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精讲
一、声音产生的原因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注: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3、声音产生的条件:物体的振动。
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当温度为15℃,声音在空气中速度为340m/s。
5、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三、回声
1、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等)。
2、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人离障碍物距离在17米以上能听到回声);
3、应用:
(1)回声测距离
(2)回声定位
(3)回声描绘海底地貌
四、回声的计算
1、障碍物和接收者都不动
2、障碍物不动,接收者动
五、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固体的传声效果好)。
基础巩固
1、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音叉,敲响右边的音叉,左
边的音叉响,悬挂在线上紧靠左边音叉的小球(填
“会”或“不会”)弹起,这说明右边的音叉通过把
振动传给了左边的音叉。
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左边的音
叉响,小球(填“会”或“不会”)弹起,这说明。
2. 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自行车车铃,马上就听不到铃声了,是因为()
A.手吸收了声音 B.手太用力了
C.手使铃停止了振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还在发声的音叉,使吊着的乒乓球反复弹起.该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击鼓时,用力不同,听其发声,观察纸屑被弹起的高度.该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
C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听其发声,观察振动的快慢.该实验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D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渐小.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4.除夕夜,热闹的春节文娱晚会进行到午夜时,大家都会等待新年的第一声钟响,在人们敲响大钟后,有同学发现,虽然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大钟仍“余音不止”.其原因是()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是人的听觉延长了时间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5.1994年,天文学家观察到苏梅尔﹣﹣列维慧星裂成二十多块大的碎片,撞击木星,产生巨大的爆炸.但是地球上的人们却没有听到一丝声响.以下猜想最符合科学性的是()
A这种爆炸本身不会发出声音 B爆炸声传到地球后,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C这种爆炸发出的声音太小 D木星与地球之间存在真空带,没有传声介质
4、铁道游击队的队员为了发现敌人,常常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听声音,这是因为。
6、2010年3月28日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被困井下约300米的矿工通过敲击钻杆向地面发出求救信号,使115人成功获救,创造了生命奇迹,这是利用了比传声效果好.
7.北宋时期的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们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可以及时听到敌人的马蹄声.对此
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A.马蹄踏在地面上,土地振动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地面传播C.土地传声比空气快 D.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中
8.如图所示,鱼儿能听见拍手声,则声音的传播可能是由()A.气体→液体 B.液体→气体
C.液体→固体→气体 D.气体→固体
20.声音传播的速度与和有
关。
9.你面向一高墙喊话,如果听到回声,那么你和高墙之间的距离至少为()
A.大于34米 B.大于17米 C.等于17米 D.等于34米
10.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人对着相距425m的高山喊一声,听到回声需经过的时间是()
A.2.5s B.0.625s C.0.8s D.1.25s
11. 站在100m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如果他听到起跑的枪声才开始计时,则他测出的比赛成绩比真实时间()
A.稍短一些 B.稍长一些 C.没有变化 D.不能确定
能力提升
1.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打鼓时,放在鼓面上的沙粒不停的跳动,说明发声体在不停的振动B.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少,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溅起水花,说明液体能够传声D.贝多芬双耳失聪后,用棍子顶在琴盖上聆听自己演奏的琴声,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2.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B.因为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所以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D.歌唱家唱出的歌声是由的他的声带振动而产生的
3.如图所示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A .甲和乙B
.
乙和丙C
.
丙和丁D
.
甲和丁
4.张阳在学习了“声是什么”以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B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C声音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都相同
D声具有能量
5.1994年,天文学家观察到苏梅尔﹣﹣列维慧星裂成二十多块大的碎片,撞击木星,产生巨大的爆炸.但是地球上的人们却没有听到一丝声响.以下猜想最符合科学性的是()
A.这种爆炸本身不会发出声音 B.爆炸声传到地球后,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C.这种爆炸发出的声音太小 D.木星与地球之间存在真空带,没有传声介质
6.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
B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能穿透玻璃等透明物质
D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的传播一定要借助于介质
7.甲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一次,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乙同学听到的声音次数是()
A .一次B
.
两次C
.
三次D
.
四次
8.物理小组的同学想利用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以下是四位同学提出的不同方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
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速
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再乘以声速
C.由两位同学分别按选项A,B两种方法测量时间,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D.由一位同学按照选项A的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9.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在右边伞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声音.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也像光一样可以发生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
10.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探测船向海底发出声信号后0.8s回声探测仪收到了声信号,此处的海水有多深(海水中的声速为1530m/s)11.一辆汽车以54km/h的速度向对面的高山驶去,在司机鸣笛4s之后听到了回声,求鸣笛时汽车到对面高山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