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书育人 读书育人 写书育人

教书育人 读书育人 写书育人

读《智慧型教师教学的师德修炼》想到的如果摆在你面前的这本书是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于漪,李吉林,李镇西等的著作,你一定会眼前一亮,一定会如饥似渴的捧起她,心无旁骛的阅读起来,可是我读了由陈洪庆主编的《智慧型教师教学的师德修炼》,一读就爱上了她。

本书共分为三个章节的内容向我们阐述了教师的师德修炼的案例,怎样才能做一名智慧型的的教师。

教育中不能没有爱,爱不等于教育,但教育永远不能没有爱。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他们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各尽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的教育”。

并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教学案例诠释了教育不能没有爱,离开爱的教育是枯燥的。

书中让我流连的一个教学案例是这样的:9月1日开学,关老师新接了一个班—三(2)班。

那天是教师节,关老师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个包装得十分粗糙的盒子。

关老师怀着满心的好奇打开盒子,里面的礼物令她惊愕—一支褪了色的旧胸针!是谁送了如此特殊的礼物?关老师的头脑里打满了问号。

这时,一张小小的卡片吸引了关老师的目光:“老师,祝您节日快乐!”看着歪歪扭扭的字迹,关老师立刻想到了他—小傲。

她有一双大眼睛,长的很瘦小,自从二年级时,因车祸失去母亲后,他开始变的叛逆,上学迟到,课堂上捣乱,从来不听讲,下课打架,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成绩合起来不足60分……这个孩子令所有的任课教师头痛,尽管以前的教师也尽其所能地帮助他、关心他,但他毫不领情,还是破罐子破摔。

在教室们的眼里,小傲是个没有情感、不可救药的孩子。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却送给自己一枚这样的胸针。

关老师抚摸着这没有点无法示人的旧胸针思索着……第二天的第一节课是语文课。

关老师微笑着走进教室,他手里拿着小傲送给她的那没胸针对大家说:“孩子们,昨天我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一这枚漂亮的胸针,老师特别喜欢它,所以把他别再离心最近的地方!”说着,郑重其事地把胸针别到左胸前。

“老师带上她漂亮吗?”“漂亮!”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关老师注意到此刻小傲的眼里闪着泪花。

在接下来的语文课中,小傲的腰板儿挺得直直的,他居然听课了!关老师鼓励、赞许的目光始终随着小傲。

“这个词老师要请一个聪明的孩子来读!”关老师用卡片出示了“企鹅”一词。

“小傲,你会读吗?”关老师温暖的目光里充满了鼓励。

“企鹅。

”小傲低声读出了这两个字。

“哇,太了不起了,小傲!”关老师带头为小傲鼓起掌来,孩子们也由衷地为小傲鼓掌。

此时,这个平时桀骜不驯的小捣蛋鬼竟害羞地涨红了脸,关老师知道一颗希望的种子正在小傲的心里萌发。

从此以后,笑傲成了关老师的“宠儿”。

在课堂上,关老师格外关注小傲,在小傲遇到难题时,关老师的目光里充满鼓励,在小傲答对问题时,关老师的目光里充满赞许,在小傲听课发愣时……除此之外,关老师还专门为小傲成立了学习辅导小组,课下悄悄安排伙伴与他游戏。

转眼间,一年半的时间过去了,在关老师爱的滋养下,在关老师潜心雕琢下,昔日里那个让教师头痛,让同学讨厌的“坏小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聪明懂事、积极向上、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在“三八”妇女节这天,关老师收到一个信封,信封里装着一只火红的康乃馨和一张字条:“老师,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我把这枝母亲花送给我心中最敬爱的妈妈,谢谢您给了我新的生命—小傲。

”拿着这枝美丽的母亲花,泪水充盈了关老师的双眼。

此刻的关老师被感动与幸福包围着,他由衷地感叹:“当老师真好!”是啊,当老师真好!在汗水与心血的浇灌下,当一个个顽劣的孩子变得懂事,当一颗颗扭曲的心灵变的健康,当一群群小鹰展翅飞翔蓝天时,有哪个职业比教师更崇高呢,又有谁比老师更幸福呢?读完这个小故事,我深有感触,像这样的学生我们身边何尝没有呢,我们又是怎么去处理的呢,结果怎么样呢?反思过自己的行为吗?聪明的关老师在课堂上善于和利用教育资源,从尊重、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爱自己的,从而主动改正缺点。

案例中的关老师把小傲从一个顽劣无比、不可救药的“坏孩子”转化成懂事、好学向上的好学生,告诉我们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未形成,对事物的看法有不确定性,老师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即使是顽石,用爱将其融化。

冰心曾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

”教师之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动力之源,是促进学生转变的催化剂。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而教育的艺术奥秘则在于教师能以乐观的情绪、赞美的语言、勃勃的生机、殷切的期待去赞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

小故事中的主人翁关老师何尝不是一个具有爱心,且有教育艺术的好老师。

教学中一个不经意的细节都会使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时雨,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浓浓爱意,从而“亲其师而信其道”,提高课堂凝聚力。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们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一词耳熟能详,广大教育工作者也乐此不疲,倾心于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周礼地官司传序》中说“师者,教人以道者之称也”,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都是在说明教师是以教书来育人,既教书又育人,能教书会育人。

