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案

中考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案

2018年中考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案(授课时间:2018年月日)课标目标: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能力目标:能阅读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文字材料或图表、漫画等材料中捕捉信息,读懂信息,得出结论。

(《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语文》)过程和方法:1、对于文字类的文本,要引导学生关注标题、中心句、结构等,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本内容,探究文本所持的态度、观点或揭示的主要问题。

2、对于图画类的文本,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客观地说明其构图要素,或准确描述漫画、图标等画面的内容,指出这类文本的含义,要特别关注徽标的变形,领会其寓意,要找准漫画讽刺颂扬的对象。

3、对于表格类的文本,要引导学生分析图表数据,抓住变化规律,比较概括图表反映的主要信息,指导学生谈看法和建议。

4、对于图示类的文本,要引导学生根据地图、示意图说明方位和路线。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关注热点新闻的意识,使之对热点新闻能持有自己的评价态度。

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用材料里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复习重点: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课时安排:1课时复习过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信息印证判断一、解答思路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理解材料,知道材料写了什么内容,有哪些有用信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排除法。

阅读时先理清材料,得出每个材料的意思,然后把握每个选项中表时间、数量、肯否定、程度等词语,注意概念范围的大与小,注意事件因果的偏与全,注意语气的肯定与推测,从而得出正确的选项。

(2)除了排除法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将每个选择项和文中关联句仔细比对,寻找差异,辨别正误。

当找不到与选项对应的原句时,就要弄清选项的意思,然后再结合原文找与其相关联的段落或句子,最后再进行仔细对比辨析,从而判断选项。

二、当堂训练(六)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10分)(北京市丰台区17届九上期末考试)【材料一】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

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正式称为年画。

传统年画以木刻水印为主,历史悠久,产地众多。

在中国历史上,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四川绵竹的年画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四大年画”。

这些地方所生产的年画在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各具特色,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深受当地百姓喜爱。

古老的年画折射出了民族心理,也反映出了时代的变迁。

年画作为一种民间工艺品,承载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从早期神祗信仰、驱邪消灾,到后来的祈福纳祥、欢乐喜庆。

随着时代发展,年画还成为了道德教育、文化传承的载体与工具。

传统文化是年画的根和魂,只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还在传承,年画就不会消失。

年画也许会改头换面,但这种民俗艺术的根会永远存在。

【材料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近年来传统制作年画工艺也受到了挑战。

潍坊年画艺人张殿英发明了“年画工具百宝箱”。

“百宝箱”里面有精美的杨家埠年画画册,还有刻刀、木版、拓纸、颜料等整套年画制作工具。

有了它,年轻人就可以自制贺年卡、生日卡、请柬、红包、名片等。

这是古老文化与现代时尚的结合,符合个性化时代文化消费趋向。

当地的一些年轻年画艺人以现代人思想要求和审美取向,探索创新表现现代生活内容的新年画。

他们尝试用油画、水彩画等现代绘画艺术手法进行年画创作,给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力,使作品既富有现代设计感,又能体现古老民间艺术之美。

19.对【材料二】中年画艺人张殿英发明“年画工具百宝箱”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张殿英发明“年画工具百宝箱”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制作年画工艺。

B.张殿英想借助“年画工具百宝箱”让传统制作年画工艺能够改头换面。

C.从中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传统制作年画工艺受到了挑战。

D.从中可以看出,传统制作年画工艺已满足不了个性化时代文化消费需求。

《说明与指导》P33“自主演练八”第1(2)题。

《说明与指导》P34“自主演练八”第2(1)题。

《说明与指导》P35“自主演练八”第3(1)题。

三、总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信息印证判断,你答题是否有了思路?作业布置:印刷的习题板书设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信息印证判断教学后记:2018年中考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案(授课时间:2018年月日)课标目标: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能力目标:能阅读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文字材料或图表、漫画等材料中捕捉信息,读懂信息,得出结论。

(《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语文》)过程和方法:1、对于文字类的文本,要引导学生关注标题、中心句、结构等,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本内容,探究文本所持的态度、观点或揭示的主要问题。

2、对于图画类的文本,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客观地说明其构图要素,或准确描述漫画、图标等画面的内容,指出这类文本的含义,要特别关注徽标的变形,领会其寓意,要找准漫画讽刺颂扬的对象。

3、对于表格类的文本,要引导学生分析图表数据,抓住变化规律,比较概括图表反映的主要信息,指导学生谈看法和建议。

4、对于图示类的文本,要引导学生根据地图、示意图说明方位和路线。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关注热点新闻的意识,使之对热点新闻能持有自己的评价态度。

