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风格特点探析——以邱园为例刘媛媛(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建筑学,山东省济南市,250000)摘要通过探讨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产生的背景和风格演变历程,以英国伦敦邱园为例,深入细致地分析了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特点,以为全面认识这种风格的园林提供参考,为借鉴和应用这种风格的园林提供帮助。

关键词自然风景园林;邱园;折中主义形成于18 世纪的英国自然风景园林是世界园林史上最富代表性的园林类型之一,是欧洲规则式园林和自然式园林的分水岭,是欧洲园林艺术史上的一场革命,引导并促进了现代园林的产生和发展,对以后园林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以风景式、图画式为标志的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以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闻名于世。

深入了解其产生的背景,探究其风格形成历程,细致分析其风格特点,对借鉴和应用这种独特的园林风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现代园林中提倡自然美,创造自然的植物景观提供重要参考。

1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产生背景及风格形成历程1.1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产生的背景英国自然风景园林是在当地自然气候条件下,由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水平、文化艺术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综合影响下产生的。

特别是文化艺术的发展因素,当时的文学、艺术领域中出现了各种思潮,美学观点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以培根等人为代表的经验哲学成为英国哲学发展的主流。

经验哲学否定理性思维的至高无上,强调感官体验在认识中的重要性,反对古典主义的几何数理教条,促进了审美变革中的自然美意识,肯定了人类浪漫情怀在艺术中的价值。

随着新兴资产阶级的迅速成长,规则式园林艺术已成为旧有社会形态的体现者,而在审美体验和生活环境中追求自然美,逐渐成了时代先进意识的体现。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走向18 世纪的英国园林艺术逐渐要求摆脱几何教条的束缚,向大自然的自由绚丽开放。

1.2英国自然风景园林风格形成历程英国自然风景园林风格的形成可以概括为:萌芽期、形成期、成熟期。

1.2.1 萌芽期。

萌芽期是英国园林逐步摆脱规则式布局束缚走向自然式布局的过程,亦称为不规则化时期,这一时期还未完全具有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特征,包括奥古斯都式(Augustine Style)和蜿蜒式(Serpentine Style)。

萌芽期的代表人物有:布里奇曼(Charles Bridgman )和威廉·肯特(William Kent)。

布里奇曼参与设计建造的著名的斯陀园(Stowe)是规则式与自然式之间的过渡状态的代表,被称为“不规则化园林”。

威廉·肯特是真正摆脱了规则式园林的第一位造园家。

对肯特来说,新的造园准则即完全模仿自然、再现自然。

“自然是厌恶直线的”,这就是肯特造园思想的核心。

1.2.2形成期。

英国风景园林形成的标志是出现风景式园林和图画式园林,前者以朗斯洛特·布朗(Lancelot Brown)为代表,后者以钱伯斯(William Chambers)为代表,同时两者也标示着英国园林发展的两个阶段和方向。

朗斯洛特·布朗是肯特的学生,也是继他之后英国园林界的权威。

人们称他为“万能的布朗”(Capability Brown)。

布朗设计的园林尽量避免人工雕琢的痕迹,以自由流畅的湖岸线、平静的水面、缓坡草地、起伏地形上散植的树木取胜。

他排除直线条、几何形、中轴对称及等距离的植物种植形式。

风景式的作品整体上呈现出纯净、简练的景观特质,其设计被誉为另一种类型的“诗、画或乐曲”。

与风景式造园思想不同,图画式造园追求奇趣与变化,代表人物是钱伯斯,他认为布朗的园林过于平淡,有如天然牧场,缺少变化和艺术加工。

钱伯斯追求充满野趣、忧郁、荒凉的罗斯式的画意,喜欢模仿中世纪风格的废墟、残迹和哥特式的小建筑;喜欢运用茅屋村舍、山洞和瀑布等作为造园元素,使园林具有粗犷、变化的不规则美;异域风味浓重,尤其是中国元素被广泛运用,在造园中注意树木花卉的颜色效果,把各种颜色的植物搭配成和谐的整体。

1.2.3成熟期。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成熟期是形成了“风致式”园林,或称花园式、园艺派等。

这个时期的造园家成为专门和固定的职业,形成了“自然风致园”的园艺派。

自然风致式园林更具商业性和折中性,符合商业时代的需求。

19 世纪初,英国园林不再以追求自然作为唯一的造园理想,转而越来越强调植物收集,像美术馆中的展品一样展示植物的个体美,增加了具有时代特点的玻璃温室,种植各地的名木异卉和奇花异草。

此外,常在草地上设置不规则的花坛,以各种鲜花密植在一起,花期、颜色和株形均经过仔细的搭配;树木应注意其高矮、冠型、姿态和四季的变化,巧加搭配。

之前图画式风格中所崇尚的自然之美被扬弃,开始追求花园的艺术化,不仅展示新奇的外来植物,还有植物栽培的精湛技术,从而彰显花园的趣味。

这种风格受到了工艺美术运动的庇护,其影响一直延续到19 世纪末,后来发展成为混合或是不规则的形式,演变出了自然与艺术相结合的工艺美术花园。

该风格更具商业性和折中性,符合商业时代的需求,逐渐成为19 世纪的主流,并直接影响到20 世纪的世界园林艺术。

2 邱园正式名称为皇家植物园(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座落在英国伦敦三区的西南角,原是英国王家园林,收了约5万种植物,约占已知植物的7分之1,目前是联合国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植物园规模庞大,除了常规的园林设计,还有专门的野生动物保护区,该保护区濒临泰晤士河,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

公园内的很多道路都是一望无际的草毯(图1)。

图1 邱园平面图邱园的历史可追溯到1759年,那时乔治二世与卡洛琳女王之子威尔士亲王的遗孀奥古斯塔派人在所住庄园中建立了一座占地仅3.5公顷的植物园,这便是最初的邱园。

