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标点符号使用常见十误区(2010-02-24 17:17:59)一、句式理解不清1、如何搞好堤防建设?怎样理解“豆腐渣”工程?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2、我不知道家里人为什么要把我送到书塾里去?3、他问老人的儿子是干什么的,住在哪里?4、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
5、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在参观完长城后,都说长城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有些语句虽然有疑问代词或疑问格式,但整个句子并不是“发问”,而是“陈述”,所以,例句1中两问号应改为逗号,例2、例3中句末问号应改为句号。
而例4和例5两句则是把陈述句和感叹句混淆了,所以,例4中的句号应改为感叹号,例5中的句号应改为句号。
二、冒号使用不规范6、“下次决不了,决不了!”箍桶匠叫着:“你瞧就是,可怜的太太!”7、“我并不愚蠢呀!”这位官员想:“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8、“啊,是的,”他说:“如今我不再在舞台上演戏了。
”9、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可见荔枝的妙处。
10、愚蠢的特务鉴别了两个钟头,结论是:“笔迹相同”,就断定是许晓轩写的。
11、鲁迅先生说:“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也是松树风格的写照。
12、一次又一次研究表明,金钱的占有量不是幸福与否的标准,而且从来也不是。
13、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大家都懂得:冒号有提示下文之意,放在引话前面,“某某说”、“某某想”之后要用冒号,插在引话中间,则通常不用冒号,而用逗号。
例6、例7、例8中的冒号均应改为逗号。
引文如果是全部引用,则引文前应加冒号,如例9中“句”字后应加上冒号;如果是部分引用或虽引用全句,但只把引文作为一句话中的一部分,则引文前的冒号应去掉,如例10、例11中的冒号就应删去;如句中有提示、解释或总结上文之类的词语,则应在这类词语前或后加上冒号,如例12中的第一个逗号应改为冒号,例13中第二个逗号应改为冒号。
三、点号、标号及提示性文字间重复14、婆婆的手更紧地握住了孩子的小手……。
15、校乒坛三剑客:——李晓东、王刚、魏凯在一起切磋球艺。
16、参加物理兴趣小组的有肖华、李威……等17、同车的人告诉她前面的村庄林潭——就是护驾垛。
省略号后面一般不另加点号(有些特殊的问句或感叹句用了省略号之后仍要加问号或感叹号的除外,如:“难道你觉得……?”“这未免……!”);省略号和“等”“等等”都可以表示列举省略,通常两者不能同时使用;冒号和破折号以及“即”“就是”等词语都有提示下文或解释之意,故一般不同时使用。
故例14中句号应删去,例15、例16、例17中均应两者去其一。
四、一个句子用了几个句末点号18、吃过了吗?你们这些新同学。
19、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20、我问那个卖牡蛎的:“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21、多么诱人啊!小树林里的一切!我们知道:不管一个句子是选择疑问句、感叹句,还是倒装句什么的,一个句子只能有一个句末点号。
所以,例18中问号应改为逗号,句号应改为问号;例19中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例20中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例21中第一个感叹号应改为逗号。
五、顿号、逗号、分号、句号停顿长短不清22、月亮把柔和的光洒向田野,堤岸,风车和磨房。
23、玉芳虽然在跑道转弯的地方摔了一跤。
但是她忍着疼痛,坚持跑到了终点。
24、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25、每个人都有三种性格:他所显露出来的;他所具有未显露出来的;他认为自己应该具有的。
顿号一般表示并列词语间的停顿;逗号一般表示并列短语或分句之间的停顿;分号一般表示并列分句间的停顿;句号、问号、感叹号只能是句末的停顿。
因此,例22中的两个逗号应改为顿号;例23中的第一个句号应改为逗号;例24中的四个顿号应改为逗号;例25虽然是由三个分句构成,但三个分句中没有一个分句内还有表示更短停顿的逗号等,故三分号也应改为逗号。
六、连续数字表概数,中间多加了顿号26、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七、八岁光景。
27、林潭到兴化有五十七、八里路。
例26、例27中“八九岁”和“五十七八”都表示概数,所以“八”“九”和“五十七”“八”之间不应加顿号,应删去。
七、书名号使用不规范28、请以《超越自我》为话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
29、福建的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30、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书名号是用来标明书名、篇名、报刊、电影名或电视剧名等的,例28中“超越自我”为作文范围,例29中“龙舌兰”为植物名,故两书名号应改为引号;例30中“大学”和“大学章句”均为书名,应加书名号,“大学章句”中“大学”则应加单书名号。
八、引号和句末点号的位置划分不清31、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32、王粲的《英雄记钞》里说,诸葛亮与徐庶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33、“吃一堑,长一智。
”便是这个道理。
这类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应注意的是: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之内;引文不完整或引文完整,但仅作为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引文在句中的句末点号可省去,引文如在句末的,则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外。
