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改善民生——学有所教》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说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位于《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五单元《第12课关注改善民生》第一课时“优先发展教育:学有所教”。
对学生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有很重要的作用。
本章以共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和谐社会的建设又是以民生问题为基础,民生中教育是兴邦之本。
可见本节内容在整个单元中也是基础中的基础。
本节的内容与学生密切相关。
学生通过学习本节的内容会更加深刻的思考自己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的重要性平时都是父母和老师在唠叨,学生平时很少能够静心去思考教育对于个人和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也会更加深刻的认识作为一名中职生的前途。
作为中职生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这对于学生努力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性;(2)了解国家优先发展教育的举措;(3)理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了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性,提高自己接受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理解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举措,提高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3.运用目标努力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技能,奉献社会。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名中职生,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要有所了解。
明确学习的目标,这会激励他他在校的学习。
在学习技能方面,学生会更加努力;在思想品的上,也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
2.难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性发展教育对于推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才培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法分析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自主学习其中所包含的知识。
实现知识的学习,个人分析能力的锻炼。
使用情境引导法,引导学生开始讨论。
学生通过讨论主动的思考教师给出的问题,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教师最后讲授,把学生的发言归纳、概括,后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三、学法分析(一)学情分析从认知发展来看,高中生已经是一个身心发育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
所以他们有自己的主见和很多问题的看法。
从学校表现来看,职高生一般都是很厌学的,学习、学校留给他们的快乐并不多。
他们也经常因为自己是一名职高生而被别人瞧不起。
职高生究竟有什么前途呢?这些问题通过今天的平台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加自信的认识职高生自己的优势。
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对于作为一名职高生有什么前途,这些问题都在本节给以一定的机会让他们去思考。
(二)学习方法分析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关注身边的知识,关注社会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分析三、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很多都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可是这些内容他们有没有认真思考过呢。
本节的内容就给他们这样一个平台,让每位同学思考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一名职高生职业教育又有怎样的重要呢?平时这些问题多是父母的唠叨、老师的教诲,这次换做学生自己来思考,自己来说。
这种方式,对学生教育的作用应该更大些。
四、教学方法情境导学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古往今来,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人们一直在追求社会什么样的生活呢?追求社会的平等、安定、和谐。
学习第五单元《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根本来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在民生。
何为民生?【引思明理】<引思>课件展示:何为民生?学生自己猜测<明理>给出民生的定义。
根据定义再说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
教师给出《十大民生》排行:一、反腐倡廉关注指数:★★★★☆重要指数:★★★★★二、安居工程关注指数:★★★★★重要指数:★★★★★三、就业问题关注指数:★★★★★重要指数:★★★★★四、医疗体制关注指数:★★★★☆重要指数:★★★★☆五、教育问题关注指数:★★★★☆重要指数:★★★★☆六、文化建设关注指数:★★★☆☆重要指数:★★★★☆七、食品安全关注指数:★★★☆☆重要指数:★★★☆☆八、贫富分化关注指数:★★☆☆☆重要指数:★★★☆☆十、社会治安关注指数:★★☆☆☆重要指数:★★☆☆☆<转承>邓小平说的两句话:“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活干,有学上,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病有医,老有养,生活幸福,都过上好日子。
“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
”一、共享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阳光第12课关注改善民生(板书)优先发展教育:学有所教(板书)一、共享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阳光(板书)<资料分析:资料>1、材料一在西藏和平解放前,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到5%,文盲率高达95%。
目前,西藏自治区已形成比较完备的现代教育体系,正规学校从0所到1010所。
右侧图片是西藏自治区琼结县琼结镇光彩小学的学生坐车离开家乡去住校读书。
2、图片图片1反应农村义务教育减免学费;图片2我国城乡全面实现义务教育的历程3、情景一上海:农民工同住子女免费就读义务教育学校(20XX年8月5日)情景二中央财政新增105亿元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20XX年11月18日)<资料分析:问题>上述资料透视出国家采取了哪些优先发展教育的重大举措?二、教育的重要性(板书)分组讨论:对于个人、国家来说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小结>教育是兴邦之本——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孩子,也不管父母是本地的,还是外来的,都应该享受平等的教育。
在教育投入、教学设备、教师的配备方面都应该同等对待。
⏹教育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在经济发展时,教育一直伴随他。
教育会影响到经济发展,例如在二战后的日本,经济恢复的如此之快,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家对教育的重视。
全国的中小学依旧实行义务教育,人人有享受教育的机会。
困难的学生减免学费,书本、午饭的费用也较低。
国家是教育经费的主要负担者,拿出财政支出近11%的经费用于教育。
⏹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谐社会应该是公平的,公平的享受教育是社会和谐的一个组成部分。
<转承>刚刚说了教育的重要性,同学们会想到很多高学历的人,比如研究生、本科生等等,那么中职生有前途吗?讨论:中职生有前途吗?目的:学生逐渐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引导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会议时间:20XX年7月主题:职业教育内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
