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检查法
2)镫骨肌声反射音衰变试验法:镫骨肌声反射测试中, 当声反射阈上10dB刺激时,镫骨肌反射性收缩通过声导 抗仪记录收缩曲线。正常情况下,镫骨肌反射幅度衰变 50%经历的时间一般为10s左右。小于5s,提示衰变现 象,是蜗后病变(如听神经瘤)的表现。
声导抗测试(acoustic immittance
施瓦巴赫试验(Schwabach test,ST):又称骨
导比较试验,为比较受试者与正常人的骨导听力。 方法:当正常人骨导消失后,立即测受试者同侧 骨导听力,再按反向测试。
施瓦巴赫试验 受试耳骨导延长以(+)表示,为传导性聋 受试耳骨导缩短以(-)表示,为感音神经 性聋
两者相似以(±)表示,为正常
2000Hz三个频率的听阈相加后除以3。
纯音听阈图结果分析
符号,各型听力计采用符号不一 气导 左 X 掩蔽 □ 右O 掩蔽 △ 骨导 左 > 掩蔽 ] 右< 掩蔽 [ 无反应 左 右
传导性聋
气导听阈提高骨导正常或接近正常 气骨间距〉10dB 气导听阈提高以低频为主,
气骨导差以低频区明显
音叉检测方法 气导(air conduction ,AC) 骨导(bone conduction ,BC)
林纳试验(Rinne test , RT)气骨导 比较试验
AC>BC为阳性(+) BC>AC为阴性(-) AC=BC为(±) (+)为正常或感音神经性聋 (-)为传导性聋 (±)中度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
电反应测听法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记录因声音刺激而在听觉 系统诱发的电位变化的方法。能客观评价听觉系统的功能 状态。适用于婴幼儿及不能配合检查的成年人的听阈测定、 功能性聋与与器质性聋的鉴别、耳蜗及蜗后病变的鉴别、 听神经瘤及某些中枢病变的定位诊断
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是利用声刺激诱发潜伏期在
听力检查法
听力检查的目的(测试受试者听觉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听
力障碍程度,耳聋的类型,以及病变的位置)
听力检查的方法:主观测听
客观测听
➢ 主观测听(行为测听) : 音叉试验,纯音听阈及阈上功能测试,言
语测听……
客观测听: 声导抗测试,电反应测听,耳声发射……
? 如何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听觉生理
双耳交替响度平衡试验(alternate
binaural loudness balance,ABLB) ➢ 有重振
➢ 无重振
➢ 减振
听觉疲劳 听觉适应 病理性适应
音衰变试验(tone decay test,TDT)
纯音听力计测试 镫骨肌声反射音衰变试验
音衰变试验
1)纯音听力计测试法:选1~2个中频纯音作为测试声。 测试时先以听阀的声级连续刺激,受试耳能听及1分钟 为止。若1分钟之内即已不能听及,则立即提高5dB刺激, 直至同一声强连续听满1分钟.正常耳及传导性聋刺激 声的声级和听阀之间的差值为0~5dB,耳蜗性聋差值增 大,一般为10~25dB,30dB或>30dB属神经性聋。
盖莱试验(Gelle test ,GT)鼓膜完整者,
检查镫骨是否活动
方法
记录: (+)阳性 (-) 阴性 耳硬化或听骨链固定者为阴性
纯音测听
目前唯一能准确反映听敏度(听力损失程度)的行为测 听法。估计听觉损害的程度,对耳聋类型和病变部位 作出初步判断。
气导听阈代表中耳传音功能 骨导听阈代表内耳功能 听阈 足以引起听觉的最小声强 掩蔽(masking process) 平均听阈:将语言频率即500Hz、1000Hz和
神经性聋 蜗后听神经病变
包括重振试验 SISI 听觉疲劳和病理性适应 等
重振现象(recruitment phenomenon) 耳
蜗病变时,声强轻度增加却能引起响度的异常增大, 在临床上表现为听觉过敏现象,不能耐受过响的声 音。
Metz重振试验
同一频率纯音听阈和声导抗镫骨肌声 反射阈之间的差值为75db ~95db, ≤60db为蜗性聋重振;≥100dB为蜗后聋。
韦伯试验(Weber test,WT):又称骨导
偏向试验,系比较两耳骨导听力的强弱。 取振动的音叉柄底置于颅面中线,让患者 比较哪一侧耳听到的声音较响。
韦伯试验: (=)示无偏向,表示听力正常或两耳听力 相等
“ →患耳” 示偏向患耳(或耳聋较重侧), 表示该患耳为传导性聋
“→健耳” 示偏向健耳(或耳聋较轻侧), 表示该患耳为感音神经性聋
C型鼓室负压型
咽鼓管功能的鼓室导抗图 捏鼻鼓气法或捏鼻吞咽法 鼓膜完整(ETF-I) 鼓膜穿孔(ETF-P)
镫骨肌反射 人耳受到足够强度及足够刺激时间的声音
时或引起镫骨肌收缩声反射 阈值 用途
估计听敏度 响度重振 反射衰减试验 识别非器质性聋 周围性面瘫定位和预后等等
电反应测听
measurement)
原理
反映中耳传音系统和脑干听觉通路功能。
阻抗受三种因素影响:质量,劲度(弹性)及 摩擦力。
鼓室导抗测量法:通过测量外耳道压力变化的 声导抗值,图形为鼓室导抗图(tympanogram)
结果分析:曲线形状,峰压点,振幅,曲线的坡 度,光滑度。
A型中耳功能正常
As型低峰型 Ad型高峰型 B型平坦型
从耳廓、外耳道、中耳、内耳到听中枢的听觉传导 通路上,每个部分都有着特殊的生理意义。
音叉试验(tuning fork test)
音叉试验是门诊常用的基本听力检查方法之 一
优点 :器械简单,方法易行,初步鉴别耳聋性
质,可验证电测听结果的正确性
缺点 :不能准确判断听力损失程度
组成: 5个C调倍频程频率音叉
感音神经性聋
气骨导一致性下降
混合性聋
➢气导,骨导听阈皆提高 ➢有气骨导差
骨导听力曲线可在1000Hz或2000Hz区呈“V” 形下降,称卡哈切迹(Carhart ’s notch)。
典型卡哈切迹为 阈值提高15dB 左右
小结:
感音性聋 蜗性病变
10ms以内的脑干电反应,检测听觉系统与脑干功 能的客观检查。
40Hz听觉相关电位:40Hz AERP
:
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O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