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产微生物学复习

水产微生物学复习

水产微生物学复习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水产微生物学复习辅导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镜或电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进化和生命活动基本规律以及微生物与人类、动植物和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并将其应用于农牧渔业、工业、环境保护、医药卫生、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3.水产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应用于水产养殖业后而形成的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是在研微生物学的—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微生物与水产环境、水生动物疾病、水产品的关系,旨在改善养殖环境、防治水产动物疾病和防止水产品腐败变质。

二、杂题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菌、放线菌、霉形菌、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蓝细菌。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等。

3.按结构差异,微生物的类型分为三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非细胞型微生物主要是病毒。

4.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检测技术有:检样处理、细胞与动物接种、MLD和LD50测定、致病因子分析等。

5.用于微生物的免疫学技术主要是:抗原和抗体的制备、凝集、沉淀和抗体标记技术等。

6.研究病毒大小和形态的方法有:电子显微镜法、超滤膜过滤法、超速离心法和电离辐射与X线衍射法。

三、问(简)答题1.微生物有那些特性答:①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②种类繁多,分类广泛。

○3群居混杂,相生相克。

④生长繁殖快,适应能力强。

⑤生物遗传性状典型,实验技术体系完善。

2.微生物有哪些作用答:(1)有益方面:①推动自然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②净化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③维护人和动物健康。

④制造加工食品和生物工程。

⑤用于生物科学研究和生物工程。

(2)有害方面:某些微生物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疾病,毁坏工农业产品,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第二章细菌一、名词解释1.细菌:是指个体微小、形态与结构简单、具有细胞壁、原始核质,无核仁和核膜,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的原核生物。

2.菌落:一般经过18-24小时的培养后,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或内部生长分裂繁殖成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3.细菌的多形性:有些细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其形态并不会完全一致的现象。

4.细菌细胞壁:位于细菌细胞的最外层,是一层无色透明坚韧而有弹性的膜状结构,具有保护作用。

5.原生质体:革兰氏阳性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处理后,可完全除去细胞壁,形成仅有细胞膜包裹细胞质的菌体叫原生质体。

6.原生质球:用溶菌酶等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仅能除去细胞壁内的肽聚糖,形成仍有外膜包裹的菌体。

7.间体:细菌的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于革兰氏阳性菌。

8.质粒: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浆中,是环形的双股DNA片段。

质粒可自我复制、稳定遗传,常作用基因工程的载体。

9.核质:是细菌菌体内DNA细丝折叠盘绕而成的密集结构,含有细菌的遗传物质,对细菌的生长、繁殖、遗传和变异起着重要的作用。

10.芽胞:某些细菌的细胞浆脱水浓缩凝聚在胞内部形成一种圆形或卵圆形的坚实小体。

普通染色时,在菌体内呈现为—空白部分。

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

糖被按其有无固定层次、层次厚薄又可细分为荚膜(capsule或macrocapsule,大荚膜)、微荚膜(microcapsule)、粘液层(slime layer)和菌胶团(zoogloea)。

层:某些细菌的一种特殊的表层结构,它完整的包裹菌体,由单一的蛋白质亚单位组成,规则排列,呈类晶格结构。

具有粘附和保护作用。

12.生长曲线:将一定量的细菌接种到液体培养基,然后定时取样进行总菌和活菌记数,再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菌的对数为纵坐标,描出一条反映细菌群体生长规律的曲线,细菌的生长曲线可分为适应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13.培养基: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14.增菌培养基:若了解某种菌的特殊营养要求,可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质或抑制物质配制出适合这种细菌而不适合其他细菌生长的培养基。

15.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之抑制某些细菌生长,而有利于另一些细菌生长,从而将后者区分出来,这种培养基叫选择培养基。

16.鉴别培养基:用于培养和区分不同细菌种类的培养基。

17.病原菌:能使机体产生损害的细菌叫病原菌,大多数是寄生性细菌。

18.条件病原菌:致病菌进入机体后,并不表现出致病性,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表现出致病性,这种细菌叫条件病原菌。

19.致病性:病原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在宿主体内引起感染的能力。

致病性也称致病力、病原性。

20.毒力:是指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程度:21.柯赫法则:确定某种细菌是否具有致病性的主要依据,其要点是:(1)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查见,在健康者中不存在;(2)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3)此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4)自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的纯培养。

22.基因水平柯赫法则:其要内容:(1)在致病菌株中检出某些基因或其产物。

而己毒力株中无。

(2)有毒力菌株的某个基因被损坏,则菌株的毒力应减弱或消除,或者将此基因克隆到无毒株内,后者成为有毒力的菌株。

(3)将细菌接种动物时,这个基因应在感染过程中表达。

(4)在接种动物体内检测到这个基因产物的抗体,或产生免疫保护。

23.侵染力:病原菌突破机体的防御机构,并在其体内进行扩散的能力。

24.毒力岛(PAI):指病原菌的某个或某些毒力基因组群,分子结构与功能有别于细菌染色体,但位于细菌染色体之内,故称为“岛”。

25.外毒素:指细菌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并释放到周围环境中的一种毒素,为一种蛋白质。

26.内化作用:指某些细菌黏附于细胞表面之后,能进入吞噬细胞或吞噬细胞内部的过程。

27.内毒素:指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中的脂多糖,细菌在死之后破裂或用人工分法裂解菌体后才释放。

