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19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6页,共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题卷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
一(28分)1.用课文原句填空。
(8分)(1)少壮不努力,▲。
(汉乐府《长歌行》)(2)▲,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3)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师秀《约客》)(4)▲,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5)“学”与“思”的关系相辅相成,正如《论语》中所说:▲,▲。
(6)生活中的忧郁,往往会成为记忆中的美好。
这让我们想起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诗句:“▲,▲。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西游记》——吴承恩——明代B.《巴黎圣母院》——雨果——法国C.《史记》——通史——编年体D.《春望》——律诗——近体诗学校组织“汉语周”活动,你积极参加演讲比赛。
请结合语境,写出3-7题答案。
【演讲展示】《红星照耀中国》演讲稿(节选)书中,最动人心弦的便是那“长征”和“红小鬼”的段落,常让我热泪盈眶。
……斯诺笔下的“红小鬼”们忠贞不渝、刚毅坚忍。
他们是千百万人民群众在革命路途上一个真切的缩影。
这群孩子,平均年龄只有十来岁,最小的还不到九岁。
可他们穿着肥大的军服,戴着帽檐软垂的八角帽,跟随部队爬雪山、过草地,在跋涉中逐渐成长,在战火中日益成熟。
“红小鬼”们承受着远超年龄的重荷,肩扛起红星照耀下的希望。
他们身上,迸发出一种令人惊异的勃勃生机。
这种蓬勃的朝气让斯诺感到“中国是充满着希望的”,而且“这些英勇的年轻人有着无限的发展前途”。
【现场互动】演讲结束后,你接受现场评委的提问。
3.同学你好,你的演讲有两个词我听得不清楚,请你再读一遍。
(2分)(1)跋涉.(▲)(2)迸.发(▲)4.你说“长征”段落让你感动,请举个例子具体说说。
(3分)▲5.“红小鬼”所在章节标题是“战争与和平”,斯诺将“红小鬼”放在这一章节中的理由是什么?(2分)▲6.友情提醒一下,结尾句表述有点问题,你看如何说才恰当。
(2分)▲【赛后采访】7.比赛结束后,你接受了秦怀同学(以下简称“”)的采访。
(9分):你好,祝贺你获得一等奖!你:谢谢!这是我第二次参赛了,感觉更从容一些。
:有几个问题想请你回答,你看可以吗?你:好的。
:《红星照耀中国》1939年译本的名字是《西行漫记》,相比而言,你更喜欢哪一个书名?(3分)你:(1)▲:嗯,我很认可你的理由。
我注意到,演讲中,有一句话你是这样处理的:“红小鬼”们承受着远超年龄的重荷..,肩扛起红星照耀下的希望。
↗(“.”表示重读,“↗”表示语调上扬)你能说说原因吗?(2分)你:(2)▲:的确,这样处理令人印象深刻。
我还听到,你在演讲中多次提到“希望”,你在阅读《海底两万里》和《骆驼祥子》时,有没有类似的感受?(4分)你:(3)▲:谢谢你的具体讲解,看来名著中积极向上的精神确实能给人力量啊。
感谢你接受采访!二(42分)(一)你和秦怀在学校“汉语周”活动后,深感阅读量不够,相约逛书展。
你俩看到了蒙曼的新作,翻到序言,边读边聊。
请结合语境,完成8-12题的填空。
(16分)五味人生五味诗蒙曼诗是人写的,也是写给人的。
人的一生,从纵向看,是四季;从横向看,是五情。
四季是什么?春夏秋冬,对应着人生,就是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
五情是什么?喜怒哀乐怨,对应着人心,就是那些回环往复、起伏不定的心情。
事实上,唐诗之美,正在于有情。
这情里头,有酣畅之喜:“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忧国忧民的老杜,看到国家复兴有望,也一改平日的沉郁,变得轻狂如少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所谓家国有庆,欣喜若狂,读诗至此,谁人不感同身受呢?这情里头,也有雷霆之怒。
谁都知道战争的残酷,“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的牺牲不令人愤怒;“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的辛劳也不令人愤怒;秦说:“文章开篇就点出人生五味,喜怒哀乐怨,一目了然。
”你说:“喜是酣畅之喜,怒是雷霆之怒,直接而强烈。
”但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腐败、漠视与不公却十足令人愤怒。
当年,唐雎以布衣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
唐雎赢了,因为他代表的是正义之怒。
正义可以推迟,但正义永远不会退场。
喜和怒都是直接而又强烈的感情,但哀不是。
哀是那样绵长,却又那样隐曲,仿佛眼角的泪痕、镜里的秋霜,更适合留在心头,而不是挂在嘴边。
但是,唐诗是那么善于表达这种幽微的境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落日熔金,古原如醉。
这夕阳西下的风景如此美好,只不过黄昏已经逼近,而一入黄昏,也就万象俱灭了!美景转瞬即逝,人生不也如白驹过隙?推而广之,这大唐,这地球,这宇宙,又何尝不是如露亦如电!面对斯景斯情,一种无法言说却又铺天盖地的惆怅出现了,它并不大开大合、荡气回肠,但是,却缭绕盘旋、低回不已。
乐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呢?粗略地说,乐就是小巧、轻快而短暂的喜。
用唐诗来解释,“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是喜吧?这可不是一般的喜,它基本上是古代的女子一生中最重大的喜事。
而“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则是乐。
少女看到情郎坐着小船来,羞怯紧张,碧玉簪子掉了,脸上却笑了。
这是一瞬间的小美好,却又像电影画面一样定格在心里。
你可曾看到一位老奶奶坐在门口晒太阳,晒着晒着,忽然笑了。
