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个学生必做的实验

20个学生必做的实验

关于初中物理实验
一、20个学生必做的实验。

这些实验如下:
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5.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6.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7.测量物体的速度;
8.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9.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0.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3.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4.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15.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6.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流;
17.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8.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19.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0.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二、初中物理实验的分类:
我们认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各种实验,可以大致分为5类:
1.测量性实验:知道有关的器材使用方法,然后运用这些器材进行测量。

如:用电流表测电流;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组装性实验:根据要求设计、连接、组装,组成装置或仪器。

如:连接串并联电路;组装电动机模型。

3.验证性、说明性实验:通过设计小实验,验证观点的正确性(包括器材、做法、现象、结论四个方面),或通过实验说明某一问题。

如:验证光的直线传播;通过实验说明液化现象的存在。

4.探究性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结论。

如:探究欧姆定律;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5.建构性实验:通过实验,建构物理量。

如:密度概念的建构;比热容概念的建构。

三、初中物理实验的等级:
所有实验在可能的情况下,都应该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在课堂上形成“边学边实验”的教与学过程。

但由于学校条件、仪器情况、教学时间等问题所限,不可能将所有实验都进行分组实验。

因此,我们从知识的重要性和培养学生能力作为出发点,通过多年来青岛市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并结合新版《课程标准》所要求的20个实验,将初中物理实验划分为4个等级,即:零级实验、一级实验、二级实验、三级实验。

内容如下:1.零级实验:
“零级实验”就是对初中物理8种基本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的直接训练。

这是最低级的实验要求,是进行其他实验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随堂实验训练学生对这些实验仪器的使用。

(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用表测量时间;
(3)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温度;
(4)用天平测量固体、液体的质量;
(5)用量筒测量固体、液体的体积;
(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7)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8)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注意:上述实验中,在测量之前,应该先“估测”。

2.一级实验:
“一级实验”就是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进行的实验。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这些实验归纳出一些简单的现象、结论。

第二章: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能在固、液、气体中传播。

第三章:熔化现象;凝固现象;汽化现象;蒸发吸热致冷;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液化现象;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液化放热;升华现象;凝华现象。

第四章:光的直线传播;
第五章: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第七章:规则物体重心位置的确定;重力的方向。

第八章:惯性现象;二力平衡现象;摩擦现象;两种摩擦的比较。

第九章:液体压强现象;大气压强现象;托里拆利实验(视频);流体(气体和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十章:浮力的方向;潜水艇原理。

第十一章: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第十二章:杠杆的分类、特点;滑轮的分类、特点。

第十三章:扩散现象;分子间引力;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第十五章:带电;两种电荷;摩擦起电;电荷相互作用;电路及其组成,通路、短路、断路。

第十六章: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及作用(2个接线柱)。

第十七章:串、并联电路电阻的定性关系。

第十八章:电能与其它形式能的相互转化。

第十九章:保险丝的作用。

第二十章: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各种磁体磁场的形状;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电流磁场的方向;通电螺线管外部磁感线的形状;铁芯的作用;安装电动机模型。

第二十二章:能量转化和转移。

3.二级实验(共15个实验):
“二级实验”是一些探究(或建构)内容,由于条件、时间等所限,这些实验不一定非要到实验室进行学生分组实验,可以在教师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全班共同的探究教学。

(1)八年级(上):真空不能传声;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凝固过程中的异同点;折射定律(从空气斜射到水等物质、从水等物质斜射到空气时的两角定性关系)。

(2)八年级(下):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摩擦力与绳子缠绕圈数的关系;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动能及大小的决定因素;重力势能及大小的决定因素;弹性势能及有关决定因素;滑轮组规律。

(3)九年级: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比热容概念的建构;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横截
面积、材料的关系;焦耳定律。

4.三级实验(共25个实验):
“三级实验”就是必须让学生到实验室进行的分组实验。

通过这些分组实验,学生应该能够熟练操作、掌握整个实验过程,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器材、装置图、步骤、表格、现象以及易错点等问题。

(1)八年级(上)(共8个实验):
测量物体的速度;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通过影响音调因素的实验,让学生学会控制变量法,为后面的实验探究打下基础);探究水的沸腾过程;探究光的反射定律(3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4种情况);建构密度的概念;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2)八年级(下)(共7个实验):
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九年级(共10个实验):
连接两个用电器组成的串联、并联电路;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仅限于两个用电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仅限于两个用电器);探究欧姆定律;用伏安法测电阻;测量小灯泡电功率;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安培定则);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探究电磁感应现象。

四、初中物理实验题型:
考试是平时教学重要的指挥棒。

在考试中,实验类题目的考查既是督促平日实验教学的有力工具,也是考查学生实验能力乃至于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针对上述4个级别的实验,我们设计的相应的考查内容和题型如下:
1.零级实验:
在考试中,通过零级实验点考查学生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例题:下列关于实验仪器使用方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B.使用天平测质量时,先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C.使用液体温度计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D.使用电压表时,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把它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
2.一级实验:
在考试中,通过一级实验点让学生设计验证性小实验和说明性小实验。

并且以此为模板,会设计初中所有必考知识点的验证性小实验。

例题:(1)给你两张纸片,请你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请你运用身边的器材设计一个小实验,说明惯性现象的存在。

3.二级实验:
在考试中,要求学生会设计二级实验点的“探究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器材、步骤、表格的设计。

并且以此为模板,会设计初中所有必考知识点的实验方案。

例题: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在考试中,考查学生对三级实验点各方面的“回顾”,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器材、装置图、步骤、表格、现象以及易错点等问题。

例题:请回顾“欧姆定律”的实验探究过程,并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5.创造性实验:
这是在上述几种实验题目的基础上对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考查。

在考试中通过设计创意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例题:测量翠玉手镯的密度:
叶子姐姐有一只翠玉手镯,她想知道手镯的密度。

现在给你一个水槽和足量的水、细线、刻度尺、一个正方体木块。

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推导出测量翠玉手镯密度的数学表达式;
(2)配图说明测量步骤。

综上所述,新版《课程标准》的“附录1”提醒我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时刻牢记初中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以实验归纳法为主要方法、尽量让学生通过实验经历去获取知识的“边学边实验”的教学过程。

通过各种不同的实验内容及其方法作为载体,可以使我们逐步实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