28.抗毒素:外毒素具有良好的免疫性,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导性的抗体,使机体具有免疫保护作用,这种抗体称为抗毒素。

29.类毒素:外毒素在0。

4%甲醛溶液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可以脱毒,但仍保留原有抗原性,称为类毒素30.传染:指病原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侵入易感动物机体,并与之相互作用,使机体呈现出一种病理生理学的过程。

31.局部传染: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在一定的部位定居下来,生长繁殖,产生毒素产物引起局部损害的传染过程。

32.全身传染:由于病原菌的毒力强大,而机体免疫力又较弱,不能将病原微生物局限于局部,以至其向周围扩散,散布全身,这一过程叫全身感染。

33.明显传染:病原菌使机体不能维持其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便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

34.隐性传染:侵入机体的病原菌毒力不强或数量不多时,机体能维持其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因而在临床上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

35.带菌现象:机体内有病原菌,但不引起传染,只呈现出无害的寄生状态。

36.菌血症:病原菌侵入机体,突破机体防御屏障,进入血流,但是由于机体的抵抗力强,而是病原菌不能在血液中停留,转移到其他位置。

37.败血症:在菌血症的同时,由于机体抵抗力较弱,致使侵入的病原菌在血液中大量繁殖,波及全身,造成全身性的损害状态。

38.脓毒败血症:化脓性细菌在引起败血症的同时,有引起脓灶的全身转移。

39.周浆间隙:在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膜和外膜的脂质双层之间有一空隙,约占细胞体积的20%~40%,称为周浆间隙。

该间隙含有多种蛋白酶、核酸酶、解毒酶及特殊结合蛋白,在细菌获得营养、解除有害物质毒性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二、杂题1.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和磷壁酸。

2.原生质体:革兰氏阳性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处理后,可完全除去细胞壁,形成仅有细胞膜包裹细胞质的菌体叫原生质体。

层:某些细菌的一种特殊的表层结构,它完整的包裹菌体,由单一的蛋白质亚单位组成,规则排列,呈类晶格结构。

具有粘附和保护作用。

4.制备培养基的最常用的凝固剂为:琼脂。

5.细菌主要繁殖方式为:裂殖。

6.性菌毛的数量一般是:1-4根。

7.细菌的特殊构造有:鞭毛、荚膜、芽胞、菌毛。

8.芽胞的中心为核区,外围依次有:芽胞质、芽胞膜、芽胞壁等。

9.只在液体表面出现菌膜的微生物属:好氧型微生物。

10.琼脂在培养基中的作用是:凝固剂。

11.固体培养基中,琼脂使用浓度为:~%。

12.碳源和氮源来自同一有机物的是:化能异养型。

13.水产动物病原菌的温度类型一般是室温型。

14.菌膜:是微生物在(液体表面)的培养特征。

试验是测定细菌分解哪类物质的试验:糖类。

16.增强细菌毒力的方法有:A.通过易感动物B.与其他细菌协同作用。

17.减弱细菌毒力的方法有:①长期在人工培养基上继代培养,②高于最适温度下进行培养,③含有特殊化学物质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④通过不易感动物,⑤在特殊的合适的气体条件下培养。

三、问(简)答题1.鞭毛的功能如何,如何确定细菌有无鞭毛鞭毛的功能:运动。

确定细菌有无鞭毛:①电镜观察②鞭毛染色、光镜检查③半固体穿刺培养④凹片,水浸片,暗视野检查运动性⑤观察菌落,菌落形状大、薄且不规则,边缘极不圆整,为运动能力很强,菌落外形圆整、边缘光滑、厚度较大,是无鞭毛的细菌。

2.试述革兰氏染色的的步骤和主要原理步骤: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酒精脱色-沙黄(或夏红)复染原理:⑴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的粘肽少,脂类多,脱色时脂类被溶解,细胞壁通透性增大,结晶紫碘液复合物被抽提出,细胞呈无色,用复红染色时呈红色.⑵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的粘肽多,脂类少,脱色时粘肽孔径小(关闭),组织结晶紫复合物不能逸出,复染时呈紫色。

3什么是细菌的生长曲线将一定量的细菌接种到液体培养基,然后定时取样进行总菌和活菌记数,再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菌的对数为纵坐标,描出一条反映细菌群体生长规律的曲线,细菌的生长曲线可分为适应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14.细菌可产生哪些合成产物答:细菌可产生的合成产物:是指菌体成分以外的其他合成物质。

主要有:(1)毒素:①外毒素:蛋白质②内毒素:糖、磷脂和蛋白质复合物。

(2)酶:①卵磷脂酶。

②胶原酶。

③透明质酸酶、凝血浆酶、溶纤维蛋白酶、溶血酶。

(3)抗生素。

(4)维生素。

(5)热原质。

(6)色素。

15.试述毒力的控制方法和测定方法答:毒力的控制包括:增强细菌毒力的方法,减弱细菌毒力的方法及固定细菌毒力的方法三个方面的内容。

⑴增强细菌毒力的方法:①通过易感动物,②与其他细菌协同作用。

⑵减弱细菌毒力的方法:①长期在人工培养基上继代培养,②高于最适温度下进行培养,③含有特殊化学物质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④通过不易感动物,⑤在特殊的合适的气体条件下培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