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1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4(人教版必修2)
1.1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4(人教版必修2)
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耕作技术进步 灌溉水提高 含义和特点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发展有利不利条件 地位
1.下列农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耒耜 ②青铜农具 ③ 铁锄、铁犁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④耧车 D.①③④②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 A.牛耕的使用 B.铁农具的出现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青铜器的制造 3.《国语· 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反映( ) A .春秋时期牛耕出现 B.战国时期牛耕推广 C.春秋战国铁农具的使用 D.周王室的日益衰微 4.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是在(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 D.西汉
第二组:
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③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 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④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 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 ⑤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技术
垄作法,又叫畎亩法,由畎和 亩两部分组成。畎是沟,亩是垄, 畎亩法也就是一种垄作法。这种耕 作法对于土地的利用包括“上田弃 亩,下田弃畎”两种方式。它的特 点是:在高田里,将作物种在沟里, 而不种在垄上,这不叫做“上田弃 亩”。在低田里,将作物种在垄上, 而不种在沟内,这就叫“下田弃 畎”。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 旱保墒;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 排水防涝,且有利于通风透光。
• 教学重点: • 重点:农业技术的提高和成熟; • 难点:对农作物种植发展原因的科学依据 的不理解; • 3、过程与方法:学生归纳总结、设问探究、 演示农业发展过程。 •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是中华 文明的经济保障。 • 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政治联系紧密。 • 5、本课课时分配: 2课时。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历史》
必修2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教学目标
• 新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 1、知识点:耕作方式的三个时期、原始社会的土 地制度、夏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及瓦解的经过、封 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及发展、特点、屯田制、均 田制、封建社会时期的国有土地和私有土地的形 式、土地兼并、水利工程修建及翻车、筒车的发 明;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对社会的影响、精耕细作 技术的表现。 • 2、能力目标:理解生产力是农业耕作方式形成及 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运用历史理论分析中 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
被国际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联合国授予“杰出的发明家”;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海南岛黎族人火耕之后进行播种的情景
原始农业出现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一、早期农业农业是怎样完 成从原始农业到刀耕火种 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的? ②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 本原因是什么?
5、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地主经济 C.封建庄园经济 D.封建国有制下的经济 6、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 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生产的目的主要 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 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全部自己生产 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
2、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 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主,主要是因为
A、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C、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D、中国“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 影响
3.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答案提示:原始农业的产生最初只是播种和收 获,后来采用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 的出现,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 或“石器锄耕”时代;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 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施肥、除草 和灭虫等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 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 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2、精耕细作的体现
请您思考
结合图片与教 材完成下表:
时期 战国
工具名称 铁犁
特点
没有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造垄, 构造比较简单
西 汉
隋唐
耦犁 耧车
曲辕犁
二牛三人、一牛二人
播种工具,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
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
(1)铁犁牛耕
(2)耕作技术的进步
出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
第一组:
含义: 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是分散的,且 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 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济。但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 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 经济相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 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 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它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 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但是正由 于小农经济牢固的存在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 和长期延续。
课堂小结
刀耕火种
发 达 的 古 代 农 业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海南岛黎族人火耕之后进行播种的情景
原始农业出现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农业的起源
农业包括:
作物栽培 :
采集--培植 “五谷丰登”
牲畜养殖 :
狩猎--驯化
“六畜兴旺”
五谷丰登
黍
稷
麦
豆
稻
六畜兴旺
猪
马
牛
羊
狗
鸡
神 农 农 神
神农氏又称炎帝, “因天之 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 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
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
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 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 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 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第三组:
小农经济发展的地位
7、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发明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耕作方法,这种方法是( ) A.垄作法 B.代田法 C.区田法 D.精耕细作法 8、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耜耕 C.石器助耕 D.铁犁牛耕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汉代代田法
(3)灌溉水的提高
阅 读 并 归 纳
阅读课本第6页, 归纳出不同时期水 利工程或水利灌溉 工具。
时期 战国 汉朝 曹魏 唐朝 宋朝 明清
工程或工具
都江堰
都江堰 造福千秋
李冰父子
◆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 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 都江堰。 (余秋雨)
时期 战国 汉朝 曹魏 唐朝 宋朝 明清
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突出表现为生产 工具的改进和施肥、灌溉技术的掌 握和提高以及农作物种类的丰富等。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请您思考
1、精耕细作的含义
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 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 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 技术措施。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 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 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 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工程或工具 都江堰 漕运、白渠、龙首渠 翻车 筒车 高转筒车
筒车
高转筒车
时期 战国 汉朝 曹魏 唐朝 宋朝 明清
工程或工具 都江堰 漕运、白渠、龙首渠 翻车 筒车 高转筒车 风力水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分 组 讨 论
第一组:什么是小农经济?它有 哪些特点? 第二组:小农经济形成与发展的 有条件和发展不利因素有哪些? 第三组:小农经济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