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历史画卷——梦回千年大宋》
研学课程教案
授课对象:初一年级学生
授课人数:40
课程时间:6小时
一、背景分析
清明上河园是国家的一个标志,是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蓝本,按照原比例建造的一个5A级景区。
国家旅游局给清明上河园的定位是“步入画卷,梦回千年”;外籍游客评价说这儿是“古代迪士尼,宋装嘉年华”。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华艺术宫的镇馆之宝就是一个动态版的巨形清明上河图,由此可见这样的一个公园在中国的地位。
在这儿不仅仅可以看到一个现代开封城的园林,更重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游览了一幅立体的世界名画,走进了一座千年以前的世界第一大都市。
在这里可以研究宋代建筑风格、风俗人情,可以观看大型实景演出,尤其是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层面来说,在课本上学习了太多的宋代诗词,两宋的历史,对宋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情况已有初步认识。
从学生的年龄特征来说,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浓厚,喜欢探究问题,表现自我,学习兴奋点集中在直观、趣味性强的历史知识上,学习情感外显。
三、教学目标
(一)教育目标(核心素养)
1.人文底蕴——人文积淀:岳飞枪挑小梁王的经历。
2.科学精神——勇于探究:曾经的世界第一城市是怎么没落的?
3.科学精神——批判质疑:《清明上河图》的理解,描绘的是繁华喧嚣,还是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
4.实践创新——技术应用:体验蹴鞠、推铁环,制作木板年画。
5.责任担当——国家认同:对比曾经的汴京和现在的开封,意识到只有祖国的繁荣昌盛才是人民幸福生活的保证。
(二)课程目标
1.价值体认:通过参观清明上河园,了解宋代生活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人民的生活状态,更深刻的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责任担当:纵观开封城的兴衰交替,认识到国家对于人民的意义,更深刻的领会少年强则国强的道理。
3.问题解决:探究“东京城”由盛转衰的历程,寻找下一步
走向复兴的道路。
4.创意物化:以小组分工自己动手设计的形式,制作木板年画,在实践中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三)三维目标
学生通过参观园区,近距离欣赏市井杂耍表演,现场观看大型实景演出,亲身体验非遗文化的手工制作,结合自己在课本上和电视上曾经的对宋代的认知进行对比,就可以更深刻的认识到当时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第一大都市的人民的生活状态。
让学生从体验中知道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和伟大,知道当时我们的科技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原因,增强民族自豪感。
把当时繁华的东京和现在的开封作对比,从历史发展中找规律,可以更深刻的意识到祖国的繁荣与强大才是人民幸福生活的保证。
(四)目标三要素
1.基础知识:对清明上河图的认知了解,对宋朝的历史了解。
2.基本技能:问题探究能力,动手制作能力。
3.教学活动:参观清明上河园,观看大型实景剧,体验民俗文化课程。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清明上河园的探究,结合园区内的民间艺术,加强对宋代民俗风情,文化遗产的认知了解。
难点:学生对于宋代文化的认同,纵观东京城的兴衰交替,自身情
感的升华。
五、教学方法
提问法、启发式教学法、讲解法、评价法等教学方法。
六、教学准备
任务卡纸圣旨奖状铁环木板年画制作材料
七、教学内容
(一)清明上河园的概况介绍
(二)清明上河园里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
(三)体验射箭、推铁环、蹴鞠等古代体育运动
(四)观看大型实景剧《岳飞枪挑小梁王》
(五)制作木板年画
(六)参观《清明上河图》展馆
八、教学步骤
(一)抵达目的地前
1.讲解乘车安全注意事项,纪律要求,活动安全注意事项。
2.车上破冰小游戏,活跃气氛。
3.在车上介绍本次活动流程,介绍开封历史文化。
4.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带着问题去学习。
例如:
(1)《清明上河图》是谁画的?有多大?
(2)《清明上河图》现保存在哪?怎么才能看到?
(3)清明上河园是按照《清明上河图》建造的吗?
(4)《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汴京的繁华景象吗?
(5)开封作为宋代的首都,当时的皇宫是哪里?
(6)开封作为宋代的世界第一大都市,为什么现在发展的并不好,甚至还有些落后?什么原因导致的?
(7)开封为什么被称为“城摞城”?
(8)你知道的开封的名人都有谁?
