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陈独秀摘要:一是对陈独秀思想的评述基本是按照陈独秀一生的命运和政治选择为脉络进行的。
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读者对陈独秀的思想有个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前后比较,看出一个思想家思想变化的过程。
二是将陈独秀的思想与其生平事迹结合起来写,将其思想的发展轨迹置于其人生道路的变化之中。
这样可以使这本思想研究类的书变得生动、具体,读起来活泼一些。
我认为,一个人的思想表现在他的行动之中,因此把思想与行动结合起来写,就会更具体丰满,读起来也有趣味得多。
三是对陈独秀的思想进行了适当的点评。
关键词:陈学政治选择思想与生平事迹五四运动《新青年》正文: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共产党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陈独秀的研究出现了比较热烈的局面,尽管学术界经常有人戏称“陈学”是“险学”,但“铤而走险”的研究者还是大有人在,于是此局面一直延续到今天。
综观近30年来对陈独秀研究的成果,确实非常丰硕。
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对陈独秀思想进行专门研究的是魏知信,他的著作《陈独秀思想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专门论述了陈独秀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轨迹。
1949年以前,有三本书涉及陈独秀的思想。
其一是王森然著作《近代二十家评传》(北平杏严书屋1934年6月10日初版),该书对陈独秀的思想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作了很中肯的评价;其二是郭湛波著《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北平人文书店1935年11月初版),该书对陈独秀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进行了评述,其观点很有价值;其三是尼司编《陈独秀与所谓托派问题》(新中国出版社1938年5月版),该书对陈独秀托派问题的历史背景以及由此引起的陈独秀与中共之间关系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交代,对于了解陈独秀的托派思想和托陈之间关系的变化很有帮助。
而我所做的研究是在吸取和学习了以上前辈和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之后所进行的。
如果没有他们的成果供我学习借鉴,不敢谈论“陈学”。
首先,我们关注陈独秀一生的命运和政治选择。
他青少年时代参加科举考试,后来进行反清爱国运动,组织岳王会,参与谋刺清廷五大臣,参加辛亥革命,求学日本,创办《新青年》杂志,担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被中共开除党籍,出任中国托派中央总书记,被逮捕判刑8年,声明脱离托派,支持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思想上的自由主义者。
终其一生,他几乎经历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所有重大运动(事件),并发挥了重大影响。
这种复杂的人生经历,直接导致陈独秀思想内容的丰富多彩。
但是,我们对领导这一新文化运动的创始人陈独秀,还怀有某种偏见,觉得他好像就是革命的叛徒,背离了党,背离了人民------这样的认识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的。
凤凰卫视台在纪念五四运动90年之际能够给我们讲述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作为一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陈独秀同胡适先生一样创办了《新青年》,开始通过唤醒民众思想的方式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在北大领导进步青年进行思想研究,当发现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政党来解决民主自由独立的问题的时候,他却被北大开除出校园(由于当局觉得他是个危险分子)。
只身一人来到上海的陈独秀最终还是会同思想进步的青年一起继续创办《新青年》,并作为中国共产党支部书记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党代会。
陈独秀清楚的认识到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命运的意味着什么,但他还是没有摆脱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手画脚,中国共产党也一样。
当知识分子的敏锐和政治家的敏感接触到一起的时候,一个历史的玩笑开大了---------这位在争取独立自由民主的道路上的领军人物成了背离中国革命的叛徒!精神思想文化绝不能等同于政治说教,这一点是不容置否的。
9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回头看看五四运动倡导的自由民主独立的理念,到今天到底能走多远?三十年改革开放的确使得国富民强。
然而经济上的腾飞是没有办法代替民主发展的进程的,一个民族话语权的体现就是在90年后的今天,我们才能得知为此奉献一生的人的真实命运吧!这也算是历史的进步啊。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思想文化发展受到政治集团影响的可以说是比比皆是,而且往往会出现一种假象,那就是政治说教代替思想发展,人文思想界在一次次讲座、讨论中争鸣,既是与五四先贤进行超越时空的对话,更是对今人灵魂的撞击。
五四精神中,在中国为何科学、民主被一再提起,平等、自由被有意无意地遗忘?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不仅有从国家要求层面上的“科学”和“民主”,还有属于老百姓诉求的“自由”与“平等”,这四个关键词成为现代中国的发展方向。
五四新文化运动仅仅用民主和科学无法完全概括其意义。
民主与科学的人文思想基础正是平等和自由。
平等自由是人民群众基本的要求,只要有了自由和平等,我们就可以承担困难,来追求我们的幸福。
只有坚持了人的自由平等,才有正当的法制,社会才会趋向民主,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才能更加科学。
国学经典在海外的传承远远要比国内的强势,我们在学习了“三个代表”,学习了“科学发展观”之后,还是解决不了追星逐月透支生命生活带给我们的困惑,离婚率居高不下,竞争带给我们的是身心疲惫的郁闷,集权思想导致的是集体话语权的丧失,甚至我们现在有时会觉得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化焦虑,这样的时候在看《五四精神如何照亮今日青年》这样的文章,真的是百感交集啊!五四运动说到底是一次思想运动,思想运动带给我们的应该是精神文化和价值体系的重建,让我们能够从陈独秀的命运理解到中国民主自由的进程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另外,对于陈独秀的历史地位,已经有很多论著进行了论述,但还是肯定得不够。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陈独秀至少有六大历史贡献、两大杰出成就,并为我们做出一个杰出的表率。