例31中句号应放在引号内,例32中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外,例33中的前一个句号应省去。
这里应注意的是,有些引文特短的祈使句或感叹句等,句末点号可不省去,如“他喊了一声‘跟我来!’就向前冲去。
”九、引号范围不清34、别太过分以为我们“地大物博嘛!”35、耿妈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要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熟话说‘礼多人不怪嘛!’”36、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住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时出现于天宇。
例34、例35两句犯了多引的错误,“礼多人不怪”和“地大物博”是固定短语,均不含“嘛”;例36中“海尔——波普彗星”是一个完整的专有名词,要全加引号。
十、括号和点号的位置不清37、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毛泽东选集》第814页)。
38、鲁迅先生对中国青年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
(《热风·随感录四十一》)这类语句应注意的是,看括号里的话是注释整个句子,还是注释句中的某个词、短语或分句。
注释全句的叫句外括号,注释句中某个语言单位的,叫句内括号。
例37中的括号的内容是注释整句话的,应放在句号外,例38中括号内的内容是注释引用部分话语的,应放在句号内。
标点符号使用上的错误千奇百怪,以上归类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嫌,仅供商榷。
遂宁市金华中学初2014级下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唾手可得(tuò)文质彬彬(bīn)嗫嚅(niè rú)拯救(chěng)B.义愤填膺(yīn)滑稽(jī)忸怩(niǔ ní)肆无忌惮(sì)C.彷徨(páng huáng)骇人听闻(hài)蹂躏(róu lìn)倏然(shū)D.毛骨悚然(sǒng)岿然不动(kuī)心弦(xián)鄙视(pǐ)2.下列各句中,词语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3分)A.狼藉锁屑交卸喋喋不休B.窸索叱骂清谈俯拾皆是C.狞笑纨绔暴燥不知所措D.鲁莽赎罪褴褛精兵拣政3.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张待人接物坦荡如砥,深得同事好评。
B.石林奇石耸立,天然成趣,真是巧夺天工。
C.有些人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理想,却没有认真做好过一件事。
D.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当我和小新走进教室时,看到李大伟的滑稽相,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B.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C.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D.最近,他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的提高。
5.下面有关判断,错误的一项是()(3分)A.古代把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
B.古代表示时间词“旦”现指“早晨”,“望”现指“农历十五”。
C.“寒舍”用来谦称自己的家;“驾临”是欢迎对方到来的敬辞。
D.表示年龄的词:“三十岁叫不惑”,“四十岁叫知天命”。
6.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米开朗琪罗是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
B.在唐代诗人中,李白和杜牧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和杜甫称为小李杜。
C.“无怀氏”“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D.《再塑生命》作者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
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
但她自强不息,一生写了几十部作品,如选自本文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7.对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8.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使用通假字的一组是( ) ( 3分)A.蝉则千转不穷窥谷忘反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才美不外见C.无从致书以观弗之怠D.同舍生皆被绮绣其真无马邪《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理解联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亦不详其姓字(详细)B、每有会意(体会、领会)C、期在必醉(期望)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10、选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是()(3分)A、兹若人之俦乎?B、或置酒而招之C、无怀氏之民欤?D、葛天氏之民欤?11、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2)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12、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文章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分)答:古诗赏析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