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区域资源开发、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区域资源开发、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考查角度 1 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2015· 北京海淀区统考]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正在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研究发现,方便面产业的快速 发展已严重威胁到雨林中珍稀动物红猩猩的生存。下图为东南亚地区油棕产业链示意图。读图, 回答(1)~ (2)题。
(1)依据资料推断(
)
A.油棕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性原则 B.延续“刀耕火种”式农业,能避免雨林生态恶化 C.热带雨林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益 D.经济可持续与生态可持续相互矛盾,不可协调 (2)油棕产业链中( ) A.油棕种植业属小型自给自足农业 B.棕榈油榨取工业宜靠近原料产地 C.方便面生产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D.油棕产业链常形成综合性工业地域
答案 环保意识。 (2)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步伐;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改善能源消费
结构,大力推广沼气和省柴灶;加强对缓冲区的管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
解析
(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来分析,即分析时要体现出气候、地形、植被、土壤及河流等要素间
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从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 发育,地质条件复杂,作答时结合当地的地形、气候和地质作用等分析其形成过程。(2)要注意其与我国西 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成因的差异。本地区石漠化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薪炭不足,人类大量砍伐森林,而该 地区降水量大,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的。可根据此原因来分析治理措施。
中温带、亚热带边远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 山区 属干旱半干旱草原 区 海洋边缘地区 物种资源丰富 半湿润湿润丘陵地 区 属干旱、半干旱内陆 或春旱严重地区 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属湿润低平原,湖泊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 湖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 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
考查角度 4 湿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呼伦湖是中国北方数千里之内唯一的大泽,湖面海拔 539 米,面积 2 315 平方千米,最大水深 8 米,为 构造成因的半咸水湖。湖泊水域宽广,沼泽湿地连绵,湖体构造特殊,露出 30 余个泉点,有大量地下水的 补给。该湖为吞吐性湖泊,以“大活肥洁”著称,特别是湖水非常洁净,这与湖泊本身的自净能力强有关。 近年来由于气候干旱等原因,湖泊水位持续下降,水面减少约 300 平方千米,被称为“草原之肾”的呼伦 湖及周边地区正遭受着严重的环境危机。当地人为拯救母亲湖不遗余力,启动了 “引河入湖”工程,直接 从海拉尔河修建引水沟渠,将河水引入湖中。
考查角度 3 云贵地区(以贵州为例)的荒漠化及其治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云贵高原东部。气候温和湿润,年降水量 1 200 毫米左右,大 致以贵阳为界,以西的降水集中在夏季,以东的降水集中在冬春季节。境内山川、河流、溶洞、瀑布众多, 其中黄果树瀑布为亚洲第一大瀑布。贵州省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分布范围广,形态类型齐全;地质条 件不稳定,多地震等灾害,目前该地区石漠化现象十分严重。下图为贵州省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单位:米)。
2.水土流失成因的分析方法 首先,明确水土流失即是水流土失,是一种流水侵蚀、搬运的过程,伴随着搬运物的沉积过程。流水 侵蚀作用强,侵蚀面积广,深度大,土壤损失多,地表环境改变多。其次,明确水土流失的两大因素。 (1)自然因素。 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①地形:沟谷发育,陡坡;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 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 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强。 (2)人为因素。 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
第二步
审图,思考,联信息。
我的解答
(1)祁连山北麓的碎屑物质被河流 (石羊河和弱水)带至下游地区(阿拉善高原)形成大面积的
冲积扇和洪积原;在西北干旱的大环境下,近地面风 (西北风)再将冲积扇和洪积平原较细小的物质带离 原地,形成(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沙漠;并通过西北风(沙尘暴)将粉尘继续向东(东南)方向搬运;途 中受太行山、秦岭等山脉的阻挡,大量的粉尘被沉积在黄土高原。 (2)该湖区位于大陆内部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或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年降水量少;地处内流区,河流 径流量小,入湖水量少;太阳辐射强(光照强,日照时间长),故蒸发量大;多大风天气,加剧淡水蒸发。 (3)利大于弊。理由:黄河下游地势渐趋平缓,水流速度降低,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沿岸冲积平原和河 口三角洲,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耕地和肥沃的土壤。 弊大于利。理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导致大量泥沙涌入河流,使河道淤塞,河床抬高,形成“地上 河”,导致旱涝频发,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
