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经济全球化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有多种解释,但基本点还是一致的,那就是都强调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这样一个客观事实。
基于此,可以对经济全球化作这样的表述:经济全球化是以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配置,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它具体表现为: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金融国际化趋势增强、全球生产经营网络形成、区域经济集团化向纵深发展、世界各国在有关全人类共同关心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合作与联系日益加强等。
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胜利国建立的新的世界经济体系,即所谓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7月,美国、英国、法国和原苏联等44国参加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了旨在稳定国际金融、改善国际贸易环境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这体系被称作布雷顿森林体系。
它的主要内容是: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规定其他各国货币按含金量同美元挂钩;市场汇率波动若超过一定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进行干预等,由此形成了固定汇率制度,这一制度促进了国际贸易与金融关系的稳定与发展。
60年代频繁爆发的美元危机削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1973年8月15日,美国宣布停止美元与黄金兑换。
从197 3年3月起,主要西方国家相继实行浮动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瓦解。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有多种解释。
但基本点还是一致的,那就是都强调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这样一个客观事实。
经济全球化是以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配置,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它具体表现为: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金融国际化趋势增强、全球生产经营网络形成、区域经济集团化向纵深发展、世界各国在有关全人类共同关心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合作与联系日益加强等。
严格地讲,经济全球化并不完全是一个新的现象,事实上,自从资本主义来到这个世界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就开始了。
经济的全球化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扩展相伴随的。
15世纪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开始发展。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以蒸汽机和纺织机的发明和使用为重要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奠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确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的统治。
19世纪后半期发生了以电力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以重化工业的兴起为核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它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并对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最终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9世纪的最后30年,资本主义的垄断开始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商品输出进一步迅速增长,资本输出也大大增长,成了垄断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资本的输出把一切弱小国家都卷入了世界经济和政治的漩涡。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经济全球化进程被两次世界大战所打断。
战后的胜利国建立了新的世界经济体系,它们就是所谓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后出现了50年代和60年代战后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各个国家都逐渐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减少各种限额,使世界经济中逐渐出现了一个经济一体化程度更高的资本主义全球经济。
战后经济全球化的第二次高潮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在90年代逐渐加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潮流。
引起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1)科学技术的进步。
(2)跨国公司的发展。
(3)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各国的选择。
所有这些都为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贸易的扩大、国际生产的大规模进行提供了适宜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条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2、经济全球化具有哪些表现?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各国经济的一体化过程,其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一)生产的全球化。
生产的国际分工由传统的垂直型分工转向水平型分工,它是一种高层次的生产专业化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分工在同一产业的同一部门之内,按照产品生产的不同工艺环节,或按照产品零部件,或按照产品型号进行。
这种分工以资本、技术、劳动、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为前提,以跨国界组织生产为核心,以全球化生产体系的形成和建立为标志,它使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不再孤立地进行,而是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水平型国际分工的形成为生产全球化奠定了基础,它为每个国家平等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为经济落后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机遇。
国际水平分工使各国成为生产的一部分,成为商品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整个地球俨然一个大工厂,这有利于世界各国充分发挥优势,节约社会劳动,使生产要素达到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贸易的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主要表现为国际贸易迅速扩大,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参与贸易的国家急剧增加。
国际贸易迅速扩大的标志是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已有112个国家和地区进入,另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在申请之中,到21世纪前20年内,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均会加入WTO,这意味着,一个包括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一体化贸易体系即将建立,没有歧视和强硬贸易保护主义的全球市场将形成,一句话,贸易的全球化正在成为现实。
(三)金融的全球化。
基于生产和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也在大大加快。
首先,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
其次,国际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迅速发展。
再次,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
随着各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全球各类金融市场正在向连成一片的方向发展。
(四)企业经营全球化。
企业经营全球化的重要标志是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
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使生产、资本和商品的国际化进一步深化,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3、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关系的全球化?如何理解全球化的二重性?经济的全球化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扩张。
从生产力发展资源配置的角度看,经济的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更高阶级,表现为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各国之间经济上相互依赖的不断加深。
经济的全球化对生产社会化的推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全球市场加速形成,第二,跨国公司高度发展,第三,科技进步,第四,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空前强化,几乎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卷入国际性或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之中。
经济全球化的这种发展推动了整个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配置。
从生产关系的发展角度看,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是资本主义扩张为全球性制度的一种进程,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关系的全球化。
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世界经济的发展,如果从18世纪中期发生在英国的产业革命算起,至今已有两个半世纪。
在这个过程中,它经历了若干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逐步向经济全球化阶段过渡,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了经济全球化阶段。
世界经济从总体上看,一直是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
经济全球化也是在资本主义主导下发生和发展的。
世界经济在80年代中期以后,进入了全球化的新阶段,出现了一些重大趋向性变化,世界经济的信息化、市场化和自由化等趋势的出现和加强,是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新阶段的一些重要标志。
而这一切都是在当代资本主义的主导下发生的。
(2)经济全球化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反映。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空前密切,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大大加强,可以说,各国经济日益融合成一个全球经济的整体,任何国家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各个国家。
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某种变动,都难免波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
(3)经济全球化使贫富差别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间加强经济协调和合作,从而能缓解经济发展中的重重困难,能完成一国力量所难以承担的重大发展项目;经济全球化也意味着有可能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有效的配置,有利于各国经济实现优势互补,实现全球范围的专业化协作,有利于各国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优势。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都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但是,若就经济全球化可能带来的利益而言,不同国家所能获得的利益却大有不同。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强大,在世界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有可能获得最大利益。
而与发达国家相比,广大发展中国家尽管也同样有可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发展,但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力量较弱,在世界经济中处于不利地位。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社会贫富两极分化和众多贫困人口的存在,也是资本主义固有的现象,是资本积累规律起作用的必然结果。
上述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世界规模的贫富两极分化,不过是资本主义规律在世界范围内的再现。
就其实质,是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其垄断集团利用全球化的有利条件,在世界范围加强扩张的结果。
4、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的国家有什么影响?(1)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发源地,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的是大量的利益,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制定规则而获得好处。
目前,全球经济仍处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状态,这意味着支撑经济全球化的制度、规则必然也是西方化的。
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在国内,它们有相对成熟而又稳定的制度;在国际上,国际通行的制度是由它们主导的,国际规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国内规则的特点,不存在与国外规则的严重冲突。
这样,当这些国家的政府、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在不同市场上开展活动时,就不会面临规则的冲突及由此产生的不确定性,利用在国内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来应对国际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减少交易成本。
第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贸易获得好处。
发达国家利用由其主导的世贸规则,打开别国的金融市场、服务市场等,将竞争引向其优势领域,从而获取更大收益。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往往把贸易自由化和公平竞争作为制定规则的基本原则。
从国家的角度考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是极不对称的,它们作为不同的市场主体,实力状况极不对等。
第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国际资本流动获得好处。
IMF不仅监督国际资本流动和各国汇率制度,更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制度强加给发展中国家,扩展到全部国际经济交往领域。
发达国家一方面可以凭借其整体经济实力和宏观经济表现决定国际货币市场上的资金流动;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其货币发行权和货币政策直接改变货币资本的流动方向和方式。
(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