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上册阅读与写作一体化训练五

六年级上册阅读与写作一体化训练五

阅读与写作五:阅读目标:我会体会标点符号的作用写作目标:我会把内容写具体(一)——写好人物的外貌阅读方法点拨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表示停顿和语调。

学习标点符号不仅要和理解文章内容结合起来,还要和运用结合起来。

学会恰当地使用标点符号,是准确、充分地表达思想感情的基础。

作为小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各种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恰当地使用标点,切忌一逗到底。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引号、省略号、破折号的作用:一:引号的作用。

a.表示引语b.表示特定称谓或着重指出的部分c.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d.表示否定和讽刺的意思二:省略号的作用1、表示列举的省略2、表示说话断断续续3、表示语音延长的省略三:破折号的作用1、表示突然转变话题或突出语意转折2、表示声音延长3、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阅读达标训练美丽的谎言晚饭时,妈妈兴奋地说:“快尝尝我自创的新菜——‘吉祥三宝’!它色、香、味俱全,保你爱吃!”我凑过去一看,雪白的、碧绿的、橙红的丝相互缠绕着,真像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

我低头闻了闻,味道真的很鲜美,但又似乎有一股白萝卜的味道。

我从小就不爱吃白萝卜。

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赶紧说□□这里面有柿子椒丝□胡萝卜丝□最稀罕的是那白色的细丝□那可是人参娃娃做的呀□□人参?我可没吃过!于是,我就尝了一点儿。

嘿,酸酸甜甜,香脆可口,真好吃,不到十分钟,一盘菜就被我全吃光了。

站在一旁的妈妈,开心地笑了。

从此以后,我家餐桌上隔三差五地就会出现‘吉祥三宝’,我呢,也是越吃越爱吃。

可是有一天,妈妈似乎有些不安,吞吞吐吐地说:“宝贝儿,妈妈……妈妈曾经对你撒了一个谎。

”“啊?您可一直教育我做个诚实的人啊!“”是……是。

”妈妈一边说一边不自然地搓着双手,“孩子,‘吉祥三宝’中的白丝呀,不是人参,是你从小就不喜欢吃的白萝卜丝。

我担心你知道真相后不吃这道菜,就骗了你!你知道吗?白萝卜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对身体有很大好处。

妈妈多希望你能吃一些呀!”顿时,我明白了妈妈的用心良苦。

我扑在妈妈怀里,幸福地想:在我心里,妈妈的谎言是美丽的。

1、给文中画线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文中的“吉祥三宝”实际上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3、从第二和第三自然段中分别摘抄一个描写妈妈心情的词语。

()()4、“我”为什么认为妈妈的谎言是美丽的?阅读拓展训练高贵的施舍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

这个乞丐很可怜,她的右手连同整个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

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还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

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尖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滚动两下,终于伏下身子,用仅有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

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绺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在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

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

乞丐接过钱,很感动地说:“谢谢你。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凭力气挣得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

”他向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

母亲又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

我不解的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我前。

你到底是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屋前?”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屋后都一样。

”我噘着嘴说:“那就不搬要了。

”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就不一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后又来了几个乞丐,我家的砖就屋前屋后的贝被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

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那些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他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他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你,我现在还是一个乞丐;因为当年你叫我搬砖,今天我才能成为一个公司的董事长。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独臂的董事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

他告诉母亲已经替你们买好了房子,但母亲说什么也不接受。

1、母亲为什么不直接施舍乞丐?在正确答案后面画“√”。

○1因为家里也很穷,施舍不起。

()○2因为家里正好需要人帮忙搬砖。

()○3母亲希望乞丐能够明白,他们是可以自力更生的。

()○4因为母亲认为自己很高贵,所以不直接施舍。

()2、乞丐搬不搬砖究竟有什么不一样?请将理由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3、结合文段内容,说说那一只手的乞丐两次俯下身子分别表现了他当时怎样的心理?第一次:第二次:4、请在文中□中加入适当的标点符号。

