没有偶像的背景和与主题无关的任何细节。
造型人物,开始带上了某种几何形的棱角和简化了的结构,不再用什么玫瑰色和淡蓝色,而是用简朴的褐黄色;与此同时,又有力图强调和保持画面的平衡感。
不久之后,毕加索创立了立体主义。
这个时期的观点是:不要去描绘客观物体的外表形态,而是把客观物体引入绘画,从而将表现具象的物体本身和表现抽象的结构形态综合起来。
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当战争爆发时,他那不朽的名作《格尔尼卡》应运而生,他的绘画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蜕变时期。
战后法国沉浸在爱国狂热里,反德情绪高扬。
立体主义绘画被扣上“德国”的大帽子。
旅法的德国人财产全被征收,与毕加索合作10年的德籍画商卡恩韦勒的画廊在数天内关门大吉,珍藏的立体主义画作也难逃拍卖命运。
1950年,毕加索与早先结识的雕塑家朱利奥.冈萨雷斯一起制作了《山羊》等雕塑作品。
冈萨雷斯是个训练有素的金属锻工和技工,他有着纯熟的金银制作工艺。
他善于领会毕加索的意图并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
毕加索与冈萨雷斯一起制作的大部分作品堪称绝世之作,大部分观赏者都产生了胆战心惊的感觉。
他竭尽所能地创造雕塑所有可能的形状,试验不同材料和新技术,时而塑造石膏模型,时而雕凿木材、裁剪纸板、折叠铁皮,把无意间发现的东西拼凑起来,开创了现代雕塑所有发展的可能性。
加索年迈体弱时,他依旧没有放弃艺术的道路。
九十多岁的他依旧不断作画,甚至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一幅名画(他死前的自画像)..那画超级传神,似乎是诅咒的意味..以至于这画曾被禁忌一时。
但杰作就是杰作,追求艺术的人仍络绎不绝的请求观看。
1973年毕加索静静地离去,走完了九十三岁的漫长生涯,他如愿以偿地度过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