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册第1课资产主义生产的萌芽15~16世纪随着庄园制度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经验的积累,西欧社会生产力的长足进步,动力技术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尤为引人注目。
·资本原始积累:当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生产者逐渐与生产资料分离,马克斯将这一历史过程称为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常用手段:商业战争,贩卖奴隶和殖民掠夺等。
英国圈地运动时资本原始积累典型的途径之一,他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的性质。
·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手工工场以手工劳动和分工协作为基础。
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1337~1453年,英法两国为争夺领地,进行了持续100多年的战争,史称百年战争。
·百年战争的影响:百年战争影响英法两国历史进程。
英国物理图谋向欧洲大陆扩张,民族意识日益明晰。
法国遭受巨大损失,抗击入侵者,激发民族意识。
·民族国家形成:①英国,15世纪下半叶,政治危机,30年玫瑰战争,政治完成统一。
伦敦称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5世纪末发展为民族国家。
②法国,百年战争后,王室集中消灭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实现政治统一。
·君主专制: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是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继续加强王权。
15世纪下半叶,英法等国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15世纪东西方的交流:①奥斯曼帝国崛起以后,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破坏。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为开辟新航路提供条件。
·新航路的①开辟:15,16世纪,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欧洲通往印度和美洲的新航路。
②影响: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各国各地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商贸中心从地中海沿岸移至大西洋沿岸;开辟殖民地。
·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葡萄牙与西班牙是始作俑者。
给亚非美人民带来空前浩劫。
第4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意大利文艺复兴:14~16世纪,反封建反教会思想文化运动席卷西欧,被称为文艺复兴。
以人文为武器,抨击罗马天主教会以及神学理论。
·原因: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萌芽。
文化自身传承与发展,奠定基础。
·地点:意大利·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马基雅弗利等·内容:意大利学者在“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下,以人文为武器,抨击罗马天主教会以及神学理论。
宗教改革:西欧宗教改革最先爆发于德国,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
第5 课英国革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专制统治直接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标志:1640年超开的长期议会,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
原因:新生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利益日益趋同,渴望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自由资本主义。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①光荣革命:查理二世及继承者竭力恢复君主专制,英气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不满。
1688年,迎请荷兰执政威廉任英国国王。
史称“光荣革命”②《权利法案》与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1689年。
通过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
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
两部法案使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
第 6 课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新一轮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运动:①时间:17世纪②地点:起源于英国,法国声势浩大。
③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批判君主专制:启蒙思想家从自然法与社会契约论入手,否定封建专制制度,提出天赋人权和自然权利学说。
·宣扬自由和平等:启蒙思想家从“天赋人权”理论出发,宣扬人生来就是平等自由的,自由式源于自己独立意志的一种行为。
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根据,进行了舆论动员,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系统的政治思想。
第7课美国独立战争·独立战争:①开始标志:1773年12月16日晚波士顿倾茶事件1774年费城会议。
爆发:列克星敦的枪声③进程:1775年4月19日列克星敦的枪声5月,费城会议,民兵整编大陆军推举华盛顿为总司令。
大陆会议成为北美人民反英德最高权力机构。
④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正是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
·美国联邦政府的确立:1787年5至9月,各城代表最终制定《合众国宪法》确立美国联邦制度。
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第8课法国大革命·破旁王朝统治危机:1789年5月,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宫举行。
一个月后,在巴黎人民支持下,召开国民会议。
7月,国民会议改名制宪会议,成为法国革命导火索。
·革命进程:①革命爆发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②人权宣言: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1791宪法,在法国实施君主立宪政体。
·拿破仑帝国:①拿破仑称帝: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拿破仑帝国。
建立中央集权。
②《法国民法典》:在占领地区推行《法国民法典》。
1815年,帝国崩溃。