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中职生受市场青睐<引导2>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始终在75%左右徘徊,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早已突破95%。
有些学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这与大学生“就业难”截然相反。
图片:就业难和就业缺口<明理>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板书)材料说明我国就业结构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发展职业教育对于解决就业结构的问题有什么重要作用?<教师小结>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板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也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
五、中职生发展的“立交桥”——继续深造的途径(板书)⏹报考高等职业院校⏹初中毕业生通过“3+2”高职教育班⏹参加自学考试或成人高考⏹参加“高级工班”、“技师班”的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课后作业]解决“学习指导”中[生活感悟]、[素质演练]相关题目。
[板书设计]优先发展教育学有所教一、共享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阳光二、教育的重要性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五、中职生继续深造的途径一地理《2.4全球性大气环流》说课稿黑龙江省龙江县第一中学李敬坤《2.4全球性大气环流》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第二单元第四节,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使用。
整个说课共分四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移动过程。
2.难点:三维空间中的风的方向。
3.重点、难点确立依据:确立三圈环流的形成为重点的依据是三圈环流是全球气压带、风带形成的基础,也是世界气候形成的基础;确立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移动过程为重点的依据是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移动过程是季风环流和世界气候形成的基础。
确立三维空间中的风的方向为难点的依据是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难以建立一个三维空间模式,更难在三维空间模式上理解低空和高空的风向。
(四)教材处理:本节课为了充分体现探究的全过程,先提醒学生紧紧抓住以前学过的大气运动的形成过程,将前后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三圈环流的形成,增加了一个内容——即单圈环流的形成;另外将教材的知识体系分解为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和季风环流四部分。
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掌握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以及移动规律。
2.过程与方法①实践能力:能正确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②读图分析能力: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气压带、风带的一些问题。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4.确立依据: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1.确立依据: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施教之初,在于得法。
所以要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由于本节难点多,而且较为抽象,如果应用传统教学,不太便利,所以运用了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由于本节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运用各种地理原理示意图或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由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培养,最终做到两种思维的结合。
2.方法和手段:①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根据课文来分析、归纳、比较三圈环流的形成;②借助多媒体动画,采用设问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完成知识的传授。
3.目的:使用多媒体动画,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动态信息,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生动直观的画面给学生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
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其强烈的求知欲,为攻破难点打下基础。
四、教学过程(引课,教师展示多媒体动画)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全球看获取太阳辐射能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区各是哪里?(教师展示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思考)赤道附近地区获热最多,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如何运动?极地附近地区终年或热较少,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如何运动?这种垂直运动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如果不考虑地表起伏和海陆分布,只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大气运动的结果如何?三圈环流的作用是什么?(板书)一、三圈环流1.成因2.单圈环流的形成3.三圈环流的形成4.三圈环流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圈环流示意图多媒体动画或思考)赤道地区空气上升,两极地区空气下沉,导致近地面的气压如何变化?副热带地区空气下沉,副极地地区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上升,导致近地面气压如何变化?比较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成因上的差异?比较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高压带在成因上的差异?由于近地面高低气压的分布极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会导致空气在水平方向如何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否不会改变?气压带和风带各有什么性质?(板书)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1.气压带的分布及成因的差异2.风带的分布规律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一、七月气压分布图,或黑板上绘制的板图或多媒体动画)以亚欧大陆为例,冬季大陆是一个冷源,形成了高压中心,切断了哪个气压带?夏季大陆是一个热源,形成低压中心,切断了哪个气压带?这样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形成不同的高、低气压中心,这些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位置及名称是什么?(板书)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海陆热力差异对南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的不同影响2.北半球一、七月份陆地和海洋气压中心名称(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亚洲季风是一图或多媒体动画思考)由于在北半球大陆和海洋之间形成不同的高低气压中心,因此不同季节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大气水平运动的特点是什么?东亚和南亚的冬、夏季风其成因有什么差异?冬夏季风的特点是什么?影响范围有多大?(探究活动)题目:为什么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而与之纬度相近的撒哈拉地区却是沙漠广布?分析:本探究活动可以在课内使用(最好放在已经讲授了全球大气环流还没有讲季风环流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