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听力检查法

听力检查法


韦伯试验 或较轻耳 施瓦巴替试验 缩短(+) c混合性聋 林纳试验 (+)、(-)或(±) 韦伯试验 不定 施瓦巴替试验 缩短(+)
3 纯音听阈测试:a传导性聋:骨导曲线正 常或接近正常,气导曲线听力损失在30~ 60dB之间,一般低频听力损失较重。
b感音神经性聋:听力曲线呈渐降型或 陡降型,高频听力损失较重,骨导曲线与 气导曲线接近或互相吻合。
(2)气、骨导差比较(Rinne)试验 比较音叉气 导听到时间与骨导听到时间的长短。气导时间长 于骨导者记为阳性(+),反之记为阴性(-),二者相 等者记为阴阳性(±)。若虽气导时间长于骨导, 但二者均短于正常听力耳,则记为短阳性。阴性 或阴阳性者提示听力损失为传导性或混合性,而 阳性者主要为正常;短阳性者主要见于感音神经 性聋。
(3)骨导对比(Schwabach)试验:比较受试耳与听 力正常耳的骨导时间长短。长于正常耳者见于传 导性聋,短于正常者多为感音神经性聋或混合性 聋。
(4)镫骨活动(Gelle)试验:音叉敲响后置于乳 突,并以鼓气耳镜在外耳道加压。如加压时音叉 响度有变化,则为阳性,表示镫骨活动;如响度 不变,则为阴性,表示镫骨活动受限。音叉检查 应记明所用音叉的频率。这种检查对耳硬化症的 诊断颇有意义。
平时耳蜗中阶内有跨越毛细胞顶部的140mv的电 位差(静息电位),声音刺激下,声波自前庭窗 传入耳蜗,引起基底膜的运动,致使外毛细胞的 纤毛由于剪刀式运动而被弯曲,形成毛细胞顶部 局部电流的变化,使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在内耳 产生三种电反应: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microphonics potential,CM)、和电位 (summating potential,SP)和听神经综合动作电 位(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AP)。CM为来 自毛细胞的一种耳蜗电位,亦称感受器电位,这 种交流连续电位,无潜伏期,可如实反映声刺激 的声学波形,无真正阈值。
①通过观察声刺激引起的非条件反射来了解 听力(如瞬目、转头、肢体活动等);
②通过建立条件反射或习惯反应来检查听力 (如皮肤电阻测听、西洋镜测听等);
③利用生物物理学方法检查听力(如声阻抗导纳测听);
④利用神经生物学方法检查听力(如耳蜗电 图、听性脑干反应)。
表声检查法
一般采用秒表,记录听到表声的距离,并与 正常耳比较(受试耳听距/正常耳听距)。 耳语检查法
耳声发射检查
耳声发射检查(otoacoustic emissi-ons,OAE) 耳声发射代表着耳蜗主动机制,可分为自发 (SOAE)和诱发性两大类。临床建议使用诱发性 OAE中的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产 物耳声发射(DPOAE)。可应用诱发性耳声发射进 行新生儿的听力筛选,简便、快速,有肯定OAE 反应者可判为外周听力正常;与听觉诱发电位检 查结合可鉴别耳蜗性和蜗后性听觉系统病变。对 客观性耳鸣者检查SOAE有助于发现蜗性客观耳 鸣。
镫骨肌反射可以协助判断听骨链活动状况,还可 以用于分析有无中枢病变及协助面神经损伤定位。
电反应测听
