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万源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分析报告11.30

万源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分析报告11.30

万源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一、地理概况万源市地处四川东北部,位于川、陕、渝结合部,
大巴山
腹心地带,界于北纬30 °9 °0 '东径107 °8 '—08 °1
之间。

东与重庆市城口县,南与四川省宣汉县接壤,西邻平昌县、通江县,北与陕西紫阳县、镇巴县毗邻。

全市幅园面积4065 平方公里,总人口56.2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6 万人,耕地面积46 万亩,可利用荒山荒坡300 万亩。

襄渝铁路、襄渝二线、210 线纵贯南北,达陕西高速公路即将全线贯通,全市各乡镇均为目标三级水泥路面,泥碎公路全面实现村村通。

全市地形东北向南逐渐降低,最高海拔2380.4 米,最低355 米,800 米以上的乡镇有13 个,加之其他乡镇部分高山村面积达16 万亩,土质以青花镇为界以南为紫色土、以北为黄壤。

万源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立体气候明显,雨量充沛,
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平常气温14.7 C,变幅在14.2 C—15.4 C 之间,年降雨量1169伽,年日照1460小时,无霜期236天,霜期129 天,适宜中药材生长。

二、土壤特性万源土地资源丰富,重金属含量低,达国家二级土壤标准,部分地区达到国家一级土壤标准,绝大部分土壤为微酸性至微碱性。

氮、磷含量国家一级标准,钾含量大部分达国家一级标准,部分达
二级土壤水平。

土壤中含硒,是全国有名的富硒土壤分布区,据万源市与成都理工大学关于“万源市硒的地球化学特征开发价值研究”科技成果表明:万源市存在大面积富硒土壤,硒含量为0.05 —1.74ug/g ,平均0.32ug/g ,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 ( 0.215ug/g ),高于四川省土壤平均值 ( 0.0815ug/g )。

土壤中硒含量具有分带性,其中大竹河片区全部、青花和旧院片区的一部分为富硒区( >0.3ug/g ),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7.5% ;青花、旧院和竹峪片区的大部分是适量硒含量区 ( 0.1 —0.3ug/g ),占57.5% ;草坝片区和竹峪片区一部分是不是硒含量区( <0.1ug/g )约占15% 。

万源还有富锌土壤(锌有促进生长、抗病、提高产量的作用),土壤锌含量为50.67 —433.55ug/g, 平均值89.94ug/g, ( 四川平均值为82.1ug/g; 全国平均值为67.7mg/g )。

三、品种分布及特性万源市地理土质气候条件特殊,是道地中药
材的主要产地,全市有野生中药材资源1206 种,有特具特色的道地
药材萼山尖贝、皮桔、金耳环(金钗石斛) 。

萼山尖贝有“世间稀有,
万源独有”及“川贝之王”的美誉,对止咳化痰(见痰即化为水) ,
治糖尿病的有特效。

皮桔是桔梗的一种,因品质好,有效成分高,药
典以产地皮窝乡命名为皮桔,据检测皮桔总皂甙含量高达8.5% ,
高出《中华药典》 ( 2005 年版),对中药桔梗皂甙含量不得少于
5.5% ,要求高出3 个百分点。

金耳环(金钗石斛)是石斛的稀有品种,全省仅泸县、万源市两个县市有野生生长,四川省中药学院将其
纳入基因工程项目研究。

常规中药材:杜仲、黄柏、厚柏、柴胡、黄
姜子、淫羊霍、伏苓、五蓓子、何首乌、木瓜、天麻、党参、大黄、
银杏等,其品质好,有效成份高。

四、发展现状
为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开发,万源市委市政府于2003 年制定了《关于切实抓好“ 7 个10 万亩”生态农业基础建设的意见》(万委发[2003]27 号)、《关于切实抓好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万委办发[2005]72 号)文件,并成立了中药材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全面启动实施中药材开发发展工作。

几年来,万源市走公司+ 协会(或乡镇农业服务中心)+ 基地+ 农户的模式及明确重点、普遍发展的思路,发展道地中药材,驯化野生萼山尖贝、金钗石斛。

在32 个个重点乡镇和其他乡镇共发展道地中药材桔梗、柴胡、党参、大力子、杜仲、黄柏、银杏等共计7.05 亩。

其中杜仲20000 余亩,银杏15000 余亩,黄柏3500 亩,厚朴4900 亩,桔梗3000 亩,天麻3500 亩,茯苓500 亩,大力子2300 亩,银花4000 亩,黄栀子3000 亩,大黄580 亩,板兰根600 亩,党参500 亩,萼贝20 亩,木香500 亩,白芷3000 亩,半夏2000
亩,猪苓100 亩,其他3500
为引领中药材产业发展,成立了以栽培、加工、销售等的
一体的产业化发展的四川天予植物药业有限公司,2006 年在八台乡建立300 亩的科技示范园,现有中药材150 余种,皮桔100 余亩,道地中药材高产栽培100 亩,种苗繁育50 亩。

2009 年 5 月在省委省政府统筹城乡科技术大会上,此科技示范园被批准确定的“四川省农业科技园” 。

全市依托协会、公司建设以皮桔、大力子、柴胡、萼贝、党参、黄板、杜仲、银杏等单项专业村50 余个。

全市道地中药材产量680 万公斤(野生资源采收200 万公斤)以上,产值达6500 万元以上。

预计2011 年中药材加工能力达到原药 1 万吨,饮片1000 吨,中间体250 吨,保健品26 吨,加工产值可达2.5 亿元。

五、中药材产品销售情况
万源道地中药材因质优,药效高、量大,同时因万源是富硒区,硒号称生命元素,防癌、抗癌作用明显,其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颇受经销商和加工企业青睐。

现有本地经销商40 余个,加工企业、外地经销商30 余个。

产品已销往成都、重庆、陕西、湖北、安徽、广东等地。

六、中药材生产效益分析
随着市场行情上涨、政府扶持、强化科技、市场拓展,中药材种植产业走出发展瓶颈,效益、规模大幅度上升。

现在杜仲价格16.00
元/kg ,厚朴12元/公斤,黄柏18元/公斤,桔梗
42元/公斤,川贝900 —1250元/公斤(萼贝万源市价每颗20-50 元/颗),板兰根16元/公斤,天麻90 —95元/公斤。

年亩产值杜仲值可达 2 万余元,厚朴1.5 万元,黄柏达 2.2 万元,桔梗6000 余元,板兰根6400 余元,天麻70000 余元,萼贝100000 余元(五年可出售)。

较粮食种植(小稻+油菜约1800元、玉米+ 洋芋+ 蔬菜约3600 元)亩增收3600 —17400 余元,亩平均收入6000 ——8000 元,年总收入达3— 4 亿元,年增收 1.5 亿元以上。

因此,万源中药材发
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0 一0 年十二月六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