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亚非大河文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翰皓学校陈阵语
第三课时古代印度
【知识与能力】
了解古代印度的自然环境,初步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掌握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过程与方法】
尝试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途径收集历史资料,用历史的眼光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印度河和恒河在古代印度文明中的重要作用,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
【重点】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难点】
体会印度河和恒河在古代印度文明中的重要作用,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
【自主学习】
印度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新课导入】
(材料式导入)大河流域产生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除了中国、古代埃及、古巴比伦以外,还有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明古国。
早在唐朝时,就已有人去那里探险。
《西游记》中唐僧历经艰险到西天取经,你知道“西天”是指哪里?取
的是什么“经”吗?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 种姓制度
阅读教材P7、P8,图1-10以及资料,思考:
(1)印度的种姓制度分为哪几个等级?各等级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答案提示: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刹帝利:国王、官吏、武士,把持国家军政大权;吠舍:农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二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从事最低贱的职业。
不同等级的人不能通婚。
(2)哪些等级是统治阶级?哪些等级是被统治阶级?
答案提示:婆罗门、刹帝利是统治阶级,吠舍和首陀罗是被统治阶级。
(3)种姓制度与印度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种姓制度逐渐成为印度社会前进的障碍,激化了社会矛盾。
种姓制度虽已废除,但在当今印度社会仍有根深蒂固的影响。
教师点拨:种姓制度是贵族统治的工具,是为保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
知识点二 佛教的产生
阅读教材P8、P9,思考:
佛教在什么时候产生的?又是在何时开始外传的?
答案提示:产:公元前6世纪。
外传:公元前3世纪前后。
【课堂小结】
古代印度是亚洲南部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体现了鲜明的阶级性,成为印度奴隶社会的重要特点。
随着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婆罗门和其他等级的矛盾激化,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佛教逐渐发展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板书设计】
古代印度⎩⎨⎧ 位置:位于印度河、恒河流域
种姓制度
佛教的产生与传播
【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素材积累】
指出性命,进行激烈的搏斗。
比喻尽醉大的力量,极度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
——容国团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贝多芬拼搏成长大作曲家贝多芬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没能上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之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爱情上也屡遭挫折,摘这种境遇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
与生命的顽强拼搏中,他的意志占了上风,摘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