第9 课英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孕育:工业革命指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转变过程。
资产阶级革命后,积极推行有利的经济发展政策,鼓励国内外贸易,降低原料进口税,实施《垄断法》保护专利,激励创新,提供政治前提。
圈地运动提供劳动力: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作为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手段。
·机器的发明与改进:①1771年阿克莱特建立水力纺纱厂②1782年詹姆斯·瓦特研制万能蒸汽机③19世纪中叶建成了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
④1860世界工厂·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①工业革命是英国从农业社会嬗变为工业社会②工业革命造成阶级关系深刻变化③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第10 课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现代工厂制度;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产物。
工业制的普及,有力得促进了英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第11 课工业时代初期的社会矛盾·“血汗工厂”工业时代初期,许多工厂成为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
工作环境恶劣,劳动时间长,工资低廉,得不到必要的教育。
·社会立法:社会立法从工厂法开始,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社会立法一定程度上保障社会底层民众,但未真正从根本上体现社会的公平公正,也未消除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冲突。
第12 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空想社会主义: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想中,影响最大的是法国的圣西门,傅里叶和英国的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初步启发了工人阶级的觉悟。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对世界无产阶级斗争和人类社会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13 课巴黎公社·“3月18日革命”:巴黎工人对临时政府的无能和卖国行为怒不可遏,1871年3月18日凌晨,偷袭防守要塞,引发工人起义。
·巴黎公社:1871年3月28日,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宣告成立。
巴黎公社的一系列措施表明,它是一个力图“以劳动世界来取代资本统治”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第14 课美国的扩张和强盛·领土扩张:美国借助移民拓荒,以强占,购买和侵略扥手段,最大限度拓展了地域空间,最终成为一个东大西洋,西邻太平洋的两洋国家。
·南北战争:①内容:北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与南部种植园奴隶制的矛盾,逐渐尖锐。
1862年。
林肯总统先后颁布了《宅地法》《解放宣言》。
1862年7月,联邦军队取得葛底斯堡战役的胜利,此为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②结果:消除国家分裂危险,维护美利坚民族的统一。
美国政府以民主方式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法律上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第15 课德国的统一和崛起·德意志的统一:1862年德普是国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曼为首相,俾斯曼力主强硬的“铁血”统一道路,通过王朝战争,取得民族统一。
·德国的崛起: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资本主义工业获得比较迅速的发展。
90年代,德国经济起飞。
20世纪初,居世界第二位。
第16 课俄国的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彼得一世改革:①时间:16世纪中叶,农奴制不断强化的基础上,形成沙皇专制制度;1689年,彼得一世掌权,为了使俄国强大起来,效法西欧国家,实行一系列改革。
②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摆脱落后,加强对外扩张。
沙皇君主专制和封建农奴制度没受到触动,得到强化。
·废除农奴制:19世纪,没落腐朽的农奴制度应经严重阻碍俄国社会发展。
1856年,俄国在克里米亚的战争中失败。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
1861年农奴制改革,俄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但仍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第17 课日本明治维新·明治维新:19世纪中期,日本不断发生反对幕府统治的斗争。
1868年10月23日,日本改元明治,推行有利资本主义发展政策措施。
①推行教育改革,引进欧美科技②开化社会文明③加强军事力量第18 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时代来临:第二次工业革命起于19世纪70年代。
电机的发明与运用,是核心内容。
电力时代到来。
·大企业与垄断资本:大企业与垄断资本,是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化程度提高的表现。
第19 课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统治从形式上有殖民地与半殖民地。
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是引发地区冲突根源,是引起世界大规模战争的祸根。
第5册第11 课20世纪的国际冲突·列强支配下的世界①以欧美国家为主导②国际贸易迅猛发展,各国间经济联系加强,地区分工明显③欧美国家是主要的工业产品与资本输出国。
特点:①亚洲是经济附庸,非洲是原料产地,拉农业国是产品市场。
○2帝国主义瓜分狂潮。
·欧洲列强的矛盾:○1欧美列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欧洲保持优势地位。
○2伦敦为世界金融中心,与此同时,美日两个非洲国家迅速崛起。
(威胁英法)○320世纪初,美国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日本次于美国。
○41898年美西战争和1904年日俄战争后。
美日成为欧洲之外的两大强国。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与局部冲突:○1德国和奥匈帝国缔结了主要针对俄国的同盟条约。
1879德国要阻止俄、法接近,奥匈帝国要获得巴尔干地区的霸权。
○2意大利、德国、奥匈帝国1882形成同盟国。
○3为了钳制德国,法国和俄国在1892年签订了主要针对同盟国秘密军事的同盟条约。
○4英国和法国、俄国签订了军事协定,三国协约形成,又称协约国。
巴尔干地区○1战略位置○2民族矛盾冲突人称“火药桶”第12 课大战的爆发与过程·萨拉热窝事件与大战的爆发:○11914.6.28,奥匈奴的斐迪南大公出访萨拉热窝,检阅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的军队演习,塞尔维亚人觉得是挑衅,普林西普刺杀大公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