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静脉输液技术(外周及中心静脉)
静脉输液技术(外周及中心静脉)
留置期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1)
并发症 导管相关 性感染
表现 局部皮肤红斑、触 1. 痛,有渗出物; 渗出物、导管或血 细菌培养细菌培养 2. 阳性; 3. 无明显原因的发热、 寒战、头痛、恶心、4. 高通气等; 严重时出现休克。
处理 对可疑病例行导 管细菌培养,阳 性者更换导管; 直接更换导管; 使用感染菌敏感 的抗菌素治疗; 根据个案情况具 体处理。
更换敷料
自下向上拆除原有敷料 检查穿刺点有无红肿、渗出、导管刻度、导管有无损坏, 皮疹等等。
再次洗手,打开无菌换药包。
用酒精消毒皮肤三次(避开穿刺点),直径达20cm 碘伏棉球清洁三次(以穿刺点为中心) 待干(确保敷贴粘贴得更牢
只能抽不能推 堵塞导管的再通 堵塞原因:血凝、药物沉积 堵塞程度:不完全 表现:输液速度减慢,但是仍可入液 处理:速度减慢的初期 ——及时用生理盐水脉冲方式冲管脉 冲冲管无法 缓解
穿刺点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 2~3厘米,股动脉搏动的内侧1厘米, 针与皮肤呈45°角,对准对侧耳进针。
腹股沟韧带 耻骨结节
股管
股神经 股动脉 股静脉 缝匠肌 内转长肌
ARROW 中心静脉导管 独特的四大专利设计
由尾端置入导丝的蓝空针
有良好手感的导丝推送架
特殊聚脲胺酯材质的导管
一体化蓝色柔软尖端设计
– 神经损伤
– 导管位置放置错误 – 气胸、血胸
急性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
并发症 表现
处理
1.
预防
1.
空气栓塞
原因不明的突然缺 氧或心血管障碍; 肺部水泡音,肺高 压,呼吸困难; 中心静脉、肺动脉 压力升高,胸痛, CO降低,低血压; 病人出现烦躁、意 识淡漠或昏迷等精 神症状。
检查导管是否有 破裂或漏气;
*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 股静脉穿刺置管术
选择RIJV穿刺优于LIJV
a. RIJV与无名静脉和上腔静脉几乎成一直线
b. 右侧胸膜顶低于左侧
c. 右侧无胸导管
穿刺部位的选择(1)
穿刺部位 颈内静脉
优点 血管较粗,易于定位 和穿刺; 到腔静脉的距离短而 且直(右侧); 并发症少。 血管较粗,易于定位 和穿刺; 急救时有优势。 大血管,流量大; 容易覆盖穿刺部位; 对病人限制少;
多种规格的ARROW导管
单腔导管 双腔导管
三腔导管
ARROW
g+ard
TM
导管
专为降低院内感染而设计
留置时间
建议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 以不超过7天为宜
抗感染导管留置时间为21天 (药物有效成份释放为21天)
●
一.穿刺前准备
操作方法
a. 自身规范洗手
b.家属谈话和签字
二.物品准备 a.静脉穿刺包:手套、消毒用品、注射器、 含肝素的生理盐水、局麻药 b.深静脉导管
1.
预防 避免采用过硬或尖 端锐利的导管; 采用尖端经过柔软 化处理的导丝; 避免导管插入过深; 尽可能从右侧插管; 确保导管固定。
2.
3. 4. 5.
导管断裂 形成栓子
穿刺点液体渗漏; 心肺表现,如气短; ECG异常; 导管功能不正常。
拨除导管; 用带钩的导管、骨 篮、内镜或手术方 法去除栓子。
穿刺技术的革命: 1953年,瑞典放射学家 Seldinger 首创了经皮动 脉穿刺导丝引导插管动脉造影法,成为介入放 射学的基本操作技术。 之后被ARROW逐渐引用至深静脉置管甚至 PICC外周置管操作过程。
静脉输液技术变化
不锈刚细针 留置针 中心静脉输液导管 PICC
合理选用器材
1.
2.
插管失败时,将导 管连同穿刺针同时 拨出; 用 10cc 以 上 注射 器 清除导管内血栓。
急性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3)
并发症 穿刺进入 动脉
表现 注射器内的回血呈现 鲜红色; 回血有搏动; 皮下血肿形成。
1.
