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在湖州的传承与发展摘要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的美誉,是我国流传最为广泛的剧种之一。
越剧长于抒情,唱词伶俐动人,曲调优美柔和,充满江南钟灵毓秀之气,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湖州地处越剧发展的核心地带,群众基础广博,越剧在发展完善的历史进程中,吸取了大量的湖州地方戏曲元素,湖州与越剧的历史渊源颇为深厚。
本文通过对越剧在湖州地区的发展和传承为线索,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和对湖州地区越剧开展情况的走访,对越剧历史、越剧与湖州的联系,以及湖州越剧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得出越剧未来发展的几项推动因素,也为传统戏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越剧传承与发展;湖州戏曲;传统戏剧发展AbstractIt is Chinese second operas, Second National Opera in the world, China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circulated opera. The drama of lyricism and clever lyrics touching melody, soft, full of Jiangnan Sau Qi, selected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uzhou is located in the core area of the development of Shaoxing opera,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foundation,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Shaoxing opera, a large number of local opera elements in Huzhou, Huzhou and Shaoxing opera has a profound historical origin.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Shaoxing opera in the Huzhou area of the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as a clue,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in Huzhou area of Shaoxing opera, Shaoxing opera visit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drama of the several factors to promote, but als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opera culture.Key word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Shaoxing opera; Huzhou opera;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drama目录摘要 (1)Abstract (1)目录 (3)引言 (4)1 越剧的形成与发展 (4)1.1越剧的起源 (4)1.2越剧的发展 (5)2 越剧在湖州的发展现状 (6)2.1湖州越剧的历史渊源 (6)2.2湖州越剧的发展现状 (6)3 湖州越剧发展的阻碍 (7)3.1观众群严重流失 (7)3.2表演团体萎靡不振....................................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表演人才结构不合理 (8)3.4表演陈旧,缺乏创新 (9)3.5缺乏经济支持,改革步伐缓慢 (9)4 越剧在湖州的传承及发展建议 (9)4.1政府重视,营造活跃氛围 (10)4.2推动产业化发展 (10)4.3依托群众,打造品牌 (10)5 结语 (11)参考文献 (11)致谢 (11)引言湖州是原始越剧起源地之一,研究越剧在湖州地区的传承与发展,要从越剧的自身发展入手,进而通过湖州与越剧的紧密联系,对湖州越剧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传统戏曲的发展与传承要依靠坚实的群众基础,更要靠政府和市场的推动,只有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才能将以越剧为代表的传统戏曲文化艺术发扬光大,赋予其更加长久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
1 越剧的形成与发展越剧艺术正式形成现代的表演形式时间并不久远,而在此之前的雏形和融合的历史则颇有渊源,是江浙地区诸多地方戏曲不断交流融合的产物。
越剧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严谨的理论体系和表演形式,也同京剧一样成为我国戏曲文化的精粹。
1.1越剧的起源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的美誉,是我国流传最为广泛的剧种之一。
在我国戏曲文化艺术中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我国浙江、江苏和上海等地。
越剧起源于浙江嵊县,其前身是落地唱书,落地唱书是浙江嵊县以马塘村为主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开始演变为在农村草台演出的戏曲形式,艺人初始均为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故称男班。
