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讲--第1章_绪论_

第1讲--第1章_绪论_

清华大学田凌
本章内容1.1 工程制图的应用背景1.2 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1.3 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1.4 学习方法
1.5 制图国家标准简介1.6投影的基本概念
●表达设计对象的重要载体
●交流设计思想的有效手段
●分析工程问题的有效工具
需求分析概念设计结构设计详细设计
工程分析
工艺设计
装配图零件图
装配信息零件信息
机械制造
产品
机械产品的典型设计过程--是“工程师的语言”
课程性质
初步的技能与技巧 为后续课程服务
基础理论 专业知识
为工程类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为今后承担工程设计、解决工程问题提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工程技术基础课
● 研究用图形表达设计思想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用图表达和交流设计思想 --用图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
课程目标
● 器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技能。

● 培养将工程技术问题抽象为几何问题的能力和对空间几何问题进行图示和图解的能力,培养形体构造能力,培养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

● 以制图课作为切入点,主动培养工程意识,拓展工程素质。

● 以制图课为载体,拓展空间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 培养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基本知识与技能
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素质拓展
能力拓展
责任意识
课程内容与安排
● 工程制图概述(第一、五讲,第1、7章)
(含绪论、国家标准、制图的基本知识、投影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绘图入门)
● 几何元素的投影(第一~三讲,第2~4章)
● 体的构成与投影(第四~八讲,第5~6、8~10章)
● 形体的表达方法(第九~十讲,第11~12章)
● 机械零部件的表达方法(第十一~十三讲,第13~15章)
共十三讲,每讲包含 一章或两章内容。

教学要求
● 授课范围覆盖非机类和机类的全部知识点,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针对每一章的具体内容选学不同层次的知识点。

●本课程分两个层次:
非机类:面向普通工科学生
机类:面向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设计、制造、
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工作或继续深造的学生。

作业、考试与成绩评定
●作业的提交方式见课程通知。

●成绩评定方式:平时作业50%,期末考试50%。

●每一讲布置一次作业。

作业分两组:第一组是面向非机类的作业,第二组是面向机类的作业。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行决定做哪一组作业,每次作业都可以从两组中自由选择一组。

●在课程结束后安排期末考试,考试相关事宜见课程通知。

怎样学好这门课?
●首先抓住课程整体脉络,其次再抓住每个知识点。

●不搞题海战术,“研究”典型问题,举一反三。

●以本课程作为起点,关注工程实践,关注前沿技术。

●注重实践,边做边学,培养自主知识拓展能力。

点、线、面的投影
基本体
平面与立体相交
立体与立体相交
组合体
复杂形体(机件)
多视图表达(外形)
剖视图断面图(内形)
尺寸标注
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
能力:形体构造、形体表达
手段:二维工程图、三维建模
工程制图(含技术要求):
标准件与常用件
零件图、装配图
水工图、房屋建筑图…
国家标准







计算机
绘图入门
● 不搞题海战术,学会研究“问题”,举一反三。

作业题
研究一类问题
知识点 提炼典型问题 总结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 以本课程作为起点,关注工程实践,关注前沿技术。

积累工程知识,培养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提升工程科学素质。

注重实践,边做边学,培养自主知识拓展能力。

不要以为大一新生什么都不会,要积极动手实践,在实践中体会学过的知识怎么用、还要学什么、怎样学… 需求分析 创意与构思 知识:装配图,零件图,计算机三维建模,计算机二维绘图,国家标准,3D 打印…
尝试一下,做一个小研究项目…
方案设计 装配结构设计 零件详细设计 制造(3D 打印) 装配与调试 能力:构型设计能力,图形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自主拓展知识能力…
研究报告
本课程涉及的主要国家标准:
●第1章:引入图纸幅面和格式、比例、图线、字体等国家标准。

●第5、11章:引入了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及简化画法等表达方法相关
国家标准。

●第12章:引入了关于尺寸的标注方法等国家标准。

●第13章:引入了关于标准件的国家标准。

●第14、15章:引入了关于标准件表面结构、尺寸公差、几何公差、公差带和配合、规定画法与简化画法等国家标准。

图线名称图线型式图线宽度一般应用粗实线 d 可见轮廓线
细实线0.5d 可见过渡线、尺寸线及尺寸界线、剖面线、重合断面的轮廓线、螺纹的牙底线及齿轮的齿根线、引出线、分界线及范围线、弯折线、辅助线、不连续的同一表面的连线、成规律分布的相同要素的连线
波浪线0.5d 断裂处的边界线、视图和剖视的分界线双折线0.5d 断裂处的边界线、视图和剖视的分界线虚线0.5d 不可见轮廓线、不可见过渡线
点画线0.5d 轴线、对称中心线、轨迹线、节圆及节线
双点画线0.5d 相邻辅助零件的轮廓线、极限位置的轮廓线、坯料的轮廓线或毛坯图中制成品的轮廓线、假想投影轮廓线、试验或工艺用结构(成品上不存在)的轮廓线、中断线
线型规范:
字体规范:
(3)汉字应写成长仿宋体字,并应采用国务院正式公布推行的《汉字简化方案》中规定的简化字。

汉字的高度不应小于3.5mm ,其字宽一般约0.7h 。

(2)字体高度(用h 表示)的公称尺寸为1.8、2.5、3.5、5、7、10、14、20mm 。

(1)书写字体必须做到: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10号字 7号字 5号字
75°
字体规范:
要求:
●作业中的字体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规范。

●本章引入的国家标准的相关规范可查询:
非机类教材P2-7;
机类教材P7-16;
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图线》(GB/T 17450-1998)、《机械制图图样画法图线》(GB/T 4457.4-2002)、《技术制图字体》(GB/T 14691-1993)。

基本术语:
投射线
投射中心
物体
投影面投影
投射线、被投影的物体和投影面是形成投影的3个必备条件---投影三要素
正投影法斜投影法
蒙若法:由法国几何学家蒙若1795年提出
投影法--画出物体投影的方法。

1. 中心投影法
2. 平行投影法
工程上常用的两种投影方法
轴测投影法
正投影法
注意:工程制图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范
课外阅读:机类教材P7-35,非机类教材P2-15,了解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基本几何作图方法、手工绘图的基本知识等相关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