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世代数基础1

近世代数基础1


S
1 p

gS
2 p
g
1
(其中S
1 p
,
S p2为sylow
p子群)
8.对{e}≠G,若 G 没有非平凡正规子群,称为单群。
9.交换群 G 是单群⇔ G Z p ,p 为素数。 10.阶数最小的非交换单群是 60 阶的 5 元交代群 A5。
第 8 页 共 29 页
近世代数基础
2.6 群在集上的作用
2.4 同态
第 5 页 共 29 页
近世代数基础
1.设群(G,·)和(H,×),φ 是 G 到 H 的映射,若对 x, y G 有
(x y) (x) (y) 则称 φ 是群(G,·)到(H,×)的同态。当 φ 是单/满射时称 φ 为单/满同态。φ 的像(G 的同态像)为 Im {(x) | x G} H ;φ 的核为 Ker {x G | (x) e,e为H的恒等元} G 。当 φ 为满 同态时 Imφ=H;当 φ 为单同态时 Kerφ={e}。
是双射,且 (1) S T (S) (T ) (2) S G (S) G (3)若 S G 则 G / S G /(S)
2.5 有限群 设有限群 G 的阶为 n,子群 H、元素 a 阶为 m。
1.m|n 且 an=e。 2.设 H 在 G 中不同左陪集的个数为[G:H],称[G:H]为 H 在 G 中的指数,则 n=[G:H]m, 即|G|=|H|[G:H]。若 H G,则|G/H|=t,即|G|=|H||G/H|。
(x y) (y) (x) 则称 φ 是群(G,·)到(H,×)的反同构,称群(G,·)反同构于(H,×),记为 (G,) 1 (H ,) 。反同构关 系具有对称性。
第 2 页 共 29 页
近世代数基础
2.2(群 G 的)子群
1.元素 a 的阶|a|:|a|是使 an e 成立的最小正整数 n。若 n 不存在,则|a|=∞。 注:一般 ab≠ba,但|ab|=|ba|。 2.中心元 a:对 x G有ax xa 。中心元的逆元是中心元,单位元是中心元。记 G 的中 心元全体为 C,是 G 的子群,称为 G 的中心。 3.设 H 为 G 的非空子集,若满足 (1) H H H ,即a,b H有ab H (2) H 1 H ,即a H有a1 H 则称 H 为 G 的子群,记为 H<G。 注:平凡子群:G 和{e}。真子群:不同于 G 的子群。 4.子群的性质 (1)设 H<G,则 G 的运算·也是 H 的运算,且(H,·)也是群。
m
m
若 M 只有一个 G-轨道,即∀m∈M,M=Om,即∀m,n∈M, ∃g∈G,m=gn,称 M 为传递 G-集。
对传递 G-集 M,∃H<G 使 M G / H 。
第 10 页 共 29 页
6.对 S⊂G,定义 N(S)为 G 的正规化子:
N(S) {g G | gSg 1 S}
则 S N<G。若 S G,则 S=N。 7.Sylow 定理:对有限群 G,|G|=psm,(p,m)=1,p 为素数,则
(1)G 中存在 np 个 sylow-p 子群,即阶为 ps 的子群,且 np|m,np≡1(mod p)。若 np=1 则该子群 为 G 正规子群。 (2)G 中所有 sylow-p 子群彼此共轭,即∃g∈G 使
则 H 有 G-集 G/H。 3.对 G-集 M,m∈M,定义 m 的 G-轨道
m 的对称群
Om {gm | g G}
是 G 的子群,且有
Sm {g G | gm m}
第 9 页 共 29 页
近世代数基础
| Om | [G : Sm ], M Om ,| M | | Om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第二同态定理
G/H G
第 6 页 共 29 页
近世代数基础
对满同态 : G G Im , H Ker ,令 L(G, H ) {N | H N G} L(G ) {N | N G}
则 : L(G, H ) L(G ), S (S) {(s),s S}
第 7 页 共 29 页
近世代数基础
3.对 n 阶循环群 G, m | n , H G, a G , | H || a | m 。
4.对有限交换群 G,|G|=n=pm,p 为素数,则 a G ,| a | p 。
5.对有限交换群 G,则 m | n | G | , H G , | H | m 。
近世代数基础
近世代数基础
第二章 群
2.1 群
