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数学经典易错题
一、填空题
1.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平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立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倒数是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2.16的平方根为,,的平方根等于.
3.已知; ,则。
4.已知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为3x-5和x-7,则这个正数为.
5. -1的整数部分为;小数部分为;绝对值为;相反数为.
6. 如图,在数轴上,1,的对应点是A、B,A是
线段BC的中点,则点C所表示的数是。
7.已知,OAOC,且AOB:AOC=2:3,则BOC的度数为。
8.如果1=80,2的两边分别与1的两边平行,那么2= 。
9.已知点A(1+m,2m+1)在x轴上,则点A坐标为。
10.已知AB∥x轴,A点的坐标为(3,2),并且AB=5,则B的坐标为.
11.点P(a-2,2a+3)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则a= .
12.将点A(1,-3)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点B(a,
b),则ab= .新课标第一网
13.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P的坐标为(-1,3),如果将平面直角坐标系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那么平移后点P的坐标为________.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2),在y轴上确定一点P,使△A OP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个。
15.点P(a+5,a)不可能在第象限。
16.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一点P(x,y),满足,则点P在
17.方程在正整数范围内的解是_____ 。
18.已知x=1,y=﹣8是方程mx+y-1=0的解,则m的平方根是。
19.关于x的不等式(a+1)xa+1的解集为x1,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
20.如果不等式2x-m0的正整数解有3个,则m的取值范围是。
2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a,则a与b的关系是。
22.若不等式组无解,则m的取值范围是。
23.若不等式组解集是﹣1
24.如果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有4个,则a的取值范围是。
25.若不等式2x4的解都能使关于x的一次不等式(a-1)x
26.某市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起步价7元,超过3km时,每增加1km 加收2.4元(不足1km按1km计).某人乘这种出租车从甲地到乙地共支付车费19元,设此人从甲地到乙地经过的路程是xkm,那么x的最大值是( ).
27.某种品牌的电脑的进价为5000元,按××局定价的9折销售时,利润不低于700元,则此电脑的定价最少为___________元(保留整数)。
28. 有一组数据共60个,最小的数为29,最大的数为98,现在需要做这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假若把它们分成7组,则组距应该为。
29.如下图,为了解某新品种黄瓜的生长情况,抽查了部分黄瓜株上长出的黄瓜根数,得到下面的条形图,观察该图,可知共抽查了株黄瓜,并可估计出这个新品种黄瓜平均每株结根黄瓜
30.下图是市××局公布的十五时期重庆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每年比上一年增长率的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低于2019年;②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长率低于9%的有2年;③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最多时2019年;④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每年比上一年的增长率有大有小,但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在持续增加。
第29题图
第30题图
31.某养鱼塘专业户为了估计鱼塘鱼的总数,First次捞出300条,将每条鱼做上记号后放入水中,当它们完全混于鱼群中后,又捞出200条鱼,发现带有记号的鱼有10条,问该养鱼专业户家的鱼塘中估计有鱼条。
再放入水中使其完全混于鱼群,第三次又捞出500条鱼,估计发现带有记号的鱼有条。
二、解答题:
1.解方程:2(1-x)2=18
2.当m为何值时,方程组的解x,y均为正数?
3.学校为家远的同学安排住宿,现有房间若干间,若每间住5人,则还有14人安排不下,若每间住7人,则有一间房不空也不满,问学校可能有几间房可以安排住宿?可能有多少学生住宿?
4.车站有待运的甲种货物1530吨,乙种货物1150吨,现计划用50节A,B两种型号的车厢将这批货物运至北京,已知每节A型车厢的运费是0. 5万元,每节B车厢的运费是0.8万元;甲种货物35吨和乙种货物15吨可装满一节A型车厢,甲种货物25吨可装满一节B型车厢,按此要求安排A, B两种车厢的节数,共有几种方案?请你设计出来,并说明哪种方案的运费最少?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5.图①、图②反映是某综合商场今年1-5月份的商品销售额统计情况.观察图①和图②,解答下面问题: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
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1)来自商场财务部的报告表明,商场1-5月份的销售总额一共是370万元,请你根据这一信息补全图①,并写出两条由上两图获得的信息;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Secord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2)商场服装部5月份的销售额是多少万元?
(3)小华观察图②后认为,5月份服装部的销售额比4月份减少了.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