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生的境界》全新ppt

《人生的境界》全新ppt


据说在西方大学中,凡开设中国哲学课 《中国哲学史》 是第一本必 程的,冯友兰的 读之书。百年之前,中国人因为有严复而知 有西方学术;迄今为止,外国人因有冯友兰 而知中国哲学。所以,若要说起20世纪中国 哲学,是不能不谈到哲学大师冯友兰的。
冯友兰和女儿
宗璞和父亲冯友兰
宗璞,现代女作家。原名冯钟 璞。曾任《世界文学》等刊物编辑。 代表作《三生石》(中篇小说), 《弦上的梦》(短篇小说),童话 《总鳍鱼的故事》。
天地境界举例
大无大有周恩来
周恩来惊人之无有六:一是死不留灰,二 是生而无后,三是官而不显,四是党而不私, 五是劳而不怨,六是去不留言。这六个“大 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公私之分古来有 之,但真正的大公无私自共产党始。 真正实现“大无”的同时却得到了别人没有 的“大有”:有大智、大勇、大才和大貌— —那种倾国、倾倒联合国的风貌,特别是他 的大爱大德。
一个为自己,一个为社会
天地境界
原文给的定义是什么?

‚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 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 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 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 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 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在做 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 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 界。‛

人生的境界
天地境界 道德境界 觉解指数:最高 功利境界 觉解指数:较高 自然境界 觉解指数:较低
觉解指数:无
哲 学 例子:
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识天 工,安知帝力?”“凿井而饮,耕田 而食,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帝之则:自然法则或社会法则)
C、“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 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归还财物是行义,收取报酬是谋利,日本人认为义 与利并不矛盾,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 一个行义之人,理应得到一定的利,只有这样,大家 才能争着去行义。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一个社会, 过分地要求成员摒弃私欲,一味地宣扬做好事不求报 酬,那结果会如何?很少有人做好事。
道德境界
原文给的定义是什么?
天地境界
谢谢
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 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圣人”,从不去追 求名誉和地位。 )
小结
自然境界和 功利境界 随着年龄的增长
,是一般人所能有的境界,只要其智商 没问题。自然境界表明人是自然的人, 功利境界表明人是现实的人。而道德境 界和天地境界则需经过人的努力才能达 到的。我们应提高修养达到 道德境界 和
还有一种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
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 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 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 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道德境界举例
达到道德境界的贤人,做事是为了“正其义 不谋其利”,历史上有无数这样的志士仁人 ,体现他们崇高人生境界的名言有:
功利境界
原文给的定义是什么?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
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 所做的事情,其后果可能有利于他人,其动 机则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 他,有功利的意义。
1.功利境界的人有什么特点? 他们做事情是为自己
2.为什么要说‚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 是不道德的人‛?
利已同时可能有利于别人
正确看待功利境界
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日本捡到一些钱物,交到警察 局,并按要求做了登记。过了几天,失主登门,表示 谢意后,拿出一些钱给这个留学生。留学生想,拾金 不昧怎么能收呢?坚决不肯。最后,失主告诉他,如 果你不收这钱,自己就无法从警察局里领出失物,按 规定,失主必须拿出部分丢失财物作为报酬。大家想 一想,日本人为什么要这么做?日本人这么做有没有 道理?
什么是境界?
境界一词原指疆界、景象,但从晋唐以后, 译佛经者却给它赋予了一种特定的含义。佛教 有所谓“六境”说法,是指基于六根之官能与 六尘之接触,然后由六识所产生的一种意识活 动的状态。由此可知,在佛学中,所谓“境 界”,主要指意识活动中之主观感受;由此引 申出的某方面的造诣的深浅称为境界的高低。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瞬间即永恒,刹那成终古.喻示时空被勘破,禅者
研读课文
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5分钟完 成以下问题:
1、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2、冯友兰说的四重境界分别是哪四种?
3、四重境界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1、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2、冯友兰说的四重境界分别是哪 四种?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林觉民 为天下人谋永福 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诸葛亮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的区别在什么 地方?
2:中国的禅宗认为成佛需经三种境界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寻找禅的本体而不得寻禅不得,举目所见无非客 观对象。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似已悟道而实未悟,水正流、花正开,只有静 下心来谛听凝视才可以感觉到,观者正可以藉此 境以悟心。
D、“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 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 来。” E、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 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指阴、 阳、风、雨、晦、明)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 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
明确:
A、反映了古人尽管遵循自然法则,但不知不识 这些法则,对这些法则无觉解,其境界属于自然 境界。 B、以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为读书目的,其动机 是 利已的,其境界是功利境界。 C、表现了作者不以己悲,年老体衰仍不忘驰骋 疆场收复失地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是道德境界。 D、顺应万物本性,达到物我一体,其境界是天 地境界。(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
4、中国哲学的任务 具体是什么?
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 (贤人)和天地境界(圣 人) ,特别是达到天 地境界。
四种境界之喝水
喝水也能喝出境界来,信不信?你渴了就喝水,冷 了就穿衣,这是什么境界?自然境界。 现在我不但要喝水,还要喝纯净水,矿泉水,因为 能治病,起码保健,这是什么境界?功利境界。 现在我要喝水,保重身体,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就能为国家多做贡献。这是什 么境界?道德境界。 我现在接着喝水。我已经意识到了人是自然,宇宙 的一部分,和其光,同其尘,我喝水是因为渴,因 为我必须顺应自然,与自然宇宙一体。这是什么境 界?天地境界。 可见,喝水也能喝出境界来呀。大家以后要多喝水 ,有益健康。
人生的境界
冯友兰
走近哲学
激发兴趣
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地反思的思想。
(冯友兰)
※“哲学”一词,源自古希蜡,是爱 智慧的意思。
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省南阳 市人。著名 哲学家 、 教育家 。23岁毕业于北京 大学哲学系,29岁获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 学位。回国,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 学院院长,西南联大教授、文学院院长。曾获美 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 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他的著作《中国哲学史》 、 《中国哲学简史》、 等 《中国哲学史新编》 已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 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 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
自然境界 道德境界 功利境界
天地境界
3、四重境界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觉解
具体研习四种境界
自然境界
原文给的定义是什么?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
社会的风俗习惯,对于他所做的事情,可 能并无觉解,或者不甚觉解。这样,他所 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
自然境界举例
山区放羊娃的人生 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 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 话。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 放羊娃答:“卖钱。”记者问:“卖 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 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 “生孩子。”记者问:“有了孩子 呢?”放羊娃答:“放羊。”记者默然。
色、声、香、味、触、法被称为 六尘。六尘基本上概括了我们所见到 的外部世界。同学们,这就是所说的 花花世界啊,在勾引着我们。当六尘 作用于六根,在每一个人身上都产生 种种感受,并作出不同的反应,佛学 上把这种意识活动之中的主观感受称 为境界。
1:近代大学问家王国维认为,古今成 大事业者必须经过3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 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三境也。 后人归之为:知、行、得三境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