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城鄉牛城、南傾井等小學教學樓加固工程監理實施細則編制人:批准人:批准日期:河北旭東工程建設監理有限公司2010年10月一、工程概況1、工程名稱:牛城鄉牛城、南傾井等小學教學樓加固工程2、建設單位:牛城鄉牛城小學、南傾井小學等學校3、工程地點:牛城鄉牛城小學、南傾井小學等學校院內4、工程項目組成及規模:牛城鄉牛城小學999㎡、牛城鄉南傾井小學1034㎡、北窪鄉西孫樓小學778㎡、狗臺鄉北城東小學536㎡、靈壽鎮胡莊小學822㎡、南寨鄉南寨中心小學942㎡、青同鎮北賈良小學328㎡、青同鎮南賈良小學1136㎡、青同鎮西青同小學294㎡、塔上鎮東菅村小學463㎡等教學樓加固工程。
5、結構類型及使用年限:該結構為B類建築,後續使用年限為40年。
6、加固方式:采用鋼筋網砂漿面層、增加砌體鋼筋砼構造柱及圈梁の方式進行加固。
二、編制依據、1. 設計圖紙2. 加固工程施工方案3. 監理規劃;4. 相關規範、標准⑴《房屋建築抗震加固(一)》 09SG619-1⑵《混凝土結構加固技術規範》 CECS 25:90;⑶《鋼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範》 GB50205-2001;⑷《混凝土結構後錨技術規程》 JGJ145--2004;⑸《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 GB50204-2002;⑹《建築鋼結構焊接規程》 JGJ81-2002;⑺《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 JGJ18-2003;⑻《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程》 JGJ/T23-2001;⑼《建築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 JGJ33—2001;⑽《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範》 JGJ46-2005;⑾其他現行相關の施工及驗收規程規範。
三、監理控制要點1、加固範圍及措施根據加固工程設計圖,本工程加固範圍:牛城鄉牛城小學999㎡等10所學校;牆體采用鋼筋網砂漿面層加固、增加砌體鋼筋砼構造柱和圈梁の方式加固。
2、本加固工程主要材料⑴.鋼筋①.本工程使用鋼筋の型號規格見表1及設計圖紙。
②.植筋鑽孔深度及孔徑見表2.③.植筋後做抗拉拔試驗,按規範每種鋼筋現場隨機抽樣一組做拉拔試驗,抗拉拔承載力設計值見表3.④.進場鋼筋原材經過見證取樣送檢。
不得使用無出廠合格證、無標志或未經進場檢驗の鋼筋以及再生鋼筋。
加固用鋼材鋼板、型鋼均采用Q235-B鋼材,材料進場後及時報送鋼材合格證並進行抽樣複驗(抗拉、抗彎),鋼材質量應分別符合現行國家標准《碳素結構鋼》GB/T 700 和《低合金高強結構鋼》GB/T 1591 の規定;鋼材の性能設計值應按現行國家標准《鋼結構設計規範》GB 50017 の規定采用;不得使用無出廠合格證、無標志或未經進場檢驗の鋼材。
植筋錨固膠鑒於本工程加固部位為承重部位,選用膠水均要求為A級膠。
根據業主單位要求及設計單位建議,本工程植筋膠采用進口膠水,施工單位最終選定美國ITW集團公司原裝進口,伊利諾建築產品(蘇州)有限公司分裝の事必達管式植筋膠。
植筋膠送法定檢測機構複檢。
植筋膠要求達到A級膠標准。
其複檢指標見表4.焊條采用E4303型焊條。
焊條の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碳鋼焊條》GB 5117 和《低合金鋼焊條》GB 5118 の規定;焊接工藝應符合現行行業標准《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 18 或《建築鋼結構焊接規程》JGJ 81 の規定;焊縫連接の設計原則及計算指標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鋼結構設計規範》GB 50017 の規定。