利用叠加平均技术记录听觉系统声诱 发电位,判断听觉系统功能状态,分析耳 科和神经科的某些疾患。目前用于临床的 主要有耳蜗电图、听性脑干反应和中潜伏 期反应。电反应测听检查除对噪声环境有 与纯音测听的同样要求外,还要求检查环 境的电学屏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环境电 学噪声对电位记录的干扰。
c混合性聋:骨导曲线下降,气导曲线 又低于骨导曲线。
4在电反应侧听a.梅尼埃病的诊断:“-SP”增高, 使-SP/AP的比值大于正常范围的高限(≥0.4 或 =0.45),SP-AP复合波增宽,SP与AP极性相反, AP为负,SP为正。
b. 感音性听力损失:SP不易识别,CM阈值 明显提高或最大刺激强度时依然引不出,CM的消 失是感音性听力损失的重要特征。
4.交叉和非交叉声反射对脑干病变的定位: 镫骨肌反射弧在脑干中联系,对侧声反射弧跨越 中线,同侧的不经过中线,测定对侧及同侧声反 射,可用于听神经瘤和脑干病变的定位诊断。
5.精神性耳聋的鉴别:精神性聋者如能引出 声反射,即表示有一定程度的听力,如声反射阈 优于“听阈”,更说明精神性聋的成分,但应注 意重振的存在。
听力检查的目的是了解听力损失的程度、性 质及病变的部位。检查方法甚多,一类是观察患 者主观判断后作出的反应,称主观测听法,如耳 语检查、秒表检查、音叉检查、听力计检查等, 但此法常可因年龄过小、精神心理状态失常等多 方面因素而影响正确的测听结论。
另一类是不需要患者对声刺激做出主观判断反应, 可以客观地测定听功能情况,称客观测听法,其 结果较精确可靠,有以下几种:
(3)中潜伏期电位(MLR) 主要用于测定脑干以上听 觉通路的病变,如包括中脑至初级听觉皮层在内 的多发性硬化等不同原因的病变(脱髓鞘性、血管 性、炎性和肿瘤);对婴幼儿和其他难以合作者可 以用来鉴定残余听力和进行客观测听,补充测定 ABR不易准确评估的低频区域听力。用于临床时 建议以40次/s速率提供刺激,产生40Hz听觉反应 相关电位(40Hz AERP),其反应较常规MLR更为 接近主观听阈,同时反应易于辨认。
(1)耳蜗电图:可以利用蜗神经动作电位(AP)反应 阈接近听阈的特点客观估价难以合作者的听阈; 与其他听力学检查手段结合鉴别耳聋病变部位(传 导性、耳蜗或蜗后)。
(2)听性脑干反应(ABR):属短潜伏期电位, 一般用短声进行测试。可以与其他听力学检查结
合用于鉴别听力损失性质;最常用பைடு நூலகம்检查有无耳
蜗后病变:如各波潜伏期延长、波间期延长、双
听力检查法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1语音测试其耳语听到情况缩短至4m, 表示轻度耳聋,1m为中度耳聋,短于1m者则为 严重的以至完全性耳聋。 2表测试记录方法以受检耳听距(cm)/该表标准听 距(cm)表示,数字大可能听力情况不好。 3音叉检查结果的判断a传导性聋 林纳试验 气导< 骨导(一)气导=骨导(+) 韦伯试验 偏向患耳或较重耳偏向健耳 或较轻耳 不定 施瓦巴替试验 延长(+) b感音神经性聋 林纳试验 气导>骨导(均短于正 常)(短+)
听力检查法正常值
1语音测试正常者耳语可在6m距离处听到 2表测试记录方法以受检耳听距(cm)/该表标
准听距(cm)表示,数字小表示听力好。 3音叉试验听力正常 林纳试验:气导>骨导 (+) 韦伯试验:正中 施瓦巴替试验:正常(相等) 4 耳蜗电图SP不增高,SP/AP比值<0.4 5正常人的听力范围在0~25分贝(dB)之间
c.神经性听力损失:AP可以消失,CM却正 常或大致正常。
d.听神经病:出现优势-SP(SP/AP>0.4),SP呈多峰形,SP-AP复合波波形增宽,AP幅度减 低或消失。(SP为总和电位, AP为听神经复合电 位)
需要检查人群
