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为进一步规范医院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整体水平,加大医院内涵建设,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医院以等级评审为契机,在认真研读**省卫生厅印发的《**省医院评审手册》标准的基础上,借鉴多家三级医院的成功管理经验,结合我院实际,重新修订、补充、完善了医院的规章制度等,以此推动医院管理迈上规范化、科学化的新台阶。
此次修订内容涉及医院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工作预案、工作流程、感染管理、诊疗常规、护理常规等,涵盖了医院行政、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使全院上下都能以规章制度为行为准则,通过自我控制、检查评估、定期总结,努力达到预期目标。
在修订过程中和定稿前,评审办多次征求部门和科室意见,反复修订、尽量完善,但由于时间、经验、水平等诸因素限制,疏漏和不当之处难免存在,恳请各位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检验,给予指正。
编者*年*月一、内科一般护理常规1、患者入病室后,进行入院宣教,按病情实施分级护理与专科护理。
2、病室环境保持清洁、整齐、安静、安全,空气清新、光线充足、保持恒温。
3、指导并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及治疗,及时留取各种标本。
4、根据病情给予合理饮食,注意营养均衡。
5、严密观察意识、生命体征、排尿排便、皮肤、口腔黏膜、精神心理及专科状况,必要时做好护理记录。
6、按病情做好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7、急危重病期应卧床休息,慢性恢复期可适当活动。
8、根据病情需要,准确记录出入量。
9、根据内科专业特点备好各类抢救物品,如气管插管、心电监护仪、双气囊三腔管、输液泵等。
10、住院期间做好饮食、休息、功能训练、检查与治疗、出院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二、内科常见疾病症状护理要点(一)发热1、卧床休息,注意安全。
2、监测体温、脉搏变化,体温大于39℃可行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30分钟后复试体温并记录。
3、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
4、鼓励患者多饮水,注意观察有无电解质紊乱及脱水情况。
5、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6、每日口腔护理2~3次,注意皮肤清洁卫生,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勤擦浴、更衣。
7、加强心理护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8、观察伴随症状,监测生命体征。
9、保暖,物理降温,遵医嘱补液抗感染治疗。
(二)贫血1.必要时卧床休息,限制活动,注意防止体位性晕厥。
·2.心悸、气促时给予吸氧。
3.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4、观察面色、睑结膜、口唇、甲床苍白的程度,有无头晕眼花、耳鸣、困倦等缺氧状况。
5、必要时遵医嘱做好输血治疗。
(三)水肿1、面部水肿者,可适当垫高头部及肩部。
2、有胸腔积液及腹水者宜半卧位,阴囊水肿应用托带托起。
3、下肢水肿者应当抬高肢体。
4、衣裤应宽松、平整、柔软、清洁,防止皮肤损伤及感染。
5、严格控制入水量,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6、低盐饮食,每日少于3g。
(四)咯血1、咯血的护理:(1)给予心理安慰使患者保持镇静,解除恐惧或遵医嘱应用小剂量镇静剂。
(2)卧床休息,协助患者取侧卧位,鼓励患者将血咯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3)观察咯血的量、颜色、次数并详细记录。
(4)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观察疗效及副作用。
(5)吸氧。
(6)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7)咯血停止后可进温、凉的流质饮食。
(8)避免咳嗽,保持排便通畅。
2、大咯血的护理:(1)立即采取头低脚高、45度的俯卧位,头偏向一侧,轻拍背部,迅速排出呼吸道和口咽部的血块。
(2)必要时用较粗的吸痰管及时吸出口腔内的血块或协助医生在气管镜下吸出气道内血块,保持气道通畅。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应用止血药物,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并配血以备急用。
(4)密切观察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皮肤温度及面色等变化并准确记录。
(5)备齐气管镜、气管切开包等抢救用品及药物。
(6)咯血停止后,可根据医嘱给予温、凉的流质饮食。
(五)出血1、皮肤黏膜出血:剪短指甲,卧床休息,防止机械性损伤,穿棉质内衣,减少注射。
2、鼻黏膜出血:鼻部冷敷,压迫止血,或肾上腺素棉球填塞,必要时请耳鼻喉科行后鼻腔填塞止血。
禁止抠鼻。
3、牙龈出血:保持口腔清洁卫生,避免刷牙,饭后漱口或给予口腔护理。
给予半流质或半流质温凉饮食,避免坚硬食物摄入。
(六)心悸1、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减少活动,注意休息。
3、减少刺激性饮食,如浓茶、咖啡、辛辣食物等。
4、讲解与心悸有关的知识,安慰患者,分散其注意力,使其解除紧张与恐惧。
(七)晕厥1、平卧,头部放低。
2、保持呼吸道畅通,松解衣领。
3、观察生命体征。
4、患者苏醒后,应鼓励患者说出心理感受。
5、耐心解释,安慰患者,解除其紧张及恐惧心理。
6、讲解有关知识,如保持情绪稳定,配合治疗,避免从事驾车、高空作业、游泳等工作,不能单独外出。
(八)呼吸困难2、保持温湿度适宜,空气洁净清新,避免和去除诱发因素。
3、遵医嘱吸氧。
4、定时翻身、拍背,排痰,遵医嘱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5、观察神志,呼吸频率、深浅度、节律,皮肤黏膜、球结膜颜色,尿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情况,准确记录出入量。
6、遵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支气管解痉药、抗生素,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以防药物过量。
7、对烦躁不安者注意患者的安全,慎用镇静剂,以防引起呼吸抑制。
8、去除紧身衣服和厚重被服,减少胸部压迫。
9、备好吸痰器和抢救物品。
必要时可采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10、给予高蛋白、多纤维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