阅读提高训练:棉衣与玫瑰在小镇最阴湿寒冷的街角,住着约翰和他的妻子珍妮。

约翰在铁路局干一份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又苦又累;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活,以贴补家用。

生活是清贫的,但他们是相爱的一对。

冬天的一个傍晚,小两口正在吃晚饭,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珍妮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冻僵了似的老头,手里提着一个菜篮。

□夫人□我今天刚搬到这里□就住在对街□您需要一些菜吗□□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神情有些黯然了□□要啊□□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便士□□胡萝卜很新鲜呢□□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激动□□谢谢您了□□关上门,珍妮轻轻地对丈夫说:“当年我爸爸也是这样挣钱养家的。

”第二天,小镇下了很大的雪。

傍晚的时候,珍妮提着一罐热汤,踏过厚厚的积雪,敲开了对街的房门。

两家很快结成了好邻居。

每天傍晚,当约翰家的木门响起卖菜老人“笃笃”的敲门声时,珍妮就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

圣诞节快来时,珍妮与约翰商量着从开支中省出一部分来给老人置件棉衣:“他穿得太单薄了!这么大的年纪每天出去挨冻,怎么受得了?”约翰点头默许了。

珍妮终于在平安夜的前一天把棉衣赶成了。

铺着厚厚的棉絮,针脚密密的。

平安夜那天,珍妮还特意从花店带回一枝处理玫瑰,插在放棉衣的纸袋里,趁着老人出门购菜,放到了他家门口。

两小时后,约翰家的木门响起了熟悉的“笃笃”声,珍妮一边说着“圣诞快乐”,一边快乐地打开门。

然而,这回老人却没有提着菜篮子。

“嗨,珍妮,”老人兴奋地微微摇晃着身子,“圣诞快乐!平时总是受你们的帮助,今天我终于可以送你们礼物了,”说着老人从身后拿出一个大纸袋,“不知哪个好心人送在我家门口的,是很不错的棉衣呢。

我这把老骨头冻惯了,送给约翰穿吧,他上夜班用得着。

还有,”老人略带羞涩地把一枝玫瑰递到珍妮面前,“这个给你。

也是插在这纸袋里的,我淋了些水,它美得像你一样。

你就是冬天里的一朵火红的‘玫瑰’。

”1、给加点的字写出正确的读音。

街角.()挣.()钱单薄.()挨.()冻处.()理摇晃.()新鲜.()用得着.()2、给文中画线部分加上标点符号。

3、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这么大的年纪,每天出去挨冻,怎么受得了?4、联系文中第四自然段:珍妮敲开房门后的情景是什么样的?写出一组对话,要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5、读了这篇短文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写作方法点拨:一、要抓住特点写人物的外貌。

写出人物特有的地方,使读者对文中所写人物有深刻印象。

例:他大脑袋上的头发毛扎扎的,像团起来的刺猬。

二、要按一定的顺序写人物的外貌。

可以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也可以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例:王宁一脸的犟气:大大的眼睛常常神气地瞪着,色泽红润、棱角分明的小嘴总是紧紧抿着,一副永远不服气的样子。

三、要有重点地写人物的外貌。

外貌描写要为突出主题而写,与文章的主题关系密切,就重点描写;与主题关系不大,可以一笔带过甚至不写。

例:我们的语文老师,五十多岁,中等身材,微微有点发胖,脸上总挂着浅浅的微笑,特别是那双慈祥的眼睛,常闪烁着智慧与真诚的光芒。

写作基础训练:1、《棉衣与玫瑰》中是按照()的顺序写的。

2、《棉衣与玫瑰》中,作者抓住了哪些特点来写人物外貌?3、下列句子中,哪句话用的标点符号是正确的?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蔬菜、布匹、饮食、杂用零件、陈设跟一般集市一样。

()○2燕子、大雁、布谷、夜莺都是定期迁徙的鸟,是著名的季候性游客。

()写作提高训练:本次作文要求写一篇写人的作文,写自己所熟悉的人。

把内容写具体,要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写好人物的外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