听力障碍患者
鉴别参考
1.作为鼓室功能状态的客观指标:如鼓室病 变引起的轻度传音障碍可使该侧声反射消失,借 以鉴别传导性聋和感音神经性聋。
听力检查法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 神经外二科
2012年02月20日
听力检查或称测听是通过观察声刺激所引 起的反应,以了解听觉功能状态和诊断听 觉系疾病的检查。检查听力可用纯音、噪 音、短声或语言(耳语、口语)等,由声源直 接或经仪器送到受检耳 。
检测仪器
听力检查法介绍
听力检查法是通过观察声刺激所引起的反应,以 了解听觉功能状态和诊断听觉系疾病的检查。目 的是了解听力损失的程度、性质及病变的部位。
纯音测听
以电子纯音听力计施加倍频程频率纯音检测 受试耳听阈。对有听力损失者应分别以气导和骨 导进行检测,以利于区别听力损失的性质。气导 检测时,对双耳听阈差超过40dB者应在健侧施加 掩蔽,防止“影子听力曲线”。骨导测试应常规 在对侧施加掩蔽。听阈记录为"dBHL”。对疑有重 振现象者,可进行双耳响度平衡试验或短增量敏 感指数(SISI)试验。
2.重振现象的客观测试:正常人纯音听阈与声反 射阈之间的差距约为70dB以上,重振耳感到的响 度增加比正常耳快。如纯音听阈与声反射阈之差 小于60dB,为重振阳性,表示病变在耳蜗。
3.声反射衰减试验:以500或者说1000Hz反射 阈上10dB的纯音持续刺激10秒,在此期间正常镫 骨肌收缩反射无衰减现象,蜗后病变者听觉易疲 劳,镫骨肌反射很快衰减。
在长6m的静室内进行。以耳语强度说出常用 词汇,记录受试耳可以听清的距离并与正常耳比 较(受试耳听距/正常耳听距)。 音叉检查法
音叉放于距耳道口约1cm处,听得者为“气导”; 置于颅骨上听得者为“骨导”。
(1)骨导偏向(Weber)试验 音叉置于颅骨正中, 令受试者指出响度偏向。如偏向健侧或听力损失 较轻一侧,则患耳或听力损失较重侧为感音神经 性聋;反之则为传导性聋;如在正中,则或双耳 听力正常,或为双耳气、骨导听力相应减退的综 合结果。
6.面神经瘫痪的定位:根据镫骨肌反射的有无, 可判断面瘫病损在镫骨肌神经远端或近端,并可 提供面瘫早期恢复的信息。 7.以声反射阈客观估计听阈:采用 Niemeyer(1974)公式,纯音听阈=PTAR- 2.5(PTAR-WNAR),式中PTAR(纯音听反射) 为500~4000Hz四个纯音声反射阈的平均值, WNAR(白噪声听反射)为白噪声反射阈。此法 对不能和不肯合作的病人能迅速客观地得出纯音 听阈的数值。电图 (electrocochleogram,ECochG)为目前测试耳 蜗病变最准确的方法。
耳间潜伏期或波间期相差明显,以及波形分化变 差都提示耳蜗后病变存在的可能性。ABR主要鉴 别诊断:①传音性耳聋:V波反应阈提高但阈值 潜伏期在正常范围。声波潜伏期—强度函数曲线 向右移位。
②梅尼埃病:有重振的耳聋表现为V波阈值提高, 但在阈上20dB以内的声刺激时,潜伏期就缩短, 并达正常值;③听神经瘤:I—V波间隔延长或V波 消失,但若患者I波不能明确肯定时,则假阳性率 很高,此时应结合耳蜗电图综合分析,则可提高 诊断准确率。两耳I-V间隔差大于0.4ms,或一侧IV间隔大于4.6ms(应考虑年龄及性别因素),则提 示有蜗后病变;④诊断脑干病变:多发性硬化、 脑干血管病变和脑干肿瘤等同样可引起诱发电位 的振幅减小、潜伏期延长或波形消失,应结合病 史及有关检查进行鉴别。功能性聋和伪聋:可客 观评估听阈,但需注意短潜伏期电位和短声检查 容易低估低频域残余听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