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先立志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学先立志的含义,明白确立目标是学有所成的关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自古以来,许多杰出人物都把立志作为迈向成功的起点。
我们该树立怎样的目标呢?二、研读诗文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诗文含义见课本P3文意。
四、你知道吗?阅读故事:王阳明立志做圣贤。
五、小结拓展师:对于学习而言,没有什么比立志更重要的了,同学们谈谈,你们会树立什么样的志向?交流讨论2、素业成于志尚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树立志向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今天我们来学南北朝颜之推的《素业成于志尚》,从中体会树立志向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鞋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有远大理想的人,就能自我磨砺,以成就他们伟大的事业;而没有操守的人,自己甘愿堕落,就成了凡夫俗子了!?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谈谈生活中你是否树立了志向,该怎么做实现自己的理想;五、拓展延伸1、阅读《玩物丧志》2、谈感受3、志当存高远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文的含义。
3、懂得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且矢志不渝为之拼搏,终将大有作为。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教师讲述白龙马随唐僧西天取经归来,名动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马”。
白龙马想念家乡,找驴,羊,牛等儿时伙伴玩,驴迫不及待询问成功秘诀,白龙马说:努力工作!这时,驴委屈得嚎啕大哭:为什么自己这样努力工作却一无所获?白龙马说:“我去取经时大家也没闲着,甚至比我还忙还累。
我走一步,你也走一步,只不过我目标明确,十万八千里我走了个来回,而你在磨房自己的小圈圈原地踏步。
”驴愕然:什么是目标?2、教师:什么是目标?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教师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不轻易予以否定。
二、研读诗文1、介绍诸葛亮。
2、师范读,学生互读三、理解古文的意思见课本P9的文意。
四、教师小结。
1、教师:萧伯纳曾言:“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
”可见高远的志向使我们收获人生价值。
何况古人尚有报国立功的伟大志向,何况今天的我们呢?志存高远,才能不断登上更高的山峰?2、全班交流,评议。
五、拓展延伸1、阅读《诸葛亮自比管乐》2、谈感受4、鸿鹄之志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
2、重点理解“古诗的含义。
3、体会作者白居易所表达的思母情怀。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介绍陈涉大泽乡起义陈涉,秦末阳城(现河南平舆县阳城镇)人,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
这个故事讲的是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
有一天,陈涉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意而愤慨叹息了很久,说:“如果有朝一日我们谁富贵了,可不要忘记老朋友啊。
”雇工们笑着回答说:“你是个被雇佣耕地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二、研读诗文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2]三、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四、总结五、拓展延伸1、阅读《乘风破浪》——宗悫的故事2、谈感受5. 自胜者强6. 自强不息教学目标: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言者的情感。
3.会背诵古文。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并背诵。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历代先贤都强调要以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态度对待生活。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文《自胜者强》1.老师范读一遍2. 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
三,理解诗意1.借住书后的注释,理解文意四,朗读和理解古文《自强不息》五,积累古诗生自由背诵,教师抽查,齐背古文。
7.天将大任教学目标: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文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3.会背诵古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今天我们来学孟子的《天将大任》,从中体会自强自立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老师范读。
2. 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见课本P24文意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1)什么是自强?自强精神有哪些表现?(2)自强精神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是什么五、拓展延伸1、阅读《五羖大夫》2、谈感受8、老当益壮,穷当益坚9、胆勾践尝胆【教学内容】: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当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P262、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P29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文。
2、能大致了解经古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古文的内含,做一个自强不息的学生。
【教学重难点】:诵读经文,并运用在生活中,做一个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的孩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学习古文1、出示案例(或故事),引出:”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当益坚;,不坠青云之志2、读句子,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3、汇报。
用“引—读—讨—说”这种学习方式学习9《勾践尝胆》。
三、拓展延伸1、在学习中,你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2、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学习的名人名句。
四、小结【板书设计】:自强篇自强不息磨砺自己【案例、故事链接】:1、故事《马援不服老》P282、了解《自强新政》【知识拓展】:了解《传说中的神鸟》P4610 坚忍不拔11 一暴十寒【教学内容】:1、《坚忍不拔》P352、《一暴十寒》P38【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文。
2、能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做一个做事有恒心的学生。
【教学重难点】:诵读经文,并运用在生活中,做一个做事有恒心的孩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学习论语1、出示故事《铁杵磨成针》,引出:“古之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2、读句子,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3、汇报。
用“引—读—讨—说”这种学习方式学习《一暴十寒》。
三、拓展延伸在学习中,你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论语》你又应该怎么做呢?四、小结【板书设计】:贵以恒坚忍不拔迎难而上【故事链接】:故事《项羽不肯竟学》P37第12课:锲而不舍——贵以恒篇(3)【教学内容】:《荀子.劝学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P4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经文。
2、能大致了解语句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论语丰富精彩的内蕴,懂得坚持是一种品质,是优秀者必备的素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学习经文1、看一段情景,引出经文。
2、教师范读,学生读句子,背诵经文。
3、讨论:这段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学习P42文意三、拓展延伸1、在学习中,你有遇到困难会逃避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判断对错,说明理由。
2、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学习的名人名句。
四、小结【板书设计】:贵以恒锲而不舍金石为开【案例链接】:1、故事《耿恭凿井》P432、案例分析:我们班级有些同学遇到有难度的题目就不做了,空着就交上来,如果是你们组的同学,你将怎么做?第13课:读《山海经》十三首〔晋〕陶渊明——贵以恒篇(4)【教学内容】: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P44【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经文。
2、能大致了解经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论语的内含,做一个自信、善于学习的学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学习经文1、由故事《精卫填海》和《刑天舞干戚》引出经文。
2、师范读句子,学生自由读,熟记。
3、讨论:这段话你是怎么理解的?4、师小结:再美好的理想,如果不能坚持不懈地去践行,那也只能是画饼充饥。
三、拓展延伸1、在学习中,你遇到过挫折吗?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论语》你又应该怎么做呢?2、判断对错,说明理由。
3、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学习的名人名句。
四、小结【板书设计】:贵以恒精卫刑天一一坚持不懈【知识拓展】:1、了解《传说中的神鸟》P4614、学思并用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3、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学思结合的习惯。
4、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一、展示生领诵:“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哪位同学还能把这句话诵读出来?并能说说它的意思?二、研读诗文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诗文含义见课本P51文意。
四、你知道吗?阅读故事:王戎识李。
五、小结拓展师:学习与思考就像人的两条腿,不可偏废。
要想走得远,既要勤于学习,又要善于思考。
同学们谈谈,你们是怎么学思并用的?交流讨论15、博学慎思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学与思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今天我们来学中庸《博学慎思》,从中体会学与思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广泛地学习,详细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明晰地分辨,踏实地履行。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谈谈生活中你是否慎思,该怎么做到博学慎思?五、拓展延伸1、阅读《见微知著》2、谈感受16、学思相资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文的含义。
3、懂得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
会学、会思,学习才有成效。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讲述《学亦》亦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有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亦秋的教导。
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亦秋讲课,但是他一心以为天上有天鹅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
虽然他俩个人在一块学习,但是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
难道是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2、教师:什么是相资?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教师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不轻易予以否定。
二、研读诗文1、师范读,学生互读。
2、指名读。
三、理解古文的意思见课本P57的文意。
四、教师小结。
1、教师: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
会学、会思,学习才有成效。
2、全班交流,评议。
五、拓展延伸1、阅读《沈括上山访桃花》2、谈感受17、于不疑处有疑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