(九)腹痛1、准确评估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疼痛发生与持续时间,诱发、加重和缓解因素及有无放射痛等。
2、生活护理:急性剧烈腹痛患者应卧床休息,加强巡视,随时了解和满足患者的需要。
协助采取舒适卧位,避免疲劳和体力消耗。
烦躁不安者应防止坠床。
3、教会患者缓解疼痛的方法:(1)指导式想象,指导患者回忆一些有趣的往事,以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
(2)分散注意力,例如数数、谈话和深呼吸等。
.(3)局部热疗法,除急腹症外,对疼痛局部可应用热水袋进行热敷,解除肌肉痉挛,达到止痛目的。
(4)行为疗法,例如放松技术、冥想、音乐疗法、生物反馈等。
(5)针灸止痛,必要时遵医嘱行药物止痛。
4、心理护理取得家属的配合,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紧张恐惧心理,放松精神,稳定情绪,增强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
(十)腹泻1、病情监测:包括排便情况、伴随症状、全身情况及血生化指标的监测。
2、饮食选择:饮食以少渣、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生冷、多纤维、味道浓烈的刺激性食物。
急性腹泻应根据病情和医嘱,给予禁食、流食、半流食或软食。
3、活动与休息:急性起病、全身症状明显的患者应卧床休息,注意腹部保暖。
可用热水袋热敷腹部。
慢性轻症者可适当活动。
4、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注意观察药物作用及副作用。
5、肛周皮肤护理:排便频繁时,因粪便刺激,可使肛周皮肤损伤,引起糜烂及感染。
排便后应用温水清洗肛周,保持清洁干燥,涂无菌凡士林或抗生素软膏以保护肛周皮肤,促进损伤处愈合。
6、遵医嘱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
7、心理疏导,稳定情绪,取得患者配合。
(十一)腹胀1、严密观察并记录肠鸣音、肠蠕动波等体征变化。
2、可针刺足三里、天枢等穴位以减轻腹胀,必要时行肛管排气。
3、可针对病因分别给予灌肠、放腹水、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处理。
(十二)黄疸2、避免进脂肪食物,防止产生脂肪性腹泻。
3、皮肤瘙痒者,可给予镇静和皮肤止痒药。
(十三)嗳气、反酸1、纠正不良的进食习惯,少吃胀气的食物。
2、频繁反酸的患者应避免进甜食,适当加些碱性食品和药物治疗。
3、给予心理疏导。
第二章呼吸内科护理常规一、呼吸系统护理常规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重视预防性的呼吸道隔离措施。
2、恢复期患者可下床活动;危重患者如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大咯血等,应绝对卧床休息,并按护理计划实施护理,必要时吸氧。
3、饮食按医嘱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多种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4、严密观察病情,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的变化;注意咳嗽,胸痛的性质,咯血,咯痰的性质和量,气急哮喘等,了解酸碱平衡的临床表现。
了解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5、当患者需要进行支气管造影,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胸腔闭式引流,胸膜活检,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时,护士要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
6、准备好各种急救药品和器材,掌握使用急救仪器患者的的护理。
7、留取痰液,胸腔引流液等标本时,按常规操作,容器清洁干燥,送检及时。
8、病室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
9、抢救期间谢绝探视。
10、做好卫生宣传工作。
戒烟,保暖等。
二、支气管炎的护理1、执行呼吸系统护理常规。
2、轻病人可下地活动,病情重并伴高烧,咯血者应卧床休息。
3、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谱,鼓励病人多饮水。
4、观察咳嗽的性质,出现的时间,节律,是否与体位有关。
5、观察痰的性质,颜色,气味和量,及时留取标本.6、发热者按发热常规护理。
7、协助病人排痰,轻拍背部,变换体位,雾化吸入等,保持气道通畅。
8、做好卫生宣教,指导用药和戒烟,防止受凉,加强呼吸锻炼等。
三、肺炎的护理1、执行呼吸系统护理常规。
2、急性期绝对卧床,恢复期适当运动,胸痛剧烈者取患侧卧位,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
3、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饮食,鼓励足量饮水,每日饮水至少1000-2000ml。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有休克症状,立刻通知医师。
5、注意胸痛的性质,是否与体位和咳嗽,呼吸动作有关,必要时对症处理。
鼓励咳嗽,咳痰,并观察其性质。
6、卫生宣教。
四、肺气肿的护理1、环境安静,执行呼吸系统一般护理常规。
2、仅有通气障碍而无代偿不全者,可适当下地活动;伴有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者应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
3、饮食宜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
病情严重者,给软饭或半流食。
避免使用产气食物,少量多餐。
4、观察呼吸困难和缺氧的程度,必要时给氧。
呼吸困难并便秘者鼓励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6、鼓励病人咳嗽,咳痰,指导病人腹式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切开。
7、危重病人加强口腔,皮肤和生活护理,记录出入量。
8、如病人出现腹水或水肿明显者,应限制钠水摄入,钠盐<3g/天,水分<1500ml/天。
五、支气管扩张的护理1、执行呼吸系统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2、病情较重,并反复咯血者应卧床休息。
3、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普通软食或半流食。
4、观察与记录痰的性状,颜色,气味和量,静止后是否有分层现象,记录24小时痰液量。
观察咯血的颜色。
5、指导病人体位引流,每次15-20分钟,每日1-3次。
6、咯血病人应做好心理护理,稳定情绪。
大咯血时,取平卧头侧位,暂进食,备好急救器械和药品,观察神志,面色,呼吸有无窒息现象出现,及时给氧,轻拍背部,必要时气管切开,并观察止血药物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