别去她周围找原因,她笑,是因为在她心底,那艘小船又来了,那根簪子又掉了。
最后说说怨吧。
怨是一种节制了的怒。
我们传统的儒家哲学讲中庸,美学则讲“怨而不怒,哀而不伤”,都是一种节制主义。
这种节制,在诗里就显得格外蕴藉。
蕴藉到什么程度呢?“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这深宫的女子,枯坐在寝殿的台阶上,她对君主怀抱着爱和希望,所以她只是痴痴地望着月亮,盼他来,怨他不来,却不会恨他,也从没想过要离开他。
同样,这写诗的男子,困顿在不如意的现实中,他对理想怀抱着爱和希望,所以他也痴痴地望着月亮,盼这理想实现,怨这理想未能实现,却不恨这理想,更从未想过要抛弃理想。
她的情和他的情都是怨,她的心和他的心,都像水晶一样剔透玲珑。
我们无法知道那个望月的女子是谁,但我们知道,那个写诗的男子,名字叫作李白。
他属于大唐,更属于诗歌。
人有五情,人就活着。
诗有五情,诗就永恒。
(选自蒙曼《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年12月版,有删改)(二)你和秦怀分开参观。
你来到“古籍传承”展区,对古籍修补很感兴趣。
工作人员说:“若要传承古籍,古文功底很重要。
要不,你读读这篇文章,做几道题试试?”请阅读《巢谷传(节选)》,完成13-17题。
(14分)苏轼谪黄州,与(巢)谷同乡,幼而识之,因与之游。
及轼与弟辙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来相见。
绍圣初,轼、辙谪岭海,平生亲旧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①欲徒步访两苏,闻者皆笑其狂。
元符二年,谷竟往,至梅州遗辙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意自全,今至梅矣,死无恨矣。
”辙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
”既见,握手相▲,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
时谷年七十三,瘦瘠多病,将复见轼于海南,辙愍②而止之曰:“君意则善,然循至儋数千里,当复渡海,非老人事也。
”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
”阅其橐③中无数千钱,辙方困乏,亦强资遣之。
舟行至新会,有蛮隶④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
辙闻,哭之失声,恨不用己言而致死,又奇其不用己言而行其志也。
(节选自[元]脱脱等《宋史》卷四五九《卓行列传·巢谷传》,中华书局1985年6月版,有改动)[注释]文中加下画线的词,都是地名。
①诵言:明白地说。
②愍:同“悯”,怜悯。
③橐(tuó):口袋。
④蛮隶:蛮族奴仆。
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1)及.轼与弟辙在朝(▲)(2)未尝.一来相见(▲)(3)辙愍而止.之曰(▲)(4)又奇.其不用己言(▲)14.用“/”给下列句子画分朗读节奏。
(两处)(2分)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两苏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阅其橐中无数千钱,辙方困乏,亦强资遣之。
▲16.你觉得巢谷“狂”吗?为什么?(2分)▲173分)握手相▲ A.谈 B.喜 C.泣选(▲),理由是:▲(三)秦怀走到现代出版展区,对“一键成书”很好奇,在主办方的邀请下,他打算以“立夏”为主题定制一本图书。
下面是定制过程部分内容,请结合语境,完成18-21题。
(12分)第一步: 第二步:(根据《知识就是力量》《兴趣阅读》等期刊资料编辑)第三步: 18A 与B 两图中选择了A 图,这是为什么?(3分) ◆古代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变化,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确定了24个特殊的位置。
这些位置以15度为一个间隔,每年一次循环。
这便是二十四节气。
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名录。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第七个节气,“立”表 示开始,“夏” 是指春天播种 的植物已经直 立长大了。
◆“立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上下,因为就要告别春天,迎来夏天,所以,立夏又称为“春尽日”。
立夏时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由于此时气温波动频繁,所以,一定要注意 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 物,注意合 理饮食,以防感冒。
◆中医认为, 从立夏开始, 体内阳气日益 上升,外部气 温逐渐升高, 如果此时人们 还多吃油腻或 易上火的食物, 就会造成身体内、外皆热,从而出现上火的痤疮、口腔溃疡等病症。
此外,立夏时,阳气渐旺,毛孔舒张,凉气容易侵入肌肤,有“秋后算账”之说。
因此,立夏前后,不宜贪凉,最好不要吃生冷食物。
◆立夏这天,左邻右舍互送豆、米,和以黄糖,煮成一锅粥,叫“七家粥”。
说是吃了这粥, 邻里之间会和睦。
儿童也不闲着,要“烧野饭”。
据清代浙江《武康县志》记载:立夏日,“儿童作野灶,竞以蚕豆、笋和米炊之,曰‘烧野饭’”。
食材取自乡邻田间所种,当地有“立夏饭,不算偷”◆立夏日有忌坐门槛之说。
《太湖县志》记载:“立夏日,相戒毋坐门坎,谓愁夏多倦病也。
”说是立夏这天坐门槛,夏天会疲倦多病。
在这天,朝廷要取出窖存的冰块,由皇帝赏赐给官员。
在民间,这天也有喝冰饮的习俗。
清代苏南还有一种叫作吃“猫狗饭”的习俗,即在立夏这天让小孩舔食猫狗吃剩的食物。
设计内容设计封面设计插图A B▲19.封面选好后。
点击 ,很快,机器运转,一本装帧精美的书,送到秦怀的手上。
他正在翻阅,你到了,对“立夏”节气很好奇。
(3分)你:“立夏”节气有些什么特点呀?: ▲20.读一读这本书,立夏时节会出现的一个场景是( ▲ )(2分)A.在农村,邻居互相赠送豆、米,要凑满七家食材,加上黄糖,熬成粥,叫”七家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