处理 立即拨出穿刺针, 并在穿刺点加压 5~10分钟; 加压包扎; 监测生命体征。
二、体位 a. 去枕平卧,头转向对侧 b. 肩背部垫一薄枕,取头低位10°~15°
C. 穿刺侧大腿外展、外旋30~45°
三、消毒、铺巾
四、检查导管和冲管
四、局麻定位 a. 1% procaine or 1% lidocaine 3~4ml
b. 试穿,探明位臵、方位和深度
五、穿刺臵管
ARROW(1)
缺点 病人不舒适; 覆盖较困难; 穿刺点易被污染; 气切病人不合适; 离颈动脉近。 限制病人运动,易于形 成血栓和感染; 可能穿入股动脉; 覆盖困难。 与肺尖近,易于造成气 胸; 靠近锁骨下动脉;
股静脉
锁骨下静脉
穿刺点-颈内静脉
方式一: 在胸锁乳突肌与颈外静脉交点上缘进 针,针头指向骶尾,向前对准胸骨上 切迹,针轴与矢状面及水平面呈45° 角,在2.5~3厘米左右的深度内应能进 入颈内静脉。 方式二:
护理常规 • • X光检查--插管成功后,常规做放射线检查,以明确 导管尖端的位置。 脉冲冲管--导管在留置病人体内时,一定要保持导管 通畅。每次输液/抽血等处置后,用肝素生理盐水2~3毫 升冲洗导管内腔。 正压封管--每日输液毕用0.4%构椽酸钠或10-1000u/ml 肝素溶液6-8毫升封管,注意边注射边退针使导管全程均 注有抗凝剂。
1.
预防 严格无菌操作技 术; 无菌纱布或敷料 覆盖穿刺部位, 并按时更换; 及时拨除导管; 使用抗感染导管; 有效固定导管; 注意输液器材和 液体未受污染。
2.
3. 4. 5. 6.
严格的无菌操作及认真 的护理,在预防导管感 染中起重要作用!
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
护理原则:严格按照无菌术操作。
神经损伤
呼吸困难,声音嘶哑,1. 末稍感觉异常; 瞳孔收缩,眼睑部分 下垂,眼球内陷。
急性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4)
并发症
导管位臵 放臵错误
表现
输液时耳或颈部有疼 痛感; 中心静脉压不正常; 穿刺点有液体漏出; 可能导致心律失常。 呼吸时疼痛,胸壁运 动幅度变小; 呼吸音减弱; 呼吸困难; 心律失常; 缺氧,严重时休克; X线表现。
第二个里程碑:
1952年法国的Au-baniac介绍了锁骨下静 脉置管的方式,自此以后该方法得到大量应用。 1968年,Dr.Stanley Dudrick成功的使 用此方法輸入TPN,也因此刺激中央静脉输液 治疗的蓬勃发展。
除了锁骨下留置导管的方法(CVP),后來又 出現了通过胸壁皮下组织埋藏导管的方法,这 种导管就是Broviac导管,最初这种方法是用 于儿童。后來不久又发展了适用于成年人的导 管叫Hickman导管。使用Hickman-Broviac 导管可以长时间给予输液治疗。 1980年代研发出全植入的系統(Port),俗 称人工血管,使得中央静脉导管又向前迈进。
ARROW (2)
ARROW (3)
ARROW (4)
ARROW (5)
ARROW (6)
六、固定
粘贴,缝线
中心静脉插管并发症
• 急性并发症 – 空气栓塞 – 心包填塞
• 留置期并发症 – 导管相关性感染 – 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 – 胸腔积液、血管损伤
– 导管断裂形成栓子
– 穿刺进入动脉 – 心律失常
ARROW Raulerson蓝空针
尾端臵入导丝—— 避免常规方法容易产生的气栓和出血
优秀的导丝及推送架
增加手感的突起—— 使推送导丝更加便利 ―J‖形柔软尖端—— 不损伤血管内壁
特殊聚脲胺酯材质
特殊聚脲胺酯材质—— 1.血栓难以在导管壁形成 2.对血管内皮的刺激最小
蓝色柔软尖端
蓝色柔软尖端—— 不损伤血管内皮
使病人处于头低 脚高的左侧仰卧 位,并给予 100% 的氧气; 心外按摩使气栓 离开肺动脉瓣; 右心室抽气。
2.
插管前教育病人合 作,在插管或换管 过程中避免深呼吸、 咳嗽,必要时给予 镇静药; 采用防止气栓形成 的穿刺方式;
穿刺过程保持病人 头低脚高的仰卧位; 插管前检查导管是 否破损,并排空导 管内的气体; 拨管后用纱布覆盖 穿刺点24~72小时。
pH和渗透压
病人血管情况
病人偏好
深静脉置管术
● 概述
概念 经体表穿刺至相应的静脉,插入各种
导管至大血管腔内或心腔。利用其测定各
种生理学参数,同时也可为各种治疗提供
直接便利路途。――仍是重症病房、大手
术和救治危重病员不可缺少的手段。
适应证
治疗 a. 外周静脉穿刺困难 b. 长期输液治疗 c. 大量、快速扩容通道
2.
3.
3.
4.
4.
5.
急性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2)
并发症 心包填塞
表现 胸部或上腹部疼痛; 1. 心音遥远,外周供血 2. 不足,ECG异常; 呼吸困难,气短,可 能出现呼吸性碱中毒; 病人出现烦躁、意识 淡漠或昏迷等精神症 状; 胸部X线证据。
1. 2.
处理 病人进行气管插管 或气管切开; 心包引流。
1. 2. 3.
处理
改变病人体位; 加快输液速度; 重臵导管。
1.
预防
术后X线确认导管 尖端在正确位臵; 固定好导管,防止 留臵过程中移位。
2.
气胸血胸
1. 2.
给氧; 胸腔引流;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