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精选2019年七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题《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完整题(含答案)
最新精选2019年七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题《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完整题(含答案)
解析:(1)48°;(2)42°;(3)132° 28.在下列图形中,分别画出△ABC的三条高.
解析:略 29.如下表,“谢氏三角”是波兰著名数学家谢尔宾斯基在1915年~l916年期间提出的,它 的作法是:
第一步:取一个等边三角形(记为P1),连结各边的中点,得到完全相同的小正三角形,挖 掉中间的一个;
A
B
D
C
解析:∠BAC=64°,∠ADC=108°. 22. 如图,已知在△ABC中,BE和CD分别为∠ABC和∠ACB的平分线,且BD=CE,∠1=∠2 .说明BE=CD的理由.
A
D
1 B
E
2 C
解析:BE和CD分别为∠ABC和∠ACB的平分线,可得∠ABC=2∠1,∠ACB=2∠2, 由于∠1=∠2,∴∠ABC=∠ACB,△BCD≌△CBE(AAS),∴BE=CD. 23.已知线段a,c,∠α(如图),利用尺规作△ABC,使AB=c,BC=a,∠ABC=∠α.
2019年七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一、选择题
1.如图△ABC中,AB的中垂线交AC于D,AB=10,AC=8,△DBC的周长是a,则BC等
于 ( )
A. a-6
B.a-8
C.a-10
D.10-a
答案:B
2.利用基本作图,不能作出惟一三角形的是( )
A.已知两边及其夹角
解析:(1)SSS;(2)SAS;(3)SAS,SSS 13.如图所示,AB=BD,AC=CD,∠ACD=60°, 则∠ACB= .
解析:30°
14.如图所示:
(1)若△ABD≌△ACE,AB=AC,则对应边还有
,对应角有
.
(2)若△BOE≌△COD,则0E的对应边是 ,∠EB0的对应角是 ;
(3)若△BEC≌△CDB,则相等的边有
B.已知两角及夹边
C.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 D.已知三边
解析:A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
①延长直线AB;②取线段AB的中点C;③以0为圆心作弧;④已知∠α,作∠α的余角
的一半.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答案:C
4.如图所示,由∠ABC=∠DCB,∠ACB=∠DBC,直接能判,
81 8
a1
,
27 64
S1
30.如图所示,在△ABC中,∠BAC=90°,画出BC边上的中线AM,分别量出AM,BC的
长,并比较AM与 1 2
BC的大小.再画一个锐角△ABC及其中线AM,此结论还成立吗?对于钝角三角形呢?
解析:对于Rt△ABC,AM= 1 BC,对于其他三角形此结论不成立 2
A.△AB0≌△DOD B.△ABC≌△DCB C.△ABD≌△DCA D.△OAD≌△0BC
答案:B
5.如图所示是跷跷板的示意图,支柱0C与地面垂直,点0是横板AB的中点,AB可以绕着
点0上下转动,当A端落地时,∠0AC=20°.跷跷板上下可转动的最大角度(即∠A′OA
)是( )
A.800
B.60°
三、解答题
19.设计三种不同方案,把AABC的面积三等分.
解析:略 20.如图:已知∠B=40°,∠C=59°,∠DEC=47°,求∠F的度数.
F
A E
B
D
C
解析:34° 21.如图,在△ABC中,∠B=44°,∠C=72°,AD是△ABC的角平分线. (1)求∠BAC的度数;(2)求∠ADC的度数.
A
6,3 解析: 10.要B 使△ABC≌△CA′B′C′,已知AB=A′B′,∠B=∠B′,如果利用“ASA”,要
D
补充条件 ,如果利用“AAS”,要补充条件 . 解析:∠A=∠A′,∠=∠C′ 11.如图所示,已知点C是∠AOB角平分线上的一点,点P,P′分别在边0A,OB上,如果 要得到OP=OP′,需添加以下条件中的某一个即可,请你写出所有可能结果的序号: . ①∠0CP=∠OCP′;②∠0PC=∠OP′C;③PC=P′C;④PP′⊥0C;⑤PC⊥OA,P′C
第二步:将剩下的三个小正三角形(记为P2),按上述办法各自取中点,各自分成4个小三角 形,去掉各自中间的一个小正三角形; 依次类推,不断划分出小的正三角形,同时去掉中间的一个小正三角形.
试求P4的“黑”三角形的个数,“黑”三角形的总边数,边长,周长和面积,并将结果填入下 表中.
解析:27,81,
1 8
.
解析: (3)BE=CD,CE=BD,BC=CB (1)AD与AE,BD与CE;∠A与∠A,∠ABD与∠ACE,∠ADB与∠AEC;(2)OD,∠DCO
; 15.如图所示,在△ABC中,∠B=35°,∠C=60°,AE是∠BAC的平分线,AD⊥BC于D ,则∠DAE的度数为 .
解析:12.5° 16.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平分线AD,BE交于点0,则∠AOB= . 解析:135° 17.一个三角形最多有 个钝角,最多有 个直角. 解析:1,1 18.在△ABC中, (1)∠C=85°,∠A=25°,则∠B= ; (2)∠A+∠B=90°,则∠C= ; (3)∠A=∠B=∠C,则∠A= ; (4)∠A=∠B,∠C=80°,则∠B= . 解析:(1)70°;(2)90°;(3)60°;(4)50°
⊥OB.
解析:①②④⑤
12.如图所示,直线AD交△ABC的BC边于D点,且AB=AC.
(1)若已知D为BC中点,则可根据
,说明△ABD≌△ACD;
(2)若已知AD平分∠BAC,可以根据 说明△ABD≌△ACD;
(3)若AD是BC的中垂线,则可以根据 ,说明△ABD≌△ACD,还可以根据
说明△ABD≌△ACD.
解析:BE=2 cm,∠COD=20° 26.把大小为4×4的正方形方格图形分割成两个全等图形,如右图所示,请在下图中,沿
着虚线再画出四种不同的分法,把4×4的正方形方格图形分割成两个全等图形
解析:略 27.如图所示,在△ABC中,∠ABC=60°,∠ACB=72°,BD,CE分别是AC,AB上的高 ,BD交CE于点0.求: (1)∠A的度数; (2)∠ACE的度数; (3)∠BOC的度数.
C.40°
D.20°
答案:C
6.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6,第三边长为奇数,那么第三边长是( ) A 5或7 B.7或9 C.3或5 D.9
答案:A 二、填空题
7.如图,已知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试利用多边形中过某一点的对角线条数,寻 求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
根据上图所示,①一个四边形可以分成2个三角形,于是四边形的内角和为 度;②一个 五边形可以分成3个三角形,于是五边形的内角和为 度;……,③按此规律,n边形可以分成 个三角形,于是n边形的内角和为 度. 解答题 解析: 360,540,(n-2),180(n-2) 8.如图,飞机要从A地飞往B地, 因受大风影响, 一开始就偏离航线(AB)18°(即∠A=18°),飞到了C地,已知∠ABC=10°,现在飞机要达 到B地需以 的角飞行(即∠BCD的度数). 解析: 28° 9.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若△ABC的周长为20,BC=11,且△ABD的 周长比△ACD的周长大3,则AB= ,AC= .
解析:略. 24.如图所示,已知∠β=30°,a=3 cm.用直尺和圆规完成下列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 痕迹),求作△ABC,使∠B=∠β,BC=a,AC=1.5 cm.
解析:略 25.如图所示,已知△ABD≌△ACE,AD=6 cm,AC=4 cm,∠ABD=50°,∠E=30°.求BE的长和∠COD的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