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共25张PPT)
进来了,人们的穿着打扮变了,霓虹灯闪烁,舞厅跳的舞、唱的歌味
道也不同了……
-------《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实践》
随堂练习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A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学习发达国家经营管理方法 D.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2010年城镇居民每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109元,是1978年343
元的55.7倍。而农村则由1978年的133元提高到5919元。城镇居民
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从57.5%下降到35.7%,而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
系数则从67.7%下降到41.3%.
材料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二组:(初具规模)沿海港口城市是哪一年开放的?开 放的目的是什么?1985年开放了哪四个沿海经济开放 区?它的设立有何意义?1988年创办的经济技术开发 区有何特点和作用?
第三组:(继续深化)1990年开发开放浦东新区的目的是 什么?浦东开发的优势有哪些?又有何作用?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经济特区 ↓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第13课
昔 日 荣 光
长 河 落 日
帝 国 悲 歌
开放→闭关→被迫开放
↓ ↓↓
繁荣→落后→挨打
对外开放三步走:
吹响号角------经济特区的创办
初具规模------1984年沿海港口城 市;1985年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 沿边及内陆城市的开放(创办经济 技术开发区)
继续深化---1990年开发开放浦东新区
合作探究一:对外开放的形成过程
第一组:(吹响号角)我国现在共设立了几个经济特区? 第一批开放了哪几个经济特区?为什么选择在这些地区 设立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有何特点?其设立有何意义?
沿海开放城市 ↓
沿海开放区 ↓
内地
合作探究二:对外开放的影响
材料一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展现
了一个大国的风采。中国在处理地区事务、联合国事务、维和、反恐、
反海盗和国际经济金融改革等方面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认可。
材料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以下为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是 D
A.海南省 B.深圳 C.上海 D.长江三角洲
3.对外开放形成的新格局是 B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开放 城市——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 放区——内地
C.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江开放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特区——内地——沿江沿边开放区
从重义轻利到义利并重,由安贫乐道、极端平均主义到崇尚勤劳先富,
由抑制消费到鼓励适当消费。同时,中华文化也在影响着世界,孔子
学院在世界的开办,中国与一些国家互办“文化年”活动。奥运会、
世博会在中国的举办,更是对一个国家文化的认可。
材料四 深圳经济特区给深圳乃至全国带来了巨大变化……但也有
看到、听到走私贩私的经济犯罪多了,资产阶级的一些腐朽的东西钻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