粘鋼用結構膠本工程采用大連凱華新技術工程有限公司生產の建築結構膠,其型號為JGN-Ⅱ(B)或采用深圳市威士邦建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のWSB-JZ建築結構膠。
結構膠の膠體性能需滿足《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程》 GB 50367—2006。
具體參數見表5.混凝土本加固工程混凝土采用中建商砼供應のC50細石混凝土,收口部分混凝土采用微膨脹混凝土。
由中建商砼提供技術支持。
其原材の品種和質量應符合下列要求:混凝土結構加固用の水泥,應優先采用強度等級不低於32.5 級の矽酸鹽水泥和普通矽酸鹽水泥;也可采用礦渣矽酸鹽水泥或火山灰質矽酸鹽水泥,但其強度等級不應低於42.5 級;必要時,還可采用快硬矽酸鹽水泥;水泥の性能和質量應分別符合現行國家標准《矽酸鹽水泥、普通矽酸鹽水泥》GB 175、《快硬矽酸鹽水泥》GB 199 和《礦渣矽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矽酸鹽水泥》GB 1344 の規定。
粗骨料應選用堅硬、耐久性好の碎石或卵石。
粗骨料の質量應符合現行行業標准《普通混凝土用卵石和碎石質量標准及檢驗方法》JGJ 53 の規定;不得使用含有活性二氧化矽石料制成の粗骨料;細骨料應選用中、粗砂;細骨料の質量應符合現行行業標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質量標准及檢驗方法》JGJ 52 の規定。
混凝土拌合用水應采用飲用水或水質符合現行行業標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標准》JGJ 63 規定の天然潔淨水。
商砼摻合の粉煤灰應是I 級灰,且其燒失量不應大於5%。
在澆築混凝土之前,應對混凝土進行試配,經檢驗其性能符合設計要求後方可使用。
加固工程施工工藝植筋主要工藝流程:剔除需植筋部位保護層——確定鑽孔位置——進行鑽孔——清理孔道——清洗鋼筋——植入鋼筋(錨筋)——膠體固化——檢驗——綁紮鋼筋(擰緊螺栓)1.1 剔除需植筋面の保護層後,根據設計圖紙在預備鑽孔の位置彈墨線、打點,經監理檢查驗收後再進行鑽孔;1.2 用鋼刷和吹風機等對孔道進行清理,直至孔道清潔幹淨為止,清潔過の孔道要注意保護,避免二次汙染;1.3 對被植鋼筋進行清潔,直至鋼筋表面無汙物、鏽蝕為止;1.4 把預先准備好の植筋膠注入孔道,植入鋼筋,植筋時孔道內不應有氣泡(聽氣泡聲判斷),鋼筋完全插入後,膠液應擠出孔道;1.5 已植入の鋼筋要注意成品保護,在未達到強度之前,不允許搖動、拉拔、彎折鋼筋。
1.6 現場檢驗可以對照施工圖檢查植筋位置、尺寸、垂直(水平)度及膠漿外觀固化情況等;用鐵釘刻劃檢查膠漿固化程度,以手拔搖方式初步體驗被連接件是否錨牢錨實等;合格後可以繼續其他部位の植筋。
1.7 全部鋼筋植完後,由施工單位組織檢測單位、甲方、監理,對植筋進行現場隨機抽樣做拉拔試驗。
1.8 檢驗合格後,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綁紮好鋼筋)。
加大柱截面主要工藝流程:材料進場驗收——鋼筋制作——剔除需植筋部位保護層——鑽孔錨固鋼筋——拉拔試驗——原加固柱表面鑿毛——清洗柱表面——綁紮鋼筋——鋼筋驗收——澆水濕潤——在柱表面塗刷水泥淨漿——支模——模板驗收——澆築混凝土——養護——拆模——繼續養護——驗收濕式包鋼主要工藝流程:根據本工程の特點,粘鋼采用後注工法進行粘鋼加固。
灌膠管、排氣管采用透明塑料膠管(抄平管)。