由故事中的关老师,我想到山东省优秀教师,临邑县临南镇实验小学校长赵同花。

这个默默奉献教育几十年的乡村女教师,孩子们都习惯称她为赵妈妈的好老师。

他们都是教师群体中的草根,可他们像孔子,陶行知,朱永新,苏霍姆林斯基一样,用灵魂,生命来诠释对教育的热爱。

曾经深深记得于漪老师的话“站上讲台就要用生命来歌唱”。

可是反观我们城里的的教师群体,硬件设备一应俱全,宽敞明亮的教学楼,现代化的实验楼,图书楼,先进的多媒体教室,老师们人均一台电脑,优质的生源,这些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了,但我们做得怎样呢?或许才工作时,我们也一腔抱负,但当曾经的激情随着岁月的流逝消磨殆尽的时候,当我们都感到教育的单调,枯燥,乏味功利。

当我们这些干教育的远离教育渐行渐远的时候。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当合上这本《智慧型教师教学的师德修养》时,心里热乎乎的。

让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不断思考的老师,用平凡铸就师德情怀,用真爱弹奏杏坛琴弦,为我们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

教书育人读书育人写书育人“教书育人”一词耳熟能详,广大教育工作者也乐此不疲,倾心于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周礼地官司传序》中说“师者,教人以道者之称也”,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都是在说明教师是以教书来育人,既教书又育人,能教书会育人。

教师教书育人是理之必然,无可厚非,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师教书育人的目标必须通过学生学习、感悟和接受、变化来实现,教书育人从一个侧面表达了教师的职责,但却不能更好地表达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我看来,教书育人还只是育人的初级阶段,是在孩子尚小时的一种主要的育人策略,当学生稍有成长后,我们完全可以把“教书育人”发展为“读书育人”。

读书是学生的一种成长途径、生活方式,学生通过读书完善思维,修养品行,锻炼能力,提高素质。

学生不可不读书,不可只在教师的“约束”下读书,因为学生发展的唯一出路是对教师的否定,是远离教师(当然这里说的“否定”远离并不是从道义上讲的),学生只有放宽眼量,展开思维,扩大范围,进行“海量阅读”,才会使自己更加完善。

所以,我们不反对教师“教书育人”,但更提倡在教室指导和引领下“读书育人”。

读书育人是一种学生成长的方式,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一种境界。

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是“吸入”,是信息的吸纳。

还有一种比以“吸入”更好的完善自己的方式,就是“吐出”。

我把它称为“写书育人”。

写书育人是更高层次的成长方式。

学生要把自己对问题的认识、把自己的“成熟”的思想、把自己的情感世界抒发出来,需要更好地学习、更高地水平,如果要追求“写的完美”,就更要加倍努力,仔细斟酌,深入研究。

这个过程岂不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岂不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岂不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从教书育人到读书育人,从读书育人到“写书”育人是育人方式的突破,是育人途径的探索,是育人理念的改变。

——读《教育,春天里的发现》想到的。

如果摆在你面前的这本书是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李希贵,于漪,任小艾,李吉林,李镇西等的著作,你一定会眼前一亮,一定会如饥似渴的捧起她,心无旁骛的阅读起来,可是摆在你面前的这本装帧质朴的《教育,春天里的发现》却是位名不见经传的草根人物,自誉为草根教师的钟发全的新作。

但是对于爱读书的我,一经读上就爱上了她,并深深的喜欢上了她的创作者—钟发全。

钟发全,重庆市石柱县河嘴小学教科室主任,石柱县首届小学语文骨干教师。

1999年起立志从事教育,教学,教研。

3年共写了10多万字的“讨论式教学探索”经验总结,并有150多篇教育类文章发表于《人民教育》等几十家刊物,已有多篇文章入选十多本全国著名教育书籍,真正践行了他给自己提出的“读书育己,教书育人,写书育世”,同时他的这句话,现在也成了我的座右铭,贴在我的办公桌上,时时激励着我向他学习。

对各类课改的新探,对各类教学方法的陈述与运用等等,因为太多的人说了太多的话,我不再多说。

我只是说,今天我们教师这个很大的群体最缺乏的是什么?我看最缺乏的不是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而是缺乏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同。

君不见,受商品大潮的影响,身边的教师有的下了海,有的转了行,还有的“身在曹营心在汉”以教学为辅,以第二职业为主。

凑到一起满腹的牢骚,待遇低了,工资少了,福利没有了,没政治地位低了,试想想这样的老师怎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不误人子弟才怪,这些人真正背离了胡锦涛书记给全国广大教师提出的“静下心来教书,潜下身来育人”的希冀。

而钟发全这个乡村小学老师,在他的那片天地里,不等不靠,不怨天尤人,一直默默守望乡村教育12年,他的眼,心,笔早已超越了乡村的藩篱,没有成为井底之蛙。

大家可以想象得出,长时间深居简出,封闭落后的大山里,最怕的是理念上的落后,但他却走进网络,走进世界,他自费买电脑,登录各教育网站论坛,徜徉于新课程之汪洋,探晓各地教研新动向,内化课改新概念,并且在乡村教育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生根结果。

读罢他的书,一个栩栩如生的他常出现在我前,我总觉得是在和他的心灵对话。

他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成绩,是因为他对教育的全新热爱。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他说,这么多年来,真的感谢冷清的乡村生活,生活中少了城市的喧嚣,给了他安心读书的好地方,使他有了一生的事业与理想,让教育之花盛开在遥远的地方。

由钟发全,我想到山东省优秀教师,临邑县临南镇实验小学校长赵同花。

这个坚守乡村教育几十年,默默奉献的乡村女教师,孩子们都习惯称她为赵妈妈的好老师。

他们都是教师群体中的草根,可他们像孔子,陶行知,朱永新,苏霍姆林斯基一样,用灵魂,生命来诠释对教育的热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