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烧伤病人的护理

烧伤病人的护理


和浅Ⅱ度烧伤可在 2 周内愈合,愈合后不留瘢痕;深Ⅱ度和Ⅲ度
烧伤,常以肉芽组织愈合,最后形成瘢痕。
烧伤面积的评估: 中国新九分法和手掌法
新九分法是按人体体表面积划分为 11 个 9%和 1 个 1%,是我国根据
大量获得的估计方法。
部位 头颈
双上肢 躯干
双下肢
成人各部位面积( %)
小儿各部位面积( %)
液渗出,以伤后 6-8 小时 为最快,24-36 小时达高峰,渗出持续 36-72
小时。大量浆液样液体自创面丢失,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
2. 感染期 伤后 3-10 天,渗出液回吸收,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
质同时被吸收,加之伤后机体免疫力降低,易发生全身性感染。
3. 修复期 伤后第 5-8 天,炎症反应的同时, 组织修复也开始, Ⅰ度
浸湿、污染或有异味时应及时更换,包扎时压力均匀,达到要求的厚
度和范围。
(3) 适当约束肢体
极度烦躁和意识障碍者,适当予以肢体的
约束,以防止无意抓伤。
(4)定时翻身 定时为病人翻身, 以避免创面因长时间受压而影
响愈合。
(5)用药护理 定期做创面、 血液及各种排泄物的细菌培养和药
敏试验,合理应用广谱、高效抗菌药及抗真菌药物,注意药物配伍、
介质释放有关。
9. 潜在并发症 应激性溃疡等。
现场急救:
1.迅速脱离热源
2.抢救生命
3.预防休克
4.保护创面和保暖
5.尽快转移
护理措施
1、维持有效呼吸
(1)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口鼻及呼吸道的分泌物: 鼓励病人
深呼吸、用力咳嗽及咳痰;对气道分泌物多者,定时翻身及拍背,改
变体位,以利于分泌物排出。
( 2)加强观察
若发现病人有刺激性咳嗽或咳黑痰、呼吸困难、
呼吸频率增快, Spo2 下降、血氧分压下降等表现,应积极做好气管
切开及气管插管的准备。
(3)吸氧 中重度呼吸道烧伤病人多有不同程度缺氧, 一般用鼻导
管或面罩给氧,氧浓度为 40%左右,氧流量 4~5L/min, 合并 CO 中毒
者可经鼻导管给高浓度氧或纯氧吸入,有条件者积极采用高压氧疗。
3~ 4 周愈合, 留有瘢痕
伤及皮肤全层,甚至可达皮下、肌 Ⅲ度(焦痂型) 肉、骨骼层等。 皮肤干燥、 无弹性、
焦黄或炭化,坚硬如皮革,可见树 枝状栓赛血管,皮温低
消失
注:Ⅰ度(红斑型)烧伤不计入烧伤总面积
无 上皮再生的 来源, 形成瘢痕 和挛缩, 导致肢 体 畸形或功能 障碍
辅助检查:( 1)尿常规检查及每小时尿量测定:休克期长出现血红蛋
为辅,改善因瘢痕挛缩、肌肉萎缩造成的躯体功能障碍。 4. 告知社区人群防火、灭火、自救的常识,预防烧伤事件的发生。
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 6)病 室 温 度
接受暴露疗法病人的病室温度应控制在
28~32℃,相对湿度 50%~60%。
健康指导
1. 创面愈合后嘱病人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猪和过热的水清洗皮
肤,不能抓挠初愈的皮肤。
2. 愈合后的创面皮肤避免太阳的暴晒。 3. 及时指导病人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以主动运动为主,被动运动
( 4)加强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后的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正确进
行气管内吸引。给予蒸汽吸入、雾化吸入含有抗菌药物、糜蛋白酶的