1906年3月27日,嵊县东王村香火堂前,由落地唱书艺人袁福生、李茂正、高炳火、李世泉等借用四只稻桶垫底,铺上门板,演出小戏《十件头》、《倪凤煽茶》和大戏《双金花》(后半本)。
这是中国越剧第一次登台试演,越剧(最初称“小歌班”)从此诞生,该日被称为越剧诞生日。
经历了小歌班、绍兴文戏男班、绍兴文戏女班、女子越剧等几个阶段,1938年开始正式称为“越剧”。
1.2越剧的发展二十世纪初期越剧的最初形式“小歌班”进入杭州,活跃于杭州的桐庐、富阳、海宁等地,这种艺术形式在演出中不断地丰富、发展。
1916年起“小歌班”几次进入上海演出,常和绍兴大班同台演出,并吸收了绍兴大班的艺术成分,逐渐改用了绍剧的乐器,学习借鉴了京剧的服装、化妆和表演程式等艺术成分。
1923年,表演艺人金荣水办起了第一个女子科班,此后便以“绍兴文戏”、“文武女班”的名义到上海进行演出,可惜最终没能立足。
1928年以后,女子科班开始大量地涌现出来,并以“女子文戏”的名义到上海进行演出,与男班进行竞争。
之后,女班的音乐得到了发展,吸收了京剧西皮调的旋律,创造出了“四工调”。
随着女班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男班产生了衰败的趋势,到1934年,女班则完全取代了男班,并在上海、浙江等地广为流行,演出地点也从茶楼走进了上海的大剧场内。
1938年,名伶姚水娟吸收了文化人参与对越剧的变革,称“改良文戏”。
这一时期,越剧出现了被称为四大名旦的“三花一娟”,即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姚水娟。
还有不少青年演员都开始抛头露面登堂入室,大大促进了越剧的最终形成,并于1938年正式为越剧定名。
1942年,当时著名的越剧大家通过吸收新文艺工作者的方式,对越剧进行大刀阔斧的全面改革,改良后的越剧被称为“新越剧”,也就是现代越剧。
现代越剧的重要里程碑之一,通过创新剧目、完善剧本、废除幕表等方式进行革新,剧目内容大都是反封建和揭露黑暗旧势力、宣扬爱国思想的。
越剧在四十年代进入“尺调腔”时期后,出现了一批勇于改革,积极创新的著名演员。
她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取众家之所长,持续创新和丰富越剧表演形式和演唱技巧,树立了越剧特立独行的演绎风格,渐渐在融合和完善中形成各具风采魅力的越剧流派。
2 越剧在湖州的发展现状湖州地区的戏曲文化艺术形式丰富多样,文化积淀深厚,群众的文化艺术参与热情极高。
越剧作为我国重要的戏曲文化形式,又起源于浙江,在湖州地区也非常普及,受到欢迎和传唱。
2.1湖州越剧的历史渊源越剧是根植于浙江的戏曲形式,自形成以来受到浙江地区人民的欢迎,在各个地区广为流传,湖州也是受到积极影响。
湖州的越剧发展历史悠久,自传入湖州后迅速在群众中普及,并与1981年正式成立湖州越剧团。
湖州越剧团的前身为嘉兴地区青年越剧团,是最早出现的越剧小百花,著名剧作家顾锡东是该团的创始人之一,剧团借鉴吸取了小科班的优点,并拟定了“开门办学、出门求艺、以戏带功、以功促戏”的办学方针。
顾锡东别具匠心地为团员创编了《五女拜寿》等剧目,将原本跑龙套的年轻演员推向了一线舞台,将剧团以青春靓丽青年演员为班底的小百花办团模式传遍戏剧界。
2.2湖州越剧的发展现状越剧在湖州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广场、街道、公园等休闲场所到处都可以看到越剧爱好者自发的娱乐表演,湖州现有民间越剧团体约有70多个,规模以上越剧团6家,加之群众基础较好,越剧在湖州地区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展。
民间越剧票友的水平普遍较高是湖州越剧发展的特点之一,民间越剧团体经常到公共场所、老年公寓等地组织公益演出和慰问演出,剧中演员一开腔往往都会赢的满堂彩,字正腔圆的唱功、端庄靓丽的扮相,招招式式、举手投足之间表达都是越剧的精粹,甚至使人误以为是专业越剧演员正在演出,民间团体的演员年龄一般在五十岁左右,自发的参加越剧培训班,或与专业演员交流学习,不定期凑到一起排练、演出。
虽然时间紧、演出忙,但忠实的越剧票友们仍旧不亦乐乎,在实现越剧舞台梦的同时,更丰富了人民休闲文化生活。
湖州的越剧票友在地方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戏曲比赛活动中取得过优异成绩。
湖州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越剧发展都非常活跃。
2012年底,在湖州市诸多企业的倾囊相助,以及老一代越剧表演艺术家名家出面宣传、组织的越剧团正式成立,剧团首批16名演员全部都是年轻新秀,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剧团演员就利用业余时间排练出了《打金枝》、《送凤冠》、《碧玉簪》等十余出脍炙人口的越剧名段,并在周边乡村连续演出三十余场,重振了湖州越剧的辉煌。
民间越剧团体到敬老院献爱心3 湖州越剧发展的阻碍与其他传统文化的境遇相似,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下湖州的越剧发展也面临诸多障碍和问题,直接影响到越剧在湖中的发展传承,威胁到了越剧的生存,正确地认识和对面这些问题,对越剧在湖州以及全国的发展十分重要。
3.1不受年轻观众喜爱任何艺术形式都需要观众基础,新的市场环境更需要年轻的观众。
如果失去了观众,任何艺术形式都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也完全没有了继续传承下去的必要,就已经结束了它的艺术生命。
就当前文化市场现状而言,观众群体出现断层趋势明显。
作为我国第二大文艺剧种,越剧在江浙沪地区原本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其发源地之一的浙江湖州更是票友云集,与越剧相关的活动举办频繁,形式丰富,既有电视、广播电台举办的,也有爱好者自发举行的。
然而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明显发现,参与越剧演出的票友和爱好者以中老年人居多多,年轻人除部分演员之外参与观看的都非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