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课时 实践活动:画出美丽的图案

第十课时 实践活动:画出美丽的图案

第十课时实践活动:画出美丽的图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2~113页,画出美丽的图案。

教学目标:1、通过对图案图形的观察,使学生感受到由圆组成的图形美,提高学习兴趣。

2、通过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感受平面图形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对图案图形的观察,使学生感受到由圆组成的图形美,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感受平面图形的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圆规教学过程:一、教学新课1、出示美丽的图形图案。

欣赏后说说感受。

2、板书课题:画出美丽的图案。

3、看看书上的操作,大致分为几个步骤?你能说说每一步应该怎样操作吗?说说画图操作的步骤。

按这样的操作步骤,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1)画出一个直径4厘米的圆,再轻轻地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

(2)以画出的4条半径为直径画4个小圆。

这4个小圆的圆心分别在哪里?半径应该是多少呢?(3)经过每两个小圆的交点再画出4条大圆的半径。

每两个小圆的交点指的是什么?(4)以新画出的4条半径为直径再画4个小圆。

圆心在哪里?半径是多少呢?指出:圆规两脚间的距离要准确,圆心定位要准确。

按书上的图示进行涂色。

4、展示不同涂色的效果,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二、巩固练习1、观察图案,想象它们是怎样画出来的,在小组中说说画图的步骤。

(1)说说画图步骤,集体评价。

(2)按所说步骤画出其中的一幅,涂上颜色。

(3)展示交流。

2、在方格纸上设计一幅图形图案,画好后与同学互相评价。

三、课堂小结今天这一节课美吗?我感觉既有图案的美,也有同学们心灵手巧的美,你有什么感觉呢?第一课时数的世界(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4页第1~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x+a=b、ax=b和x÷a=b 的简单方程,能正确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含义,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100以内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重点: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使学生熟练掌握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100以内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师: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方程的哪些知识?2、谁能说说什么是方程?能说说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吗?3、首先,我们来复习方程的有关知识。

板书:方程二、复习方程有关知识1.完成第1题。

学生口答: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师追问:要判断是不是方程,关键有什么?2.完成第2题。

师:我们在解方程时,根据什么解的?谁能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学生完成第2题,完成后汇报交流。

集体评价。

3.指导完成第3题。

师:你知道这卷薄膜展开后是什么图形吗?“正好铺满”说明这块长方形秧田的面积就是多少?表示长方形面积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呢?根据这个关系怎样列方程解答呢?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

集体订正。

4.指导完成第4题。

(1)理解每小题的题意。

(2)说出数量关系。

(3)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三、复习公倍数和公因数。

1.复习概念。

(1)我们还学习了有关公倍数和公因数的知识,谁来说说你掌握了哪些内容?(2)6和10的公因数有哪些?公倍数有哪些?你是怎么找到的?2.完成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师追问:每组数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找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3.完成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师追问:你是怎样找到30和45的最大公因数的?24和6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几?为什么?10和21有什么特点?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可以怎么找?为什么?四、课堂总结1、通过复习,你对方程的意义及解方程还有什么疑问呢?2、在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时要注意什么?第二课时 数的世界(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4~115页第7~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概念复习1、师: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哪些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师:能根据32,说说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吗?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 3、在小组中说说上面的知识点各是哪些内容?4师:下面我们边练习边复习分数的知识。

二、应用练习1.完成第7题。

学生在书上填空。

师问:43表示什么?还可以表示什么? 指出:43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可以表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43。

师追问:6是8的几分之几?2.完成第8题。

学生在书上完成填空,指名回答。

师追问:91是98的什么?98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1612等于几个41?你是怎样想的?根据什么进行约分的? 你是怎样进行约分的?4是怎样化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的?怎样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的? 204是分数,2÷10是除法,你能具体说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吗?2是怎样得到的? 3、完成第9题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分类,并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

指名汇报。

师追问:你分成了哪两类?你是怎样想的?4、完成第10题你准备怎样比较每组中数的大小呢?学生说出各自的方法,教师加以指导。

重点指导5/8、3/7和0.5的比较方法。

5、完成第11题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师追问:36分怎样化成以时为单位?转化时要注意什么?6、完成第12题(1)理解题意(2)指导分析你知道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吗?观察,随着横轴上时间的变化,折线上的点,表示的距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学生独立解答(4)交流反馈: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教师加以指导。

三、课堂总结1、师:分数这个单元,学习的内容比较多,大家在充分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同时,还要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2、在小组中汇报: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点?第三课时 数的世界(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6页第13~19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复习,能正确并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能用合理的方法计算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2.能应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并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能用合理的方法计算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能应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板书课题:数的世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完成第13题。

学生在书上完成,集体口答。

师问:43-41和10151 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完成第14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完成后展示学生作业。

集体评价: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师追问: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通分时怎样找公分母?还要注意什么?4.完成第15题。

师问:观察一下,每一题有什么特点?可以用比较简便的方法计算吗?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能简便计算的,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不能简便计算的说一说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二、综合练习1.完成第16题。

师问:6131和是以什么为单位“1”的? 从题中看出数量关系是什么?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2.完成第17题。

师问:要求“捏成的长颈鹿重多少千克?”实际上是求什么?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3.完成第18题。

(1)理解题意:借助地图让学生了解“陆地”“海洋”“七大洲”。

(2)指导分析:师: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怎样求其余五大洲的总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几分之几?(3)学生完成解答4、完成第19题师问:从题中可以看出第三组采集的千克数和谁有关?应该先求出什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解答吗?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说说是怎样算的?三、课堂总结第四课时图形王国&统计天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7~118页第20~24题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会正确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并能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并根据给出的数对找到相应的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会正确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并能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会正确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并能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圆的哪些知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回答。

板书:图形王国二、复习圆的知识1.完成第21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结果以及自己是怎样算的。

2.完成第22题。

师问:要求钢丝长多少米,实际是求车轮滚动多少圈的行驶的距离。

首先要求什么?怎样列式解答呢?注意什么?学生完成解答。

3.完成第23题。

引发讨论:要想知道哪些铁皮剩下的废料多?关键是看什么?在小组中讨论。

学生小组活动。

汇报讨论结果:应该算出每个正方形中圆的面积或面积和哪个大。

在小组中完成计算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追问:知道圆的面积或面积和为什么都是相等的吗?正方形中还可以怎样剪,能使剪下的面积和不变?三、复习数对师:在生活中,我们是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完成第20题。

师问:(4,3)表示什么?(7,y)(x,0)表示什么?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

四、复习折线统计图师:本学期,我们学习的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完成第24题。

师:想一想,自己运动后的心率大概是怎样变化的?分组收集数据,讲清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及统计图的填写。

展示学生作业,说说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五、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第五课时应用广角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9~120页第25~31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会与同学交流和学习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