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修辞手法解析(精华版))-常见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解析(精华版))-常见修辞手法



4、排比与反复
排比 特征: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或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 例句:金黄的是沙漠, 深褐的是高山, 碧蓝的是湖泊, 翠绿的是平原, 淡绿的是沼泽, 浅蓝的是海湾-----例:假如生命是一朵鲜花,我愿为世界奉上一缕馨香; 假如生命是一枚果实,我愿为人间留下一丝甘甜 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 反复 特征: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 例句: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注意:反复和重复是不同的。 【例】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纪念 刘合珍君》) 重复则是同一个句子、词语一字不变重复出现。

3、设问和反问
形式上,只问不答是反问;自问自答是设问。 作用上,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证据,明确表示 肯定或否定。 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启发思考,强调答案。
【例题】指出下面的句子哪些是疑问句,哪些是反问句,哪些是设问句。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你的语文作业完成了吗? 3、难道语文真的这么难么? 4、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2、4是排比,3是重复。1既是排比又是重复。

5、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 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 类型:正对 海阔作风鱼跃,天高任鸟飞。 反对 橫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作用:简练工整,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1、比喻和拟人
【例题】下列四个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B )。
A.黑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B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C.浓密的树木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 D.太阳像个大火球.

2、夸张
作用:启发想象,增加表达效果。使好的显得更好,坏得显得更坏,大的 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
例题 根据平时的积累,写出下列句子的对偶句。 1、书山有路勤为径,( ) 2、两个黄鹂鸣翠柳,( ) 3、海内存知己,( ) 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轻松下,别忘巩固知识!
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 早睡早起咱们来做运动 抖抖手啊抖抖脚啊 勤做深呼吸学爷爷唱唱跳跳 我们不会老 嘿咻!嘿咻!嘿咻!嘿咻! 爷爷加油加油我们一起来答数
1、比喻和拟人
比喻
比喻包括三部分:被比喻的事物,叫做本体;作 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词 语叫比喻词。
类别 明喻 暗喻 借喻 本体 出现 出现 不出现 比喻词 例句
像、好像、如、仿佛、好比、似、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犹如、如同 是、变为、变成、成为 无 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 的花园。 柳树上挂满了银条。
常见修辞知多少
常见修辞知多少
两问两比, 反对夸张”
常见修辞知多少
名称 含义 重要性
反问 设问
比喻 排比 拟人 夸张 对偶 反复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为了突出强调、启发引导或抒发感情而有意提问,自问自答
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上似、证据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来表达 相关的内容。 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 故意把事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扩大或缩小,以增强表达效果,使人得到突出的印象。 用数字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陈忠短语来表达相近、相关或相反的意义 。 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要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

1、比喻和拟人 【做个大法官】判断是比喻还是拟人句。
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在雨伞上欢快地跳舞. 3.鲜红的队旗像燃烧的火焰一样在风中跳动.
( ( (
拟人 拟人 比喻
) ) )

比喻 4.夜空中的星星像眼睛一样眨呀眨的. ( ) 5.红苹果晃动着它那圆圆的脸蛋,冲着行人点头微笑.( 拟人

4、排比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复
【例题】请判断下列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1、敌人把你的城镇变成了废墟,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的国家烧成了灰, 你没有哭;敌人杀死了你的亲人,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绑在树上,烧你, 烤你,你没有哭;你真是一把拉不断的硬弓,一座烧不毁的金刚! 2、我们在月下漫步,月亮在天上,人影在地上。 3、谁?谁?谁把我的美梦惊扰了? 4、那影片纯粹是用声音绘制的,声音绘制色彩,声音绘制形状,声 音绘制感情。
类型: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巴掌大的地方还开宴会?” “这酒还没喝到嘴里,心就醉了!”

2、夸张
【例题】下列各句都运用了夸张,请指出这们各属于哪一种。
A.扩大夸张 B.缩小夸张。 C.超前夸张.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3、胖胖如果跌一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支他,只能用吊机把他 吊起来。 4、年幸存这绿油油的麦苗,我就嗅觉出了白面馍的香味。
1、比喻和拟人
相同点:作用相同,使语言形象生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不同点: 拟人:把物当作为来写,物和人完全相融,没有比喻词和喻体。 比喻:表示本体与喻体的相似关系。喻体必须出现。
例:啄木鸟在给树治病。 ( 啄木鸟像医生一样在给树治病。( 啄木鸟成了医生。 (
拟人 明喻
暗喻
) ) )
今天下起了小雪,小草在雪中发抖。( 拟人 ) 北风呼呼地刮着,小树被刮弯了,像个在寒风中颤 抖的病人。 ( 明喻 )
喻体+不同事物
1、比喻和拟人
拟人
类型: 把事物直接当做人来描写 例: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小鸟在树枝上唱歌。小鹿在草地上散步。 人直接同事物说话 例: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例题】下列成语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摩肩接踵 B.呆若木鸡 C.莺歌燕舞 D.怒发冲冠

1、比喻和拟人
比喻
注意事项: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事物,且两者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江上的轮船像一叶扁舟/江上的轮船像一片叶子. 有像的句子不一定是比喻句,还可以作比较、表猜测、想 象、表举例、表说明。 例:他长虹得真像他爸爸。 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见过。 东北有许多特产,像木耳、猴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