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人际关系

第七章 人际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概念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沟通、心理交往,它包括两方 面的含义。从动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指人与人
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质的交换。从静态的角度说, 人际交往指人与人之间已经形成起来的关系,亦 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人际交往也称大学生人际沟通,是指大学 生个体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和
误解二:真实表达自己,会很容易受到伤害。
真实表达自己确实会有一定的冒险性,万一别人不喜欢,
会怎样呢?其实,人家不喜欢你的表达内容,并不代表不 喜欢你这个人,即使遭到某些人的拒绝否定,也不代表你 没有价值。 许多人受伤害的原因就是把个人价值完全建立在别人对自 己的态度上。如果一个人的价值完全依赖他人的评价,那 么他就像个玩偶,把自己的尊严、自信都交给别人操纵, 要看很多人的脸色,没有安全感。 别人的评价对我们也有意义,但是自己的价值还是要建立 在自我肯定与接纳的基础上,事实上你也没有办法讨每一 个人的欢心,因为人们的喜好本身就有差异。
健康的人际交往模式
我也——你也好,我行——你也行。
人生观——“生命是有价值的”
“父母”能够平等交流,互相认可。自我悦纳,
相信自己被这个世界认可的,同时认可他人,承 认他人的存在与价值。
二、人际关系的心态类型
一般把人际交往的心态类型分为四种,它们极大影响着一
个人的人际交往状况: 1.我不好——你不好。 这种类型的人相当消极负面,看不起自己也看不起别人。 例如,看到别人为了成功而努力,他也会心动,但很快就 会觉得:算了,我不是那块料。还会批评他人:也不看看 你是什么水平、什么德性,居然想成功!如果别人成功了 ,他也会说:谁知道是不是走后门得来的,这种小人! 这类人的世界只有灰色与黑色.常懊悔,责备自己与他人 ,快乐和幸福与他无缘,因为他常常害怕开心一点就会失 望。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也看不到别人的亮点,发出来的信 息常让人难受,久之少有人愿意与他交往。
事实上,每个人都会感到孤独,都曾有过孤独感 ,孤独是人存在的感受标志,适当的孤独能使人 更好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 但感到孤独的时间过长,或者孤独感特别严重, 如“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的弃儿,存在与否没有 任何意义”就不好了。
(二)人际冲突
大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如果在交往中,又缺乏
基本的尊重和理解,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苛求 、挑剔、猜疑别人,甚至讽刺挖苦他人,有了误 会不沟通,有了冲突不忍让,甚至采取报复措施 ,不仅伤害了别人,而且伤害了自己,造成内心 的痛苦,甚至有人还钻进了牛角尖,难以自拔。
误解四:冲突只有破坏性,所以千万要避免。 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冲突? 一般来说,双方意见不同但各执己见、互不相让时,渐渐
的不舒服的感觉,如生气、不满等越来越强烈,最终导致 冲突这种沟通方式产生。 表面上看它似乎是对彼此关系的极大伤害,但是,如果深 入地从能量学及沟通学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它其实是一 种将肤浅关系转入深度真实的契机。 所以,换个角度,冲突如果处理恰当,会变成一种财富。 有时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经常吵架的夫妻反而更恩爱 .其实就是在吵架中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让对方了解 了自己。否则,忍受下去,让对方误会自己很开心,于彼 此关系无益。
(四)不会交往(心态造成的问题)
理想化带来的失落:刚入校的大学新生大都有强烈的人际交
往欲望,但又常常对人际交往的追求往往带有较浓的理想色彩, 以友谊的理想模式为标准来衡量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导致高期 待与高挫折感并存。 沉溺过去阻碍现在的交往: 部分大学生经常津津乐道于过去 的交往,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却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从而 阻碍了自己与他人的交往。 消极等待影响人际交往的积累: 部分大学生不懂得交往在于 平时的交往积累,总希望别人主动与自己交往,而自己总是处 于被动地位,使别人感到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不能使 自己受益,这种交往就会终止。

讨论: 你遇到过以下情境吗?

情境二: 我是宿舍长, 每次查宿舍卫生我都很烦.
宿舍里有个同学不爱叠被子,开始时提醒他还行, 后来他急了, 帮他收拾又不高兴, 好象我和他之 间除了搞卫生就没有别的事情. 我很无奈, 我真 不想这样.

