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说课稿
编制:王平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及作用:本课是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本专题的主题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节,第14课讲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本课讲述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打破时空界限,体现了中西贯通的教材编写特点,让学生用全球视野来思考两种经济体制的各自特点。
2、重点难点:
(1)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突破策略:指导学生在研习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角色扮演、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新政内容,注重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并进而分析其特点。
(2)难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突破策略:通过创设情景、材料分析的方式共同探究,全方位理解其影响。
二、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
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和影响。
2、获取信息、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材料导读、角色扮演、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适应社会发展的改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
2、学习罗斯福乐观自信、勇于探索等精神。
三、学情分析
1、高一学生对罗斯福新政有一定了解,知道“是什么”,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和“怎么样”。
2、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性高,教学中可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其自主学习。
3、高一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理解易简单化、固定化,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看问题。
四、教法学法
1、教法:讲授法、提问启发法、探究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2、学法:观察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介绍罗斯福的几组图片和文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罗斯福的优秀品质及其杰出成就,以渲染氛围,激发兴趣。
(二)讲授新课
1.归纳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学生归纳,多媒体演示。
多媒体放映:“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视频。
提出问题:视频中的美国怎么了?这一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视频中提炼历史信息,加深对罗斯福推行新政的背景的认识和对新政内容探知的兴趣。
2.探究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多媒体放映:“罗斯福就职宣誓典礼”视频。
多媒体演示:罗斯福新政内容的六个历史情景材料及归纳
设计意图:新政内容是本课重点,通过再现历史情景,让学生体验历史,并讨论概括新政的各项措施,同时初步认识新政的部分作用。
3.探究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多媒体演示:穿越时空隧道的一段对话(马克思与罗斯福的对话),和针对对话内容的提问。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提问和讨论回答,活跃课堂氛围,并使学生认识罗斯福新政的本质特点,及其局限性。
进一步突出课文的重点,并有助于突破难点。
4.探究罗斯福新政实施的影响:
多媒体放映:《大国崛起》影片片段
设计意图:本目内容是重点之一,通过视频,使学生对新政实施产生的影响有一个初步的直观的印象。
多媒体演示:美国生产恢复柱状图和失业率下降柱状图。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和图表,让学生讨论、思考新政的影响,并结合其特点予以评价,进一步突破难点。
(三)课堂小结:多媒体演示:本课知识结构图表。
六、课堂延伸:
多媒体演示:课堂练习(包括:选择,感悟历史)
设计意图:选择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感悟历史”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完成,使学生从感悟和讨论发言中进一步感受罗斯福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乐观自信等高贵品质。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锤炼提问技巧,启发方式,注重学生的参与,充分激活学习主体。
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优化课件,以提高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亲自观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