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人际交往汇总
心理学堂
(2)情感交流功能
人是感性的动物,在交往的过程中伴 随情绪体验。情绪体验一般表现为两 种情感状态:一是情感共鸣,二是情 感排斥。情感共鸣有利于人际关系的 建立和发展;情感排斥则会引起人际 关系的疏远或中断。
心理学堂
(3)行为调节功能
交往过程中,人们根据交往对象 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和反应不断 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社会 群体和交往对象的期望。
心理学堂
2.人际吸引规律
接近律
相悦律
互惠律 互补律
相似律
心理学堂
(1)接近律
一般来说,时空距离越接近,人际吸引的可 能性越大,尤其在交往的早期阶段更是如此。 另外,时间上的接近,如同龄、同期毕业等, 也易产生相互吸引。但是,接近因素只是建 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利用的因素,不是主 要的影响因素。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 一因素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小。
人际交往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一个人只有将自身置于社 会背景之中,通过将自己与别人进行比较才能确立自己的 价值。所以,人需要了解别人,也需要通过别人来了解自 己。因此,人需要同别人进行交往,需要同别人建立并保 持一定的人际关系。
心理词典——社会化 成长烦恼——她们离我很远
心理学堂
心灵鸡汤——井底之蛙的故事
心理学堂
(4)互补律
当双方的个性或需要及满足这些需要的途径正好成为 互补关系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互相补偿的范 围主要包括能力特长、人格特征、利益需要以及思想 观点等几个方面。美国心理学家克克霍夫(1962)等 人,对已存在恋爱关系的大学生研究影响他们相互吸 引的因素。结果发现:对短期的伴侣来说,推动吸引 的动力主要是彼此相似的价值观念,而驱使长期伴侣 发展为更密切关系的动力主要是需要的互补。
心理学堂
心灵鸡汤——精心准备的演说辞
曾担任过英国首相的丘吉尔,第一次出席议会 时,为了充分引起大家的注意,树立自己的形 象,不顾新议员首次出席会议不许发言的规定, 精心准备演说辞,并反复推敲背诵,达到倒背 如流的程度。结果他以字字珠玑的绝妙演说, 使众议员拍案叫绝,忘记了新议员没有发言权 的规定,他也因此声名大振。
心理学堂
心理词典——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讲,是 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通过自身 与社会的双向互动,逐步形成社会心理 定向和社会心理模式,学会履行其社会 角色,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性的人并不 断完善的长期发展过程
心理学堂
成长烦恼——她们离我很远
案例描述:某医学院校的大一新生小周,刚进入大学时还很兴奋,不久 就发现自己很孤独寂寞,想念家人和原来的朋友。她现在没有一个谈得 来的朋友,和宿舍同学也格格不入,宿舍同学爱谈的话题,在酷爱学习 的她看来是无聊没意思的。因此,她感觉和她们距离很远,说不上话。 在中学,心里有烦恼可以向父母和好朋友倾诉,现在身边没有一个可以 倾诉的朋友。她宁愿自己一个人去教室学习、去食堂吃饭。
信息交流功能
情感交流功能 行为调节功能
心理学堂 (1)信息交流功能
这是人际交往的首要功能。人们可以 通过与他人的广泛交往,更新自己的 知识储存,才能收集、捕捉、筛选到 对自身发展有意义的新信息,从交往 中获得的信息具有内容更广泛、渠道 更直接、速度更迅速等特点。
心理学堂
心灵鸡汤——分享
英国作家萧伯纳说过:“你我是朋 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 后仍然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 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 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 甚至多于两种思想。”
《自助与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医学版)》
第七章 走出孤独的围墙 ——人际交往
心理学堂 一、人际交往与人际吸引
1.人际交往定义
人际交往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交流 而非只是信息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的动态交流 过程;是一个独立世界与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独 立世界之间不知何时,一只青蛙不慎落入了黑暗潮湿的枯井里,为此人们有了一 句成语“井底之蛙”。可是谁也不知这只青蛙在这黑暗阴森的井底呆 了多久。人们只是嘲笑它,没有人会看到它的孤独与寂寞。它每天夜 里都在做着同一个梦,那便是跳出这深井,来到五彩缤纷的世界。但 它没有翅膀飞不出去。不过,这只青蛙也有梦想,有向往。希望对它 来说是渺茫的。唯一能使这只青蛙兴奋的是看着只有不到一平方米的 天空,它耐心地等待着蝴蝶、大雁、小鸟,还有一些从来没见过的动 物出现在它的视线里。看着它们在天空中一闪而过,它无法将时光倒 流再重新看一遍。终于黑夜的降临让它感到了快乐,在这只青蛙看来, 夜晚的天空长满了眼睛。空中的星星在向它眨眼睛,它目不转睛地看 着星星。它觉得天空中总有一只眼睛属于它。
心理学堂
3.人际交往的作用
31 人际交往是身心健康的需要。
金盛华等研究了当今中国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的关系,统 计结果显示:人们的人际关系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密 切关联、相互影响的,人际关系高度影响身心健康,但其 对于心理健康的影响,比之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更大。
心灵鸡汤——井底之蛙的故事
2 人际交往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必经之路。
案例分析:大一新生初入陌生的环境,开始过集体生活,这时候他们的 人际交往比中学复杂得多,一部分同学还沉浸在过去的交往模式,没有 认识到大学交往的新特点。针对此点,大学生需要认清大学交往的新特 点,学会交往。
心理学堂 (二)人际吸引
1.含义和过程
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 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心理学堂
(2)相悦律
个人的长相、穿着、仪态、风度等,都会影响人们彼此 间的吸引力,尤其在第一次见面时,仪表因素占重要地 位。国外有人研究了约会中异性外貌吸引的情况,理斯 林和李维斯研究发现,对方外貌吸引力和是否第二次与 之约会的相关系数为89%。泰塞和布洛第研究发现的相 关系数为69%。爱美是人的天性,美丽的外貌、良好的 风度能使人感到轻松愉快,构成一种美的酬偿。
心理学堂
(3)相似律
“情投意合” “惺惺相惜” “物以类聚”等都说 明了相似的人易结交成友。人与人之间相似的地 方越多越相互吸引。所谓相似,是指交往双方在 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教育水平、 职业、籍贯、兴趣、信念、价值观、态度等方面 的共同程度。相似性的消极性在于在一定程度上 限制了人们交往的广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