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炮兽》导学案 (无答案)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炮兽》导学案 (无答案)

《炮兽》导学案
【学习目标】1、熟悉雨果的创作经历及其主要作品;
2、学习场景描写的手法及场景描写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把握场景设置对表现作品主题、刻画人物性格的意义。

【学习方法】自主阅读、问题探究、小组展示、点拨归纳。

【学习过程】
一、背景链接
1、雨果生平:1802年2月26日生于法国贝尚松平民家庭,父母因政见不和而离异,雨果跟随母亲长大。

15岁获法兰西学士院征文奖,18岁获图卢兹学士院“文艺竞赛硕士”荣誉称号。

在理论上,《〈克伦威尔〉序言》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书;在创作实践上,雨果的剧本《欧那尼》的上演,彻底击败了古典主义戏剧,雨果少年时代狂热崇拜拿破仑,王政复辟时期倾向保皇党,1830年支持共和党,1845年成为贵族议员,1848年又成为共和主义者,1851 年,反对路易-波拿巴政变,被迫流亡19年,1870年回国参加普法战争,1871年又反对巴黎公社,但同情被镇压的工人。

雨果的政治态度表面上反复动摇于共和党与保皇党之间,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即他的人道主义立场,所以,人民爱戴他。

无论他身处流亡逆境,还是鲜花包围的顺境,无论他的诗歌、小说还是戏剧,雨果的作品都突出一个主题:对专制暴虐的无比痛恨,对人间苦难的悲悯同情。

对人的关怀,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人道主义情感,成就了他一个圣者的情怀。

1881年2月26日,雨果80岁寿辰时,在他的寓所外,5万儿童载歌载舞为他祝寿,50万工人高歌雨果最喜爱的马赛曲游行庆祝。

1885年5月26
日雨果患肺病去世,法兰西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200万人参加了葬礼。

2、作者作品:雨果一生作品有26卷的诗歌、20卷的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学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

他的代表小说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合称为“命运三部曲”)《笑面人》《九三年》。

其中《巴黎圣母院》“法国浪漫主义历史小说的杰作”,“浪漫主义文学的里程碑” 。

3、《九三年》相关内容介绍:
1793年是法国大革命极为关键的一年,也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在革命和反革命斗争最白热化的关口,老谋深算的王党贵族朗德纳克侯爵渡海来到布列塔尼,发起叛乱,向共和国进行疯狂反扑。

他的对手正好是他的侄孙,勇敢善战的共和国远征军司令郭文(另译为“戈万”)。

而郭文背后,又有一个既富理想主义精神,又铁面无私的政治委员西穆尔登,是共和国派来监督“过于仁慈”的郭文的。

在最后的决战中,凶狠残暴的叛军头子朗德纳克大败,从暗道逃跑,可是当三个小孩被困火海时,他却在刹那间良心闪现,返身回救,放弃了逃生的
机会,当了俘虏,被判死刑。

郭文被他的行为所感动,便私自放走了他。

这样,郭文就触犯了革命的法律。

当郭文被送上断头台而人头落地时,判他死刑的公安委员代表、他的老师西莫尔登也在痛苦中开枪自杀了。

通过这一情节,雨果展开了对革命和人道主义的思考,提出“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思想,把人道主义看成是永恒的、最高的原则。

《炮兽》的故事发生在小说的开头。

描写叛军头目朗德纳克侯爵带领舰队从英国偷渡到法国旺岱地区,企图勾结当地反动武装发动发革命叛乱。

叛军出师不利,还没到法国登陆就濒临险境,遇到了极大挫折。

然而,他以赏罚分明,指挥若定的出色能力使叛军暂时度过了难关。

小说中那个被称为“乡下人”的老头,就是从英国去法国组织叛乱的叛军最高统帅朗德纳克侯爵。

由于肩负重大使命,他的身份只有船长布瓦斯贝特洛一人知道,作者也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保持他身份的神秘感。

小说节选部分就是为烘托朗德纳克侯爵的“出场”而设置的。

他将人物置身于一个混乱的危急时刻,考验他的意志和能力,表现他们的精神和性格。

在《炮兽》一节里,作者通过对特定场景的描写,很好地烘托出朗德纳克侯爵的刚毅性格,塑造了一个铁腕叛军统帅的形象。

二、场景: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

场景是我们常常说的“场面描写”。

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

它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

电影是由画面来直接讲述故事的,而小说是用文字来讲述故事的;电影中故事的延续靠的是画面的连缀,小说中故事的发展靠的是一个个场景的接续.所以,我们认为,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是场景.场景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包括人物,事件和环境.。

功能---给全篇“定调”;导引人物出场;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揭示人物性格;作为象征。

(1)《炮兽》大致可切分为三个场景,该如何划分?归纳场景标题。

三、思考与探讨:
1、选文的主人公应该是谁?是炮兽,还是炮队队长,或者是那个神秘的老头(将军)?说说你的理由。

2、《炮兽》为朗德纳克侯爵(老人)的出场作了哪些设计?
3、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3、本文中的场景描写起到什么作用(结合课文P29—P31)。

四、拓展延伸:本文运用场景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动动笔,描写我们这节课的场景(200字左右)
【随堂检测】
一、判断正误。

1、小说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场面接续而成的。

场景(场面描写)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它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

()
2、《炮兽》作者将人物放在特定的场景中来表现,把环境纯化为人与自然(大炮)之间的斗争,将恶劣的自然环境作为人的对手来表现人物性格,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显示出人物的性格。

()
3、“炮手一句话也不说”“一种阴郁的静寂笼罩着全船,远远的飓风在呼啸。

”“阴郁的静寂”隐喻着全船人恐惧和震慑的心情,“远远的飓风”则象征着命运隐隐的威胁和凶多吉少的不可预测的未来。

()
二、单项选择
1.下列各项中,人物形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船长布瓦斯贝特洛是一个胆小懦弱的人,他面对突然到来的灾难吓得六神
无主,只知道躲到楼梯顶上不敢下去。

B、炮手是一位真正的勇士,他因自己的疏忽而导致大炮失控,能勇敢走出来,
用行动补偿自己的过失;面对将军的处治,面无惧色。

C、老人是一个隐藏在船员中的勇士,他和炮手一起,制服了大炮,化解了危
机。

D、小说塑造了水手整体懦弱渺小的形象,是为了衬托炮手这一形象。

2. 下面关于场景描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场面接续而成的。

场景(场面描写)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它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面。

B、相对于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的场景,《炮兽》的场景显得宏大壮观。

大小场景的连缀,使小说显得曲折有致,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的交替表现,能全面立体地揭示人物性格。

C、《炮兽》作者将人物放在特定的场景中来表现,把环境纯化为人与自然(大炮)之间的斗争,将恶劣的自然环境作为人的对手来表现人物性格,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显示出人物的性格。

D、“炮手一句话也不说”“一种阴郁的静寂笼罩着全船,远远的飓风在呼啸。

”“阴郁的静寂”隐喻着全船人恐惧和震慑的心情,“远远的飓风”则象征着命运隐隐的威胁和凶多吉少的不可预测的未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