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教学设计方案
作品标题:组合体三视图看图
参赛教师:吴巨龙
学校:江苏科技大学
教学对象:工学本科大一学生
所属课程:工程图学
教学总时长:14分10秒
教学理念:
组合体三视图的看图是学习零件图的基础,三视图的表达完全依据“第一角投影”的点、线、面的投影规律。
一般工程图学类的教材中,在讲解这部分时,均说方法就是“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但是学生在应用时,却感到很难入手,本课程介绍了可操作性比较强的看图“新三法”:拉伸法、类似形法、特征法。
知识的获得不是灌输的结果,而是探索的结果,讲课中以“建构主义”为指针,以“如何看懂图,如何提高看图速度”为问题引导,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建构出看图的方法。
教学背景:
本课程是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它以画法几何的投影理论为基础,是一整套关于如何在平面图纸上表达三维形体的理论和技能。
工程图是工程师们表达设计思想、工艺要求的工具,因此又被称为“工程界的语言”。
与它相关的课程有:机械制图、工程制图、建筑制图、化工制图等。
教学目标:
掌握看懂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
教学方法:
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内容及设计:
1、导入
以寻找好的看图方法为问题切入点,以问题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开始探索式学习之旅。
2、探索拉伸法
以一个看图游戏为入口,在试探构建立体的过程中,总结出第一个可操作的方法:拉伸法。
3、探索类似形法
以展示同样的视图可能对应多个立体的现象,“发现”:在某个投影面投影为同样一个线框的面,在另外两个投影面的投影规律,那就是不是类似形,就是线,包括(曲线),从而给出很明确的类似公式一样的操作方法。
并通过例题介绍了运用它解题的过程。
在此还展示了手绘作图的过程。
4、探索特征法
工厂中工人师傅也许并不清楚什么是形体分析法,什么是线面分析法,可他们看图的速度依然很快,这个现象先提出引起学生注意。
通过访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最终我们“发现”,其实是看图的“经验”在起作用,总结出如果多掌握组合体的常见结构的视图特征,则必将更容易看懂组合体三视图。
5、总结结束
课程最后落脚在特征法,以若是多掌握了常见立体的特征,若是对立体与立体相贯的作图也比较熟悉,那么对于快速看懂三视图,解决比较难的看图题是很容易做到的。
这等于告诉学生,如果只想寻求捷径,找到一个公式,一劳永逸,而忽略了大量的练习,那是不可能成功的。
“经验”在解决问题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经验是要靠大量的实践去获得,所以我们不但要学习理论,更要重视实践,重视在解决问题中的体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