……
(二)抵达清明上河园后
1.清明上河园概况介绍
清明上河园是中国著名八朝古都河南开封的一座大型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占地600余亩,坐落在开封城风光秀丽的龙亭湖西岸。
它是依照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建造的,于1998年10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一幅弥足珍贵的社会民俗生活长卷,画中反映了开封作为中国北宋时期都城的社会生活、市井风情和城建格局。
虽然它所反映的只是当时开封的一部分,但管中窺豹,可见一斑,由此也不难推想其他街市的大略形貌。
有趣的是,千年前,张择端把它从现实毅到了画卷,千年后,开封人又把它从画卷上搬到了现实。
徜徉其中,常令人有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时光倒流之感。
清明上河园的南苑展现了北宋时期的市井百态和民俗
风情,在里您可以了解民间工艺的传奇魅力,体验市井百态的多姿多彩,感知民俗文化的深厚内涵。
北苑集中体现了北宋时期的皇家园林及宫廷娱乐,在这里您可以感受皇城内廷的神圣巍峨,领略皇家园的美轮美奂,感叹北宋皇城的瑰玮壮丽。
2.盛大入园仪式---包公迎宾
开封府尹包拯奉旨领文武百官,设皇家仪仗,行开园大典,迎四海宾客。
擂鼓礼炮响彻云霄,张龙赵虎王朝马汉环伺左右,包青天口宣圣谕,恭迎佳客入园,共享人间欢乐。
3.分组行动---寻找非遗文化
分发研学清明上河图,分发任务卡,明确任务——寻找非遗文化,比比哪一组找到的最多,时间1个小时。
校场集合,进行小组成果展示。
带队老师评价,记录成绩。
4.观看大型实景剧——《岳飞枪挑小梁王》
让同学们换个方式了解历史,该演出利用战马、扬沙、炮战、飞箭,全景式的电影表现,现代影视高科技手段,让游客梦回千年前宏大的古战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的极度震撼。
大型英雄实景秀《岳飞枪挑小梁王》震撼上演,其激烈的马战、震天的炮战、巧妙的特效可以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5.特色午餐(孙羊正店),品尝开封美食
开封小吃世界闻明,说一说开封的享誉中外的小吃都有哪些。
由带队老师做出评价,记录成绩。
6.古代运动体验(古代娱乐城)
体验推铁环、射箭、蹴鞠等古代娱乐项目,组织推铁环比赛,对获奖的个人颁发圣旨奖状。
7.欣赏民俗绝活
捏面人、吹糖人、曲艺、杂耍,近距离欣赏民间艺人和非遗文化传承人的精湛技艺。
8.制作木板年画,感受非遗文化(东坡书院)
在中国民间,年画就是年的象征,不贴年画就不算过年。
木板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发源于开封朱仙镇。
让同学们自己动手,亲身制作一幅木版画。
9.参观清明上河图展馆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备受争议的画作,有人说它描绘了当时的繁荣市井,也有人说它描绘的是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它描绘的到底是什么,同学们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10.登车返程,布置研学作业
6个小时的游园时间,学生们穿过南苑市井风情街,民俗文化区,北苑皇家园林,尽情感受清明上河园浓厚的宋文化底蕴。
走出清明上河园,千年前,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把
东京的繁华景象从现实搬到了画卷,千年后,人们又把它从画卷搬到了现实。
徜徉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立体世界名画中,令人有“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时光倒流之感!带着满满的收获,乘车返回。
在返程路上讨论今天的收获和成果,并写研学总结心得。
11.课后讨论
(1)对宋朝有哪些了解?
(2)对人文历史有哪些了解?
(3)对民俗文化有哪些了解?
(4)本次学习有什么非凡的意义?
延伸:
(1)怎么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2)关于开封的历史文化你还了解多少。
九、总结与分享
开封是一座古老的城,八大古都之一,也是曾经的世界第一城市。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开封作为宋代的首都,见证了太多的“古今兴衰事”,也诞生了太多了科技发明,同时孕育出了这里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
经过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变迁,被留下来的都是人类历史的瑰宝,我们参与其中,见证它,感受它,学习它,幸甚至哉。
十、教学反思
开封是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很多初中学生对
于历史的认知仅限于历史课本和一些不符合现实的电视剧。
《清明上河图》是其中一幅备受争议的画作,有人说它描绘了当时的繁荣市井,也有人说它描绘的是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
选取清明上河园,是想让学生在这片土地上,在这样特定的环境里重返大宋,亲身去见证、去体验宋朝人民的生活状态,体验宋代的经济,科技的发展以及宋朝服饰的特点,以及体验市井中的各种民俗手工技艺,亲身体验到的就是财富,是我们在课本中或者电视里无法相比的。
本次活动安排重点就是感受属于那个年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木版画、剪纸、风筝、蹴鞠、高跷、汴绣等等,体验当时的市井民俗如推铁环、斗鸡、杂耍等等,让学生尽早的了解他、认可他、传承他,此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