严重自卑的人因担心被别人瞧不起,不
敢与人交往; 缺乏交往技巧,因担心自己不会说话, 不敢与人交往; 曾经被人拒绝的人因害怕再次被拒绝, 不敢与人交往; 更有人因追求完美、思虑过多,不敢与 人交往。 缺少人际交往久而久之造成心理封闭。
(五)沟通不良
大学是以集体生活为特征的,同学和室友分别来
第七章
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曾说:“假如一个人独自升
天了,他看到宇宙的大观,他看到群星灿烂,但 他并不会感到快乐,他必须找到一个人,述说他 所见的奇观,他才快乐。”
美国卡内基工业大学对10000人的个案记录进行分 析,结果发现智慧、专业技术和经验只占成功因
素的15%,其余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误解三:一定要面带微笑掩饰隐藏自己的不愉快情
绪。 谁敢说自己从来不生气?生活中存在不愉快是难免 的,假如心情很糟糕还在每一刻辛苦地装作若无其 事,自己很累,别人也不知情,会造成许多猜忌、 误会,而且忍耐是有限度的,突然爆发的冲击力更 大,最后很可能损害身心健康,伤人伤己。 所以,恰当表达生气等负面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三)人际关系失调
主见变成了偏执己见,心直口快变成了
不注意隐私„„ 有些大学生常有这样的苦脑:自己对同 学朋友坦诚相见,又乐于助人,可在人 际交往中却常常受到伤害,为什么优点 也能影响人际关系? 其实,并不是优点本身有错,而是表现 优点时不注意小节、忽视了群体等原因 造成的。
(四)交往恐怖
自全国各地的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不同民族, 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风俗、习惯、语 言、性格、爱好等方面不尽相同,造成有些大学 生虽有良好的沟通愿望却适得其反,而引起误解 ,想解决却又不得其法,造成心理障碍。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常见问题
(一)不敢交往 害羞 紧张 焦虑 自卑
与人交往时显得特别紧张,心跳气喘,面红耳赤
阻碍人际交往的三种模式
(1)我不好——你好,我不行——你行。 人生观——“我的生命没有价值” “父母”武断、否定、斥责,自卑、畏缩、沮丧 ;是自卑和抑郁症的典型态度。 (2)我好——你不好,我行——你不行。 人生观——“你的生命没有价值” “父母”的惩罚让孩子认为父母无能,也就是压 不服,孩子觉得自己是受害者,不相信别人,把不幸归罪 于别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别人利益,是怀疑者 和独断者的典型态度。 (3)我不好——你也不好,我不行——你也不行。 人生观——“生命本身毫无价值” “父母”表达词不达意并对孩子处罚,养成他抱仇 视态度,认为人世险恶,世界是灰暗的,充满罪恶、混乱 和不幸。
如果你是 “我”, 或者你是情境中的 “对方 ”, 感觉一样吗?

三、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

四、人际吸引的规律
你知道什么因素影 响人际吸引力吗?
1.接近性吸引 “远亲不如近邻”
2.相似性吸引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六、人际关系中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效应
最具吸引力的是:
第一位:才能出众但有错误的人 第二位:才能出众但没有错误的完美者 第三位:平庸但没有错误的人 第四位:才能平庸而犯同样错误的人
从结果可见:小的过错会使才能出众的人吸引 力更增一层。
调查研究表明:
大学生最喜爱的个性品质前十位是:
真诚 可信 诚实 聪慧 理解 可依赖 忠诚 有头脑 真实 体贴
二、人际交往的心理误区及调适
摆脱狭隘的自我——“自我中心”心理指导
五个常见 心理误区 及调适
昂起你的头——克服自卑
嫉妒心理指导——真诚地祝愿
相信别人——猜疑心理指导
大胆地往前走——克服羞怯
良好的人际交往模式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柏恩(E Berne)提出
的人际沟通的PAC理论,又称相互作用分析理论。 根据这个理论,可以了解每个人心理上有三种自 我状态: 父母自我状态(P)——专断与包容、关怀。如“ 一定要„„”、“应该„„” 成人自我状态(A)——明智、理性、重视思考。 如“我个人的看法„„”、“我认为„„” 儿童自我状态(C)——自发的、冲动的与服从。 如“我喜欢„„”、“我就要”
(三)不善交往(缺乏人际交往知识)
不善长交往的常识:在交谈的过程中显得过于 生硬、书生气太足,木讷,心存感激不会讲出, 而在当时却不能使人理解。 不注意把握沟通的方式:如在劝说他人、批评 他人、拒绝他人时不讲究艺术。 不懂得人际交往的原则:如开玩笑不注意场合, 不懂得给人留面子,或出言粗鲁伤了对方的自尊 心 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习俗
讨论: 你遇到过以下情境吗?

情境三: 我是班委, 每
次班里组织活动时, 总 是有些同学不积极参加, 催的紧一些, 大家又不 愿意 . 我热心为大家服 务, 难道不对吗?

讨论: 你遇到过以下情境吗?
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境吗?
通常情况下你是怎样处理的?效果怎么样?
知识等信息的过程。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1.多元的人际关系网络
2.多层次的人际交往方式
3.多方面的人际冲突

讨论: 你遇到过以下情境吗?

情境一: 我们宿舍的同学相处挺好,可大家的生活
习惯不太一样, 有的同学睡得比较晚,或者上网, 或者与与同学闲聊,我躺半天都睡不着,每天一直 要等到他们也休息才行. 我又习惯早起, 天天昏 昏沉沉的.
吊桥实验
8、互动论
如果交往中仅一方主动而得不到对方的回应,交
往无法长久。 在互动的过程中,才能表达,才能使彼此了解, 令交往充满活力。
9、交换论:
投桃报李、礼尚往来是中国人的习惯,这里并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