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时
A反应
刺激
反应
B反应
刺激1
刺激2
反应1
反应2
C反应
刺激1 刺激2 刺激3
反应
A反应时 C反应时 C−A B反应时 C反应时 B−C 基线时间 辨别时间 选择时间
反应时间的相减法最初是被用来测定某一 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的。 但是,反过来看,也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 差数来判定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
选择反应时
定义: 根据不同的刺激物, 在各种可能性中选 择一种符合要求的反应, 并执行该反应所需 的时间
A
B
与简单反应时相比, 选择反应时多出了辨别和选择 的过程 二择一的选择反应时比简单反应时长0.07s
选择数目与反应时的关系: RT = lgN 需要不同刺激通道间转换时,反应时出现周期性 峰值
内隐联想测验
实验程序
采用两种实验材料:形同音同,AA vs. 形异音同, Aa 两字母呈现时间间隔:0s、0.5s、1s、2s
因变量:被试判断一对字母是否相同,按键反 应,记录反应时
550 反 应 500 时 间 ( 450 毫 秒 400 ) 350 0 0.5 1 1.5 2 时间间隔(秒) 图1 反应时是字母间隔时间的函数()
反应时间的“开窗”实验方法实例
字母转换实验:
所呈现的刺激:1-4个字母或字母串 + 数字
要求被试把每个字母按英文字母表中的位置转换到 该数字所指的位置上的字母,如:
A+3 D KENC+4 OIRG
影响反应时的因素
1.
反应时间与刺激强度
刺激强度较弱时,反应时间较长,随刺激强 度的增加,反应时间会逐步缩短;
反应时的概念
定义:从刺激的呈现到反应开始之间的时距, 又称反应潜伏期. 汉字命名
章
反应时: 从“章”的呈现到命名反应开始
包括几个时段 第一, 神经冲动从感受器传递到感觉中枢 第二, 大脑皮层感觉,知觉,运动等中枢进行加 工 第三,神经冲动从运动中枢传递到效应器官, 效应活动开始
识记项目 的编码
探测刺激 的编码
顺序 比较
反应时间 RT
决策
反应 组织
第一阶段,改变检 测刺激的质量,发 现对一个残缺、模 糊刺激的编码比对 一个完整、清晰刺 激花的时间较长, 而且对不同大小记 忆表的影响类似
第二步,改变记忆表 中项目的数量,得出 记忆表大小与反应时 间之间的线性关系, 证实了系列比较阶段 的存在。
例子1:刺激呈现概率和反应时的关系
反应时保持稳定 错误率随刺激呈现概率提高而下降 例子2:功能固着研究
针对实验要求制定相应的指导语
强调速度不能牺牲准确性,又快又准确的 进行反应
偏重准确性
反应时测定方法
减数法
加数法 开窗实验
减数法
唐德斯(Donders)首先提出了用于分析信 息加工阶段的反应时间相减法。其基本思 路是,用相减的方法将反应时间分解成各 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
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认知心理学兴起现装置, 反应装置, 计时装置
机械计时器 电子计时装置
反应时研究的基本问题
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
简单反应时: 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要求他 们只作单一的反应, 刺激----反应之间的时间 间隔就是反应时.
听觉简单反应时: 130ms
逻辑:一种作业含有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 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外二者 其他方面均相同,二者反应时之差即为此 特定心理过程所需时间.
相减法的一般操作过程:
A-反应时间:一个反应仅对应一个刺激,当一个刺激出 现时,就立即作出反应,这种反应时间称为简单反应时; B-反应时间:多个反应,各自对应于事先所规定的那个 刺激进行反应,此时所测得到反应时间,其中包含简单 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 C-反应时间:一个反应,仅对应于多个刺激中的那个事 先规定的刺激进行反应,而对其他刺激的呈现不反应。 所测得的反应时间,其中包括简单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
4.反应时间与被试机体的适应水平
反应时间与对不同光适应水平的关系
适应水平/lx 200
150
100
50
0
反应时间 /ms
154
146
144
140
131
5.反应时间与被试的准备状态
准备时间对反应时间的影响
准备时间/s 平均反应时/ms
0.5 335
1 241
2 245
4 276
标准差
64
43
随刺激强度的增加,最初反应时间的缩短得 快些,当刺激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反应 时间的缩短速度减小,向一极限水平渐进。
对不同强度的1000Hz纯音的反应时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2.
