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
学时:80 学分:5
课程负责人:
参编人员: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是三年制高职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和通信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以MCS-51单片机为例,讲述单片机的结构和原理,指令系统,存储器与存储器扩展方法,中断定时和程序设计等内容。
(二)课程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MCS-51系列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原理、
汇编语言应用程序设计、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本课程是前期知识课和专业基础课的
应用,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加强设计
与研究能力的培养,进而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和具有一定的工作适应能力。
(三)前导、后续课程
1、前导课程:电路分析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
术、c语言程序设计;
2、后续课程:嵌入式应用技术、FPGA等;
二、课程理念及设计思路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掌握杂实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
专业技能。
学时分配建议
三、课程目标
(一)能力目标
1.具有一定的软件编程能力。
2.具有一定的软硬件综合调试能力。
(二)知识目标
MCS-51系列单片机的硬件结构、指令系统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定时/计数器与中断系统;串行口通信及其接口;MCS-51单片机系统的扩展技术;单片机的人机界面接口技术;单片机与D/A与A/D转换器接口;单片机系统应用。
(三)素质目标
通过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能进行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调试,以达到胜任专业工作的需要。
四、课程内容
第一章单片机概述
【目的要求】:
1. 熟悉单片机概念。
2. 了解常用单片机系列。
【主要内容】:
1.单片机的发展概况。
2.单片机的特点与选用。
3.常用单片机的种类。
第二章 MCS—51单片机的系统结构
【目的要求】:
1.掌握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引脚功能,存储器。
2.熟悉端口结构。
【主要内容】:
1.MCS-51系列单片机的结构。
2.MCS-51系列单片机的存储器配置。
3.MCS-51系列单片机的时序和工作方式。
4.MCS-51系列单片机的并行输入/输出口。
5.MCS-51系列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器。
第三章 MCS—51的指令系统及编程举例
【目的要求】:
掌握指令格式和寻址方式,MCS—51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主要内容】:
1.指令格式和寻址方式。
2.MCS—51的指令系统。
3.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与举例。
第四章单片机的C51程序设计
【目的要求】:
1.C51的数据存储类型与8051存储器结构、8051内部硬件资源的C51定义。
2.掌握C51的基本运算、C51程序设计。
【主要内容】:
1.C51编程概述。
2.C51数据类型及存储类型。
3.C51的基本运算。
4.C51的构造数据类型。
5.C51的函数。
6.C51程序设计举例。
7.汇编语言和C语言的混合编程。
第五章中断
【目的要求】:
理解中断和掌握中断的应用。
【主要内容】:
1.中断概述。
2.MCS—51中断系统。
3.中断的应用。
第六章串行通信及其应用
【目的要求】:
1. 掌握串行接口及接口电路。
2.掌握串行通信应用。
【主要内容】:
1.串行通信概述。
2.MCS-51单片机串行口。
3.RS-232总线及接口电路。
4.串行通信应用。
第七章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
【目的要求】:
1.熟悉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实例。
2.了解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概述,可靠性设计。
【主要内容】:
1.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概述。
2.单片机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3.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实例。
实践教学
实验一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
实验二数据采集控制系统
实验三温度控制系统
实验四密码锁控制器设计
实验五24小时时间显示和秒表制作
五、课程考核评价
理论考试为闭卷考试,实践考试为写实验实训报告。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选用教材:《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赵佩华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第1版
(二)教学参考书:郭天祥,《51单片机c语言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12月第21次印刷
七、课程实施建议
(一)师资条件建议
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程序开发能力、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能力、为社会提供科技服务的能力等,以利于教学和课程的改革。
(二)校内外实训环境建议
本门课程的实训条件要求有教学做一体化的综合实训室,融教学与实训为一体,以及与课程相应的软件作支持。
校外要求有与学校长期合作的企业做实训基地,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