液体,保持呼吸道湿润,以控制呼吸道炎症及稀释痰液。
2、补充液体、维持有效循环
( 1)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迅速建立 2~3 条能快速输液的通道,保
证各种液体及时输入,尽早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 2)合理安排输液的种类及速度
遵循 “先晶后胶、先糖后盐、先
快后慢 ”的输液原则合理安排输液的种类及速度。
3.加强创面护理,促进愈合
(1)抬高肢体 肢体烧伤者,保持各关节处于功能位,适当的进
行局部肌锻炼。观察肢体末梢血运循环情况,如皮温和动脉搏动。
( 2)保持敷料清洁和干燥
采用吸水性强的敷料, 若敷料被渗液
4.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组织损伤、破坏分解,代谢率增
加,创面渗出,消化功能紊乱有关。
5. 自我形象紊乱 与烧伤后毁容、肢体残障及功能障碍有关。
Hale Waihona Puke 6. 躯体移动障碍 与肢体烧伤、功能改变有关。
7. 恐惧 与精神受烧伤场面刺激, 特殊部位烧伤, 或预见到的畸形、
功能障碍有关。
8. 有感染的危险 与皮肤屏障功能丧失、机体免役功能低下及炎症
烧伤病人的护理
烧伤( burn)是由热力(火焰、蒸汽及高温金属等) 、电流、放
射线以及化学物质等理化因素引起的损伤, 主要伤及皮肤、 肌肉和骨
骼,严重者还可以引起一系列全身反应。其中热力烧伤占 80%左右。
临床表现
根据全身病理生理变化,将病程分为休克期、感染期、修复期。
1. 休克期 是烧伤后 48 小时 内死亡的主要原因。 烧伤后迅速发生体
9×1=9 (发部 3 面部 3 颈部 3)
9+ ( 12- 年龄)
9×2=18 (双手 5 双前臂 6 双上臂 7)
9× 2
9×3=27 (腹侧 13 背侧 13 会阴 1)
9× 3
9×5+1=46(双下肢 5 双大腿 21 双小腿 13 46-(12-年龄) 双足 7)
手掌估算法: 不论性别、 年龄,五指并拢后的手掌面积约为体表面积的 1%, 此
法简易,常用于小面积烧伤估计和辅助九分法评估烧伤面积。 烧伤分类 1.按烧伤深度分类 :目前普遍采用的是三度四分法,根据烧伤 深度分为Ⅰ度、Ⅱ度(浅Ⅱ度和深Ⅱ度) 、Ⅲ度。 2.按烧伤程度分类: ①轻度烧伤:Ⅱ度烧伤面积在 9%以下的。 ②中度烧伤: Ⅱ度烧伤总面积在 10%~29%之间的,或Ⅲ度烧伤 面积不足 10%。 ③重度烧伤:烧伤总面积达 30%~49%;或Ⅲ度烧伤面积达 10%~19%;或面积不足 30%,但全身情况较重或已有休克、复 合伤、中重度吸入性损伤者。 ④特重烧伤:烧伤总面积在 50%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在 20% 以上,或已有严重并发症者。 不同深度烧伤体征
白尿以及尿量减少,表明肾功能受影响。
( 2)血常规检查:休克期血细胞比容及浓度升高,感染期
白细胞计数增高。
( 3)血气分析、血生化检查:常出现高钾血症。
【护理诊断】
1. 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烧伤导致组织破坏有关。
2. 急性疼痛 与创面烧伤、痛觉过敏及炎症反应有关。
3. 体液不足 与大量体液渗出、血容量不足有关。
深度
局 部 体征
Ⅰ 度 ( 红 斑 仅伤及表皮,局部红肿、干燥,无
型)
水疱
浅Ⅱ度(大水 伤及真皮浅层,水疱大,去疱后创
疱型)
面潮湿鲜红水肿明显
深Ⅱ度(小水 伤及真皮深层,水疱小,创面苍白
疱型)
水肿,干燥后可见网状栓塞血管
局部感觉 灼痛感 剧痛、感觉过敏 感觉迟钝
预后 3~ 5 天愈合, 不留瘢痕 2 周可愈合,不 留瘢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