反应时间与刺激的时间特性以及空间特性有关
是实验心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反应变量之 一
研究历史
对反应时间的研究最早始于天文学。
“人差方程”——不同观测者所得数据的差异。 1850年生理学家Helmholtz运用反应时间来测定神 经的传导速度。 1868年,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发明了分离反应时 间的实验。
1879年,Wundt及其学生以反应时间为指标进行了 一系列得实验研究。
9.
反应时间与个体差异
被试之间的反应时间存在差异 同一被试在相同条件下,其每时每刻的反应 时间也会因其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某些变化而 不同
反应时研究新进展
序列反应时:内隐学习研究
研究人们对序列规则的无意识获得,以反 应时为指标,以序列规则下的操作成绩和 随机序列下的操作成绩之差来表示内隐学 习的学习量. 基本范式
命名匹配 字形和命名都匹配
应用减法反应时间的方法,证明了某些短 时记忆的信息加工,可有视觉和听觉编码 两个连续阶段。
研究实例2
心理旋转的存在
加因素法
Sternberg(1969)认为,完成一个作业 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 要的时间的总和。 相加因素法的实验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 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那么这两个因素只 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 素效应分别独立,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 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第三步,分别计算 “肯定”反应与“否 定”反应,发现对不 同大小的记忆表,都 是否定反应长于肯定 反应,表明了两种决 定阶段的存在。且产 生否定反应比产生肯 定反应难。
第四步,改变某一类反应 (肯定或否定)出现的频 率,发现对两类反应产生 同样的影响,提高任一类 反应出现的频率,都会使 这类反应的组织更为容易, 从而使反应时下降。表明 反应选择之后存在一个独 立的反应组织阶段。
速度--准确性权衡
Speed-accuracy trade-off
反应时实验有两个基本的因变量:速度和准确性
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性间存在反向关系
被试有时会以牺牲准确率为代价去换取反应速度, 有时则会以牺牲反应速度为代价去换取反应准确 率,亦即被试能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或在不同的 实验条件下,建立一个反应速度与反应准确率的 标准来指导他的反应。
光刺激的久暂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光刺激的 持续时间 /ms 反应时间 /ms
3 191
6 189
12 187
24 184
48 184
光刺激的面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正方形边长 /mm 反应时间 /ms
3
6
12
24
48
195
188
184
182
179
3.反应时间与所刺激的感觉器官有关
不同的味觉刺激作用于舌尖的反应时间
视觉简单反应时: 150ms以上 生物墙: 反应极限 感官换能, 神经传导, 大脑加工, 肌肉运动
不同感觉通道的反应时间
感觉道 触觉 听觉 视觉 冷觉 温觉 嗅觉 痛觉 味觉 反应时间/ms 117~182 120~182 150~225 150~230 180~240 210~390 400~1000 308~1082
开窗实验
反应时间的“开窗”实验
反应时间的相减法和相加因素法都不是直接测 量出某一特定加工阶段所需的时间,而是间接 地通过作业之间的比较而得出的,并且相应的 加工阶段还要通过严密的推理,才能被发现。 Hockey等(1981)发展了“开窗”实验,试图 通过该方法来对加工阶段的反应时间进行直接 的测量。
认知心理学正是这样来应用反应时间相减 法的。
减法反应时间的实验当时受到内省心理学 家的攻击。 当一个训练有素的内省者进行Donders反应 时,他们注意到C反应的感受不像是一个A 反应加上其他的什么东西,B反应也不像是 C反应加上别的什么,而是觉得三种反应均 不相同。
相减法的研究实例1: Posner等关于视觉编码与听觉编码共存的实验 研究 自变量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4个因 素:
识记项目的数量(记忆集大小)N 探测刺激的质量(清晰 vs. 不清晰) 反应类型(肯定的 vs. 否定的) 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