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用材料里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复习重点: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课时安排:1课时复习过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信息提取与概括一、解答思路1、细致审题标示关键词语,切忌遗漏要点2、确定区间找准信息区间,锁定信息来源3、筛选整合直接摘录语句,提取关键词语,利用全文结构(总分结构:抓中心句;并列关系:关键信息会分散在各个层次中,要整合归纳;递进关系:重要信息主要在最后的层次中),重视归纳整合二、归纳概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提取中心句法。

注意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关键句。

2、整体归纳法。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整理,注意抓关键词句及反复出现的词句。

3、组合要素法。

用最简洁的文字采用近乎一个词加一个词再加一个词的形式来表示。

4、分层归并法。

理清层次,提取要点,概括层意。

同时注意:1、字数要求。

2、尽可能用文中原话、原词。

3、结合材料时,尽可能不用修饰语。

4、用自己的话概括尽量用短句。

三、当堂训练阅读下面四则材料,完成14—17题。

(12分)【材料一】从汉唐开始,传统民俗中常以猴作为吉祥、显贵、长寿、驱邪纳福的象征。

【材料二】在文学作品中,猴形象的内涵有所不同。

一方面,它寄托了我们中国式英雄主义的情节,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爱憎分明、神通广大、降妖除魔。

另一方面,它隐含了对世人丑态的贬低与嘲讽,是喻人醒世的活样板。

如《猴子捡豆》的寓言故事,就讽刺了世人不切实际、因小失大的做法。

【材料三】本报讯 2 月1日,首都博物馆举办了以“大圣归来”为主题的猴年生肖展。

此次展览汇集了43件首都博物馆的藏品及几幅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经典年画,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猴形象。

展出吸引了大批观众的参观。

是首都博物馆连续举办生肖文化展的第九个年头,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这已经..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展览将持续到3月13号。

【材料四】“嘻哈猴”是由华冠公司于2015年创作的卡通猴形象。

它以张希和老人的泥猴作品为原型,保留了泥猴造型中的大圆眼睛、大圆点鼻孔及微笑逗乐式的嘴型,又创造性的以头顶火焰、怀揣爱心、尾似祥云为形象,代表了热情、善良、快乐、幽默的性格特点。

“嘻哈猴”有互联网用户喜欢的“萌”的特点,顺应了当下年轻人追求时尚化、个性化的潮流。

【注释】张希和: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70年痴迷泥塑艺术,被誉为“泥猴张”。

14. 在我国的“猴文化”中,人们赋予了“猴形象”哪些内涵?请分条概括。

答案:①吉祥、显贵、长寿、驱邪纳福。

②寄托了中国式英雄主义的情节。

③隐含了对世人丑态的贬低与讽刺。

④代表了热情、善良、快乐、幽默的性格。

《说明与指导》P34“自主演练八”第2(2)题。

《说明与指导》P117第18题。

三、总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信息印证判断,你答题是否有了思路?作业布置:印刷的习题板书设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信息提取与概括直接摘录语句提取关键词语利用全文结构教学后记:2018年中考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案(授课时间:2018年月日)课标目标: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能力目标:能阅读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文字材料或图表、漫画等材料中捕捉信息,读懂信息,得出结论。

(《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语文》)过程和方法:1、对于文字类的文本,要引导学生关注标题、中心句、结构等,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本内容,探究文本所持的态度、观点或揭示的主要问题。

2、对于图画类的文本,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客观地说明其构图要素,或准确描述漫画、图标等画面的内容,指出这类文本的含义,要特别关注徽标的变形,领会其寓意,要找准漫画讽刺颂扬的对象。

3、对于表格类的文本,要引导学生分析图表数据,抓住变化规律,比较概括图表反映的主要信息,指导学生谈看法和建议。

4、对于图示类的文本,要引导学生根据地图、示意图说明方位和路线。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关注热点新闻的意识,使之对热点新闻能持有自己的评价态度。

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用材料里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复习重点: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课时安排:1课时复习过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探究结果或结论一、引题(一)单项探究题如:右图是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它是从1985件全球应征的有效作品中脱颖而出,并在众多专家的帮助下进行了多次修改而最终产生的。

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当世界另一端的人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这是中国的,能传达出基于悠久历史传统沉淀之上的现代感”。

请你探究一下该会徽是如何传达出我国悠久历史传统文化的。

这是一道单项探究题,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分析题图,并且认真把握题干的内容,来确定答题的角度。

此题的要点在于“如何传达出我国悠久历史传统文化”,也就是说,解答此题应该到图中找到与“我国悠久历史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组织语言明白表述。

参考答案:①北京奥运会会徽融入了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书法和篆刻印章等艺术形式;②作品主体部分又似汉字篆书“京”字,又似舞动的“人”张开双臂;③传递着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礼仪之邦的友好、真诚与热情。

(二)多项探究题下面结合2003年常州市中考语文试题中的一道探究题,分析一下探究试题的解题步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