到1840年,邱园被移交给政府管理,并逐步对公众开放。

以后,经王家的三次捐赠,到1904年,邱园的规模达到了121公顷。

邱园收藏种类之丰,堪称世界之最。

这些植物大都按科属种植,并适当根据生态条件配置宿根草本或球根花卉。

邱园的温室更是闻名遐迩。

这里拥有数十座造型各异的大型温室。

邱园内建有26个专业花园:水生花园、树木园、杜鹃园、杜鹃谷、竹园、玫瑰园、草园、日本风景园、柏园等。

园内还有与植物学科密切相关的建筑,如标本馆、经济植物博物馆和进行生理、生化、形态研究的实验室。

此外邱园还有40座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物。

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和进步,邱园已经从单一娱乐性的植物收集和展示转向植物科学和经济的应用研究。

3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风格特点3.1追求外向的自然之美3.1.1追求自然、修饰自然是其主要的美学目标。

如同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法则———“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同样认为自然是最伟大、最崇高和最壮丽的,高于一切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越接近自然,越像自然,就越成功。

其设计均是以崇尚自然,讴歌自然,赞叹造物的多样与变化作为美学目标的。

同时,造园家也深知适当地修饰自然的重要性,认为自然需要经过加工才会赏心悦目,对自然要进行提炼修饰,才能使景致更为新颖。

3.1.2营造的自然具有外向型特征。

中国古典式园林具有明显的园内、园外界限,幽深、隐逸且具有强烈的内向感,这与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不同。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呈现出的是一种外向型的自然,具有外向的、开朗的性格,是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园林。

在不规则化园林时期,围墙被严格拒绝,利用兼具灌溉和泄洪作用的干沟“哈哈”(HAHA)来分隔花园、林园、牧场,把自然景观引进花园,加强视线的渗透和空间的流动。

到了风景式和图画式时期,连干沟都取消了,园林已没有明显的内外之分,私人的花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3.1.3多途径表现自然之美。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通过对建筑、水体、植物等各园林要素进行自然式规划营造,多途径表现自然之美。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建筑以点式散放在园林之中,注重主从分明。

建筑之间利用自然弯曲的园路相连,建筑布局则根据山势地形以自然的手法放置,起到点缀园景的效果。

园林建筑满足从各个角度都有景可赏,具有外向型的观赏特征(图2)。

经过250年的发展,邱园建成了10余个风格独特的花园,有规则式的花园,有自然式的花园,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园林风格和特色。

这些花园风格迥异,因此相对独立,自成一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植物专类园。

图2 建筑与周边景观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水体追求自然式设计,模拟自然的河流、湖泊、小溪、山瀑等自然景观,河流自然弯曲,湖面广阔平静,小溪、山瀑依据地形地势自然分布。

水岸追求自然曲折,草地直接伸入水中,岸边散落着石块,水边种植芦苇、鸢尾、水草等,缓坡上或孤植枝条下垂的乔木,低枝柔条轻轻拂水,或以散植开花灌木为主,到花季时,可以看见湖面上落英缤纷(图3)。

韦斯特伯利花园的水体设计成自然的曲线,岸边的草坪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岸边自然点植各种水草、灌木、乔木,植物景观倒映在水面,形成一幅幅自然优美的图画。

图3 自然水体景观疏林草地是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主要植物造景形式,大面积的草地和树丛与园外的牧场和树林完全融合在一起。

植于山顶的植物精心地设计成群植形式,提高了自然地域的伸展层次。

群植的植物有机联系,具有很强的纵深感,使人的目光追随地势,带领观赏者进入景中。

种植方案中,大型针叶树和阔叶树林下栽植观赏灌木来平衡大的草坪和牧草地,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孤植树作为样本植物广泛应用于所有壮观的自然景观中,能更好地欣赏植物的自然形态和表现不同的季相变化(图4、5)。

图4 疏林草地景观图5 孤植树景观另外,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为进一步对大自然做原始的诠释,还常常把荒凉的山野、裸露的岩石、幽深的山洞以及残迹斑斑的断碣残垣作为园林景观的主体,产生自然的震撼力,甚至有意在景观创造中借时间之手,让杂草自然生长,强化荒野般的环境特性。

3.2混合式自由布局从英国风景园林风格形成历程中不难看出,英国风景园林的规划布局经历了从最初的摆脱规则式布局的不规则布局开始,到追求完全自由式布局,再到后来成熟期的混合式自由布局的过程。

不规则化园林时代开始应用非行列式的、不对称的树木种植方式,放弃长期流行的植物雕划,设计隐墙作为园林的围墙边界。

到完全自由式布局时代,就完全摒弃绿篱、笔直的园路、行道树等;去掉围墙,拆去规则式台层,恢复天然的缓坡草地;将规则式水池、水渠恢复成自然式湖岸,水渠上的堤坝则建成自然式的瀑布,岸边为曲线流畅、平缓的蛇形园路;植物方面则按自然式种植树林、草地、孤植树和树丛;新的造园准则即完全模仿自然、再现自然。

发展到混合式自由布局时,自然式园林中应尽量避免直线,但也反对无目的的、任意弯曲的线条;排斥一切直线,主张在建筑附近保留平台、栏杆、台阶、规则式花坛及草坪,以及通向建筑的直线式林荫路,使建筑与周围的自然式园林之间有一个和谐的过渡,愈远离建筑,愈与自然相融合;在种植方面,采用散点式,更接近于自然生长中的状态,并强调树丛应由不同树龄的树木组成;不同树种组成的树丛应符合不同生态习性的要求(图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