第一,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
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起了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
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刊物,教育、引导了整整一代人。
第二,他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思想指导者。
五四运动能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发生那么大的影响,与他的活动、指导、影响是分不开的。
在高度评价五四运动历史功绩的同时,不能忘记陈独秀在其中的巨大历史功劳。
第三,他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
他传播马克思主义虽然没有李大钊早,但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其重要作用是任何别的报刊不能替代的。
第四,他是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
现在说,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说法不准确。
如果没有陈独秀,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的成立。
仅仅这一条,他就可以名垂千古,光照千秋。
第五,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
现在我们说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这是不科学的,毛泽东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而不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从中共“一大”到"五大"的领导集体,才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陈独秀才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这一代领导集体,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党的"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党的"四大"提出了民主革命总路线的基本思想,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党的队伍也从50多人迅速发展到6万多人,为后来的革命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基础,其功劳是不容抹杀的。
第六,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他晚年的民主思想,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对民主政治的最深刻的思索,至今很少有人能够超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其两大杰出成就是:第一,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政论家。
他的政论文章汪洋恣肆、尖锐犀利。
《敬告青年》等很多篇章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少有的、杰出的代表作,至今仍给人很多启发。
第二,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大专家、大学者。
他晚年进行的文字学研究,是极其重要的学术成果。
如果不是后来转向政治斗争,他无疑会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杰出的大专家、大学者之一。
当然,在启蒙大师的人生中也有较大的思想转变。
陈独秀民主观的转变,以自由立宪民主的价值重估为标志。
对斯大林时代苏维埃民主的幻灭,使陈一改五四时期拥抱社会主义民主理想而摈弃自由宪政制度的激进民主观念,转而重新肯定立宪民主的价值。
关于民主问题,陈独秀与托派青年有过长期争论,这场争论一直持续到监狱中。
在狱中,陈曾对濮德志谈到,五四时代《新青年》倡言民主与科学,是针对中国几千年封建传统而提出来的。
今天讲民主科学,不仅并未过时,而且更加需要。
抗战爆发后,陈独秀捕获释出狱,即在《东方杂志》发表〈孔子与中国〉一文,重申五四时代遵循科学民主和反孔教的启蒙思想。
陈强调,科学和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主要动力。
人类社会之进步,虽有一时的曲折甚至倒退,但历史的大流,终究沿着人权民主运动的总方向前进。
中国若不甘永远落后,便不应乘法西斯之一时逆流而大开倒车,使中国进步再延缓数十年。
在许多人的评价中,多数的舆论都认为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伟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
在这些评价中,值得提出来的是他最亲近的三位托派理论家的说法:郑超麟在《悼陈独秀同志》一文中说:“陈独秀同志能够从卢骚主义,进于雅各宾主义,进于马克思主义,进于列宁主义托洛茨基主义。
这个繁复而急剧的过程,完成于一个人的一生中,而且每个阶段的转变时候,这个人又居于主动的领导地位”。
又说“从卢骚到罗伯斯庇尔和巴贝夫相隔半个世纪;从罗、巴诸人经过傅立叶到马克思也相隔半个世纪;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托洛茨基又相隔半个世纪。
但欧洲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国于半个世纪之间就可以过尽了……但中国这个发展缩在一个人之身,而且相隔不到几年……。
”因此,陈独秀“不愧为法兰西十八世纪末叶的伟大思想家和伟大人物的同志”,“不愧为俄罗斯二十世纪初叶的伟大思想家和伟大人物的同志,不愧为列宁托洛茨基的同志,不愧为中国布尔什维克——列宁托洛茨基党的领袖……第四国际中国支部曾以中国这样一个伟大思想家和伟大人物为领袖,是足可自豪的!”①33年以后,即1975年12月,王文元在英国某大学历史系演讲时重复并进一步发挥了这些观点。
他说:“先进国从启蒙运动的年代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年代一般要经过几百年(如英法),不够先进的国家(如俄国)也经过了八、九十年,但是在落后的中国却仅是二十年,而且是反映在、甚至实现在一个人的身上。
”“现代中国思想的跃进清晰地反映在陈独秀的身上。
陈独秀一身结合了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普列汉诺夫和列宁。
”“给陈独秀做一个总的评价。
照我看来,陈独秀这个人,虽然政治上是失败的,理论上有局限,但是他不仅是现代中国最勇敢的思想家,而且是历史上伟大的革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