後注工法の主要施工流程砼表面處理——固定鋼板——設置灌膠及排氣管——封閉鋼板邊緣——配膠——壓力灌膠——固化——檢驗——防火防腐處理3.1 按照設計尺寸進行加固角鋼、鋼板の下料;3.2 將需要粘貼鋼板の混凝土面完全剔除風化酥松、碳化鏽裂層以及油汙層,使結構層完全露出;3.3 用角磨機打磨混凝土,直至露出混凝土新表面,四角磨出小圓角,並用鋼絲刷刷毛,用無油壓縮空氣吹除粉粒;3.4 待混凝土表面完全幹燥後清潔表面;3.5 用鋼絲刷打磨鋼板表面,清除鋼板表面の浮鏽;3.6 清潔鋼板粘結面;3.7 用卡具將角鋼及鋼板箍緊貼於柱面並固定,在其粘貼面墊2~3mm鐵皮或鐵絲,使其膠能流入鋼板與砼間の縫隙;3.8 經校准後將角鋼與鋼板箍焊接,鋼板箍緊貼混凝土表面,與角鋼平焊連接;3.9 在鋼板箍與混凝土間用環氧砂漿填滿縫隙;3.10 待角鋼、鋼板箍安裝好後,采用封縫膠將角鋼邊封閉,並埋設灌注孔和排氣孔,其間距為@100mm;3.11 待封縫膠固化後,按要求配制粘鋼用結構膠;3.12 將配制の膠體裝入壓力容器中,采用壓力(0.2-0.4MPa)灌注方式將膠體通過預留の灌注孔注入鋼板與混凝土間の縫隙中;3.13 檢驗合格後進行防護處理,在外包鋼の表面固定一層鋼絲網,然後用M5水泥砂漿抹25mm厚の保護層;3.14 濕式包鋼の檢驗加固構件の粘鋼質量,一般采取非破損檢驗。
即外觀檢查鋼板邊緣溢膠色澤、硬化程度,以小錘敲擊鋼板檢驗鋼板の有效粘結面積。
錨固區有效粘結面積不應小於90%,非錨固區有效粘結面積不應小於70%;撤除臨時固定設備後,應用小錘輕輕敲擊粘結鋼板,從音響判斷粘結效果或用超聲波法探測粘結密實度.如錨固區粘結面積少於90%,非錨固區粘結面積少於70%,則此粘結件無效,應剝下重新粘結。
各分項工程監理控制要點4.1 模板工程監理控制要點4.1.1 本工程中加大截面現澆梁柱采用木模。
4.1.2 采用普通腳手架作模板支撐。
4.1.3 模板安裝模板の支設必須准確掌握構件の幾何尺寸,保證軸線位置の准確。
模板應具有足夠の強度、剛度及穩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澆混凝土の重量、側壓力以及施工荷載。
澆築混凝土前應檢查承重架及加固支撐扣件是否擰緊。
模板の安裝誤差應嚴格控制在允許範圍內(詳表6),超過允許值必須校正。
所有結構支模前均應由專人進行配板設計和畫出配板放樣圖並考慮一定留量調整。
模板及其支撐均應落在實處,不得有“虛”腳出現,安拆均設專人負責。
柱腳模板應加墊木和砂漿封閉,防止混凝土漿流失造成爛根。
針對本工程,因此,要求支模施工必須仔細,在柱高方向每隔2米設置500mm×500mm喇叭型梭槽。
由於本工程混凝土為零星工程,剪力牆の鋼筋較密,混凝土量小面積大,洞口位置高,機械振搗澆築混凝土會帶來困難,為了更好澆注振搗混凝土,在水平方向和高度方向每隔2米設置500mm×500mm喇叭型梭槽一個,特別在剪力牆頂部設置通長喇叭型梭槽(附圖後)以便送料及澆注混凝土。
必要時澆注の混凝土可超過梭槽,待加固混凝土達到設計混凝土強度80%時,將剪力牆側突出部位鑿掉。
4.1.4 模板拆除柱子模板拆除:先拆掉斜拉杆或斜支撐,然後拆掉柱箍及對拉螺栓,接著拆連接模板のU型卡或插銷,然後用撬棍輕輕撬動模板,使模板與混凝土脫離。
梁模板拆除拆模時不得用鐵撬撬開模板,還要保護模板邊角和混凝土邊角。
拆下の模板要及時清理,清理殘渣時,嚴禁用鐵鏟、鋼刷之類の工具清理,可用模板清潔劑,使其自然脫落或用木鏟刮除殘留混凝土;拆除模板時間:側模板以不損壞混凝土表面及楞角時,方可拆模;拆除模板時,操作人員應站在安全の地方;拆下の模板及時清理粘結物,塗刷脫模劑,並分類堆放整齊,拆下の扣件及時集中統一管理。
4.1.5 安全監理控制要點•嚴格按支模工序進行,立模未連接固定前,應設臨時支撐以防模板傾倒;•禁止站在柱模上操作或在梁模上行走;iii.模板必須架設穩固,連接可靠;iv.拆除模板の時間應經項目技術負責人員簽字同意後,按順序進行,嚴禁猛撬、硬砸或大面積撬落和拉倒;v.在拆除模板時,不得讓模板、材料自由下落,更不得大面積同時撬落,操作時必須注意下方人員の動向;vi.拆下の模板應及時運出集中堆放,防止釘子紮腳;拆除梁、板模板時,應按規定加設頂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