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重点
微生物及其类群和共同特征
微生物学的发展史及其各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事件
微生物和人类进步文明的关系
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Microorganism)通常是描述一切不借助显微镜用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某些藻类。
(1)体积小,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
(3)生长旺,繁殖快
(4)适应强,易变异如感冒病毒
(5)分布广,种类多
1590年荷兰人詹森兄弟制作了第一台显微镜。
1664年英国人罗伯特.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并描述了霉菌的子实体结构。
1676年荷兰商人列文.虎克观察到“微动体”。
1680年显微镜放大270倍
19世纪出现改良的显微镜:现代光学显微镜
▪1748年英国传教士尼达姆(John Needham)“微生物自生说”
▪法国巴斯德·路易斯(Louis Pasteur)
▪德国科学家罗伯特·柯赫(Robert Koch)
▪1865年李斯特外科消毒术
▪1909年Ehrilich 用化学制剂控制梅毒
▪1929年弗来明发现青霉素
▪1944年Wakesman 土壤放线菌中找到了链霉素
巴斯德·路易斯(1822-1895)
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用“雁颈瓶实验”推翻了尼达姆的
“微生物自生说”
巴斯德消毒法:70℃~4℃
发现了防治霍乱的疫苗
德国科学家罗伯特·柯赫(Robert Koch)
细菌纯培养
柯赫氏法则(Koch’ postulates)
•从动植物的患者体内分离出病原物
•进行纯培养
•回接到同样类型的动植物体,引起
同样的病症
•再分离得到与第二步一致的菌系
(四)、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在环境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利用微生物改善环境
微生物对环境的有害影响
(二)医药
(三)食品
(四)生物技术
(五)科学研究
(五)、微生物分类、鉴定和命名
基本概念:
分类(classification),根据各种细菌的相似性和进化关系将其分为类群,排放在适当的分类单元中。
鉴定(identification),是分类的操作过程,经过一系列测定来确定所研究的菌株属于哪个类群。
命名(nomenclature),根据命名的国际法则对所鉴定的菌株给以科学名称(学名)。
(一)细菌的分类的原则
7级分类单元
界Kingdom
门Phylum
纲Class
目Order
科Family
属Genus
种Species
微生物种下单位--------------------------------
亚种subspecies,subsp.
变种variety,var.
致病变种pathovar,pv.
微生物作业简答题部分:
1.答: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主要是作为分解者,微生物分解生物圈内存在的动物,植物和
微生物cantilever等复杂有机物质,并最后将其转化成最简单的无机物,再供给初级生产者利用,少数微生物也可作为生产者。
2.答:1,微生物与医疗保健,例如巴斯德利用微生物对鸡霍乱,牛羊炭疽病,狂犬病等
的研究,研制出各种疫苗,防治人类及动物的传染病等。
2.微生物与工业生产,例如在食品方面的发酵技术,酿造工艺等,通过对微生物的
研究促进了发酵技术的进步。
3.微生物与农业生产,例如以菌(含病毒)治害虫和以菌治植病的生物防治技术,
以菌做饲料(饵料)和以菌做蔬菜(各种食用菌)的单细胞蛋白质和食用菌生产技术等。
4.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由于微生物在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中主要处于分解者的地位,
如在治理污水和有机废物处理中起关键作用。
5.微生物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由于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忽然培养条件简便,所
以生命科学工作者在研究基础理论问题时最乐于选用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如操纵子学说的提出,遗传密码的揭示。
3. 答:微生物有五大共性:1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
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
最基本的是体积小,面积大。
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因此是最基本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