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六篇 第二章 贫血PPT课件
第六篇 第二章 贫血PPT课件
转铁蛋白饱和度 <15% FEP/Hb>4.5μg/gH b 血清铁等指标异常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IDE
IDA
病因诊断
只有明确病因,IDA才可能根治。
举例: 1.胃肠道恶性肿瘤伴慢性失血或胃癌术后残胃癌所致的 IDA,应多次检查大便潜血,必要时做胃肠道X线或内镜 检查;
2.月经过多的妇女应检查有无妇科疾病。
3.成分输血:严重贫血时
4.铁剂无效,但缺铁时要补充 有叶酸、VitB12缺乏时要补充
IDA的治疗
根除病因,纠正贫血(补足贮铁),防止复发
1.病因治疗 2.补充铁剂
补铁治疗
•首选口服铁剂 以硫酸亚铁为代表 Hb正常后还要补足贮存铁,继续口服3-6 月 •注射铁剂的适应证 右旋糖酐铁是最常用的注射铁剂 补充铁量=(150-病人Hb)×体重×0.33 深部肌注,注意过敏反应
诊断
依据:
1.有导致缺铁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2.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Hb、MCV、MCH、 MCHC均
降低,成熟红细胞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表现 3.铁代谢检查异常:SI、TS、SF均减少,骨髓铁
染色显示细胞内、外铁减少或消失,TIBC、 FEP 增高
缺铁性贫血的分期
ID
血清铁蛋白<12μg/L
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 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细胞<15%
讲授主要内容
IDA的定义 病因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治疗
缺铁性贫血的定义
由于体内储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 合成减少所致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 性贫血。
病因
1. 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如儿童、孕妇
2. 铁吸收障碍:如胃大部切除术后
3. 铁丢失过多 长期慢性铁丢失而得不到纠正易造成IDA,如慢性胃肠道
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如溶血性贫血 3) 失血性贫血,分急性和慢性。
贫血的临床表现
与贫血病因、程度、血容量、缓急、耐受能力有关 1.一般表现:皮肤粘膜苍白;疲乏无力;皮肤干燥 2.组织缺氧表现:神经系统(轻者头晕,严重者意识 障碍);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 3.机体代偿表现: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心悸、气促)
鉴别诊断
与小细胞性贫血鉴别
1.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 遗传或不明原因导致的红细胞铁利用障碍性贫
血。 • 血清铁蛋白↑、骨髓外铁及内铁↑,出现环形铁
粒幼细胞。血清铁和铁饱和度↑,总铁结合力降 低。 • 染色体核型异常。骨髓象幼红细胞畸形变化。
2.海洋性贫血
• 有家族史,有溶血表现,脾肿大,黄疸 • 血片:多量靶形红细胞 • 珠蛋白肽链合成数量异常: • 血清铁蛋白、骨髓可染铁、血清铁和铁饱 和度常↑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第一节
贫血概述
讲授目的和要求
1.掌握贫血的基本概念、临床表现。 2.熟悉贫血诊断步骤和方法、病因诊断的重要 意义、治疗原则。主要实验室检查对贫血诊断 的意义。 3.了解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讲授主要内容
贫血的定义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方法 治疗原则
贫血的定义
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血小板计数 • 网织红细胞:反映骨髓造血功能 • 骨髓象+骨髓活检 • 贫血发病机制检查:如铁代谢各
项指标的检查,血清叶酸和 VitB12水平的测定等。
贫血的诊断方法和内容
方法: 1.详细系统的询问病史,特别注意与贫血有关的病史 2.全面认真的体格检查,特别注意与贫血有关的体征 3.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内容: 1.确定贫血的存在 2.判断贫血的程度 3.判断贫血的类型 4.明确贫血的原因
ACD
诊
2.血清铁减低(必备条件),总铁结合力(TIBC)
断
减低,转铁蛋白饱和度(TS)正常或稍低(一般> 16%,而IDA<15%)
条 件
3.血清铁蛋白(SF)增高 4.血清铁低,铁粒幼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外铁增多
ACD的治疗
1.病因治疗,针对基础疾病
2.EPO:3000~6000u/次,皮下3次/W,至HCT 达36%
3.慢性病性贫血(ACD)
❖ 慢性感染、炎症、恶性肿瘤伴发的贫血 ❖ 肝病、肾病、内分泌疾病继发的贫血称 “慢性系统疾病性贫血”或“继发性贫血”
ACD的发病机制
❖ 红细胞寿命缩短 ❖ 铁代谢紊乱 ❖ 红细胞生成素(EPO)损害 ❖ 骨髓对贫血失代偿
1.慢性感染、风湿、恶性肿瘤伴发的轻-中度贫血
失血,包括痔疮、消化性溃疡等。
临床表现
1.缺铁原发病表现 2.贫血一般表现 3.组织缺铁表现
•舌炎、嘴角炎
•反甲
•缺铁性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征)
•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异食 癖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IDA红细胞扫描电镜图像:
二、骨髓象:幼红细胞呈“老核幼浆”现
血红蛋白 红细胞比容 红细胞计数
低于同性别、同年 龄、同地区正常值下 限
血液稀释、浓缩时易致误诊
贫血是一综合征,不是一种疾病
贫血的分类
按贫血的程度分类
按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
1)红细胞生成减少 •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恶
性血液病 • 造血调节异常,如慢性病贫血 • 造血原料缺乏,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
贫血的治疗原则
• 病因治疗 • 抗贫血药物治疗 • 成份输血 • 脾切除 • 对症治疗 • 造血干细胞移植
第二节
缺铁性贫血
(IDA)
讲授目的和要求
1.掌握本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 点。掌握本病的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和措施。 2.熟悉铁的代谢;本病的鉴别诊断。 3.了解本病的发病情况及其预防。
第四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 AA)
讲授目的和要求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和血液学特点,诊断依据, 治疗方法。
2.熟悉本病的病因、骨髓特征性病理改变和鉴别 诊断。
3.了解再障发病机制。
讲授主要内容
AA的定义 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定义
象
1:中幼红细胞 2:晚幼红细胞
IDA骨髓病理 外铁(-)~(±):
正常骨髓外铁 (+)~(++):
骨髓涂片铁染色
三、铁代谢
血清铁(SI)<8.95μmol/L 总铁结合力(TIBC)>64.4μmol/L 转铁蛋白饱和度(TS)<15% 血清铁蛋白(SF)<12μg/L
四、红细胞内卟啉代谢 FEP>0.9μmol/L FEP/Hb>4.5μg/gH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