1.设·是集合 S 的一个二元运算,若满足 (1)对·封闭,即 a,b S有a b S (2)结合律,即 a,b,c S有(a b) c a (b c) 则称(S,·)为半群。若还满足 (3)有单位元 e,使 a S有a e e a a 则称(S,·)为幺半群。若还满足 (4)有逆元,即 a S,b S使a b b a e 则称(S,·)为群。若还满足 (5)交换律,即 a,b S有a b b a 则称(S,·)为交换群(Abel 群)。 注:I.可以证明群中的单位元和逆元都唯一。群的定义中可以只要求有左单位元和左逆元(或
第 1 页 共 29 页
近世代数基础
右单位元和右逆元)。 II.对半群 G:G 是群⇔ a,b G,方程ax b, ya b在G内有解 2.有限群 G:G 中元素个数是有限的,其元素个数称为 G 的阶|G|。 3.同构(双射同态):设群(G,·)和(H,×),φ 是 G 到 H 的一一对应,若对 x, y G 有 (x y) (x) (y)
第 4 页 共 29 页
近世代数基础
7. 商 群 G/H 为 正 规 子 群 H 的 左 陪 集 群 {aH | a G} , 也 可 是 右 陪 集 群 。 运 算 为 aH bH abH
2.3 生成元集、循环群
1.n 元对称群 Sn,Sn 中所有偶置换全体称为 n 元交代群 An,|Sn|=n!,|An|=n!/2。 2.循环群〈a〉:由一个元素 a 生成的群,是交换群。 有限生成群:由有限个元素生成的群。 3.循环群的分类 (1)若|a|=n<∞,则 a {ai | i 0,1,...,n}同构于 Zn (2)若|a|=∞,则 a {an | n Z} 同构于整数加群 Z 4.子群相关 (1)n 阶群 G 同构于 Sn 的一个子群 (2)群 G 同构于变换群 T(G)的一个子群
5.生成元集 (1)G 中含集 M 的最小子群称为 M 在 G 中生成的子群,记为〈M〉。 (2)设 M⊂H,H<G,〈M〉=H,则称 M 是子群 H 的生成元集。 (3)设 M⊂G,〈M〉=G,则称 M 生成 G,且 M 是群 G 的生成元集。 6.正规子群和特征子群 (1)G 的内自同构记为 Ta:Ta(x)=axa-1,内自同构群记为 Inn(G)。则 Inn(G)为 Aut(G)正规 子群。 (2)正规子群 H:H 在 Inn(G)作用下保持不变,记为 H G。特征子群 H:H 在 Aut(G) 作用下保持不变。特征子群是正规子群,但正规子群不一定是特征子群。平凡子群是特征 子群。交换群的子群都是正规子群。 (3)特征子群具有传递性,即 G 的特征子群 H 的特征子群 K 是 G 的特征子群;正规子 群不具有传递性,即 G 的正规子群 H 的正规子群 K 不一定是 G 的正规子群。 (4)H 是正规子群⇔ a G, aH Ha;M G, MH HM 称 aH 为 H 的左陪集,Ha 为 H 的右陪集。
1.群 G,集合 M,运算 G×M 到 M,即
g G, m M , g m M
且满足
g1, g2 G, m M , g1 (g2 m) (g1g2 ) m 单位元e G,m M , e m m
称 M 为左 G-集。此运算也可以是 mg,gmg-1(共轭作用)等。 2.群 G 本身也是 G-集,因 g1, g2 G, g1g2 G 。对 H G ,定义 G/H 上的作用 g×aH,
反同态:(x y) ( y) (x) 2.同态将单位元映成单位元,逆元映成逆元,即
(e) e,(a1) (a)1 3.设 φ 是群 G 到 H 的同态,则 Im H ; Ker G 4.第一同态定理 (1)对群 G 的正规子群 H, : G G / H , g gH 是 G 到商群 G/H 的满同态,称 φ 为 自然同态。 (2)对满同态 : G G Im ,令 H Ker ,则有
(2)设 Hi<G,则 H Hi 是 G 的子群。
i
(3)设 H<G,K<G,则 I. H K H K {e}
第 3 页 共 29 页
近世代数基础
II. (H K) G H K或K H III. HK G HK KH 其中 HK {hk | h H , k H}
则称 φ 是群(G,·)到(H,×)的同构,称群(G,·)同构于(H,×),记为 (G,) (H ,) 。此时逆映射 φ-1 是 H 到 G 的同构。
注:I.同构关系具有传递性、对称性。 II.同构映单位元到单位元,逆元到逆元。 4.自同构:群(G,·)到自身的同构记为 ϕ。(G,·)的自同构全体记为 Aut(G)。 5.反同构:设群(G,·)和(H,×),φ 是 G 到 H 的一一对应,若对 x, y G 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