(1)分析呼伦湖区周围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
答案 (1)水系发达;地势低洼;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层阻碍地表水下渗;冻融作用明显等。
(2)说明呼伦湖自净能力强的原因。 答案 (2)湖泊面积大,水量丰富;与多条草原河流、湖泊等沟通,湖水更新快;地处高纬地区,气温
低,对湖中浮游生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湖体构造特殊,露出 30 余个泉点,有大量地下水的补给,增加了 湖水的自净能力;湖水的含沙量小;盐度较高,对微生物生长有抑制作用。
方法归纳 1.陆地的沙漠和沙漠化形成原因分析方法 注意利用外力作用原理和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沙漠是岩石长期风化、侵蚀的结果,大面积干旱 的气候促成了沙漠的形成。植被破坏、大风天气加剧荒漠化。 干旱的原因有许多方面。沙漠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 例如南部非洲的卡拉哈迪沙漠。②深居内陆,海洋上的水汽难以进入,例如塔克拉玛干沙漠。 ③由于气压 分布,导致暖湿气流无法影响到,这个仅有一个例子,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南部边界上的塔尔沙漠。 ④常 年受干燥信风影响,又分为两个子原因,其一是信风来自内陆,缺少水汽(例如阿拉伯沙漠);其二是信风来 自海洋,但是越过高山后,从背风坡下来(例如阿塔卡玛沙漠)。⑤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导致的沙漠。例如索 马里沿岸的沙漠等。
(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描述黄果树瀑布的形成过程。 答案 (1)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地质条件不稳定,多断层发育,大量地表水沿裂隙下渗,
转为地下水,在流水侵蚀和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地下暗河、溶洞,上方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坍塌,黄果树 大瀑布显现出来。 (2)请你谈谈应如何治理云贵高原地区的石漠化现象。
解析
第(1)问,沼泽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从该区域的地质地貌条件、气候条件、水文条件等方面分析
回答。第(2)问,影响河湖自净能力的自然因素主要从水温的高低、水量的大小、水流速度的快慢、含沙量 大小等方面分析回答。第(3)问,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应从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水体含盐量上 升、水污染加重、地下水位下降、草地退化、气候恶化等方面回答。第(4)问,解决呼伦湖水位下降的措施 除“引河入湖”之外,还应当从水资源的统一配臵、制定法律法规、减少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提高水资源 利用率、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等方面回答。
考查角度 2 绿洲、荒漠与“生态裂谷” [2015· 山东高考]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 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B.风力侵蚀减弱
(3)简述湖泊水位下降对当地生态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 (3)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水体含盐量上升,水污染加重,影响原有生物的生存生长;导致草原
地下水位下降,草地退化严重,荒漠化加剧;气候恶化,干旱程度加剧等。
(4)针对湖泊水位下降问题,请提出除“引河入湖”之外的解决措施。
答案 (4)实行呼伦湖流域水资源的统一配置;制定法律法规,限制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提高水资源的 利用率,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等。
聚焦考点· 打造能力
重要考点 1 1.我国生态脆弱区分布及其原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点击观看 考点视频
2.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生态环境 问题 森林破坏 草原退化 湿地萎缩 生物多样性 锐减 土壤侵蚀 荒漠化 主要分布区域 东北、西南、华南林区 内蒙古、青海、 宁夏、新疆 三江低地、湖滨海滨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西北、华北半干旱区 自然背景 主要防治措施
大二轮
第一编
专题整合突破
第2部分 专题与热点
专题四
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 2讲
区域资源开发、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构筑网络· 明确考向
---------------【知识体系】-----------------
---------------【命题分析】----------------- 1.“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和湿地的破坏与保护”等生态环境问题是高考重要命题点。以区域分布 图为背景材料,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危害、成因与治理,今后仍是重要考查方向。 2. “各种资源的开发与跨区域调配”是今后高考重点关注的考点。 以区域图(世界、 中国)或重大事件(项 目)发生为背景,考查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这始终是高考重要的命题方向。
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早期的石羊河和弱水流域面积较现在大很多,是祁连山北麓的两大水渠。 相关研究表明, 阿拉善高原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中国黄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