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摘要:为推进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改革,发展课程评价理论,教学评价现已成为被广泛应用于政治课堂教学的一种、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教学模式。
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评价教学在组织学生共同参与、调动学生积极性方而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本文分析了传统教学评价的现状及原因。
关键词: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现状原因
教学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受教育者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其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则是以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思想政治教学话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
中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开展思想教育和马克思主义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在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
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向导的作用。
这是因为其突出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教思想政治理论课,值得我们考虑。
长期以来形成的中学思想政治课简单地用一张政治试卷来考核学生掌握政治知识多少作为教师和学生成绩的评价方式,过于关注学生政治学业成绩的结果,突出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忽视学习过程;评价方法单一。
这显然是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的。
考试异化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的原因。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进行知识考试本身并无可非议,基本上并没有摆脱出知识型考试的模式,无非是多了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考核。
因此,必须研究对现行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方式进行优化。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中的所存在的问题
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在各方面,特别是在的基础教育评价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尝试,其中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上,探索尤为突出,比如说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提出形成性的评价;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提出质量综合的评定;尝试对学生评价实行等级制的改革,甚至有些地方还在中考实行了开卷考试;对教师评价更关注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强调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有些地方还尝试性的开展了教师自评和学生点评教师的评价探索等。
这些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的发展起到了积
极的作用。
但是,这些探索大多是浅层次的,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在目前的中学思想政治课中,把学习的意义简单理解成了学习书本上知识,因此,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只注重概念、原理的掌握和运用,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甚至包括课本上规定的实践性题目。
因此,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当中就产生了很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评价的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过于侧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略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的考查;第二,教学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只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的差异和个性化的发展价值;第三,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片面,还是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地侧重于量化的结果,只拿分数来衡量学生,尤其是用分数来作为排名次的做法来评价学生和教师,很少采取新的评价手段与方法:第四,教学评价主体单一,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以及管理者等多种主体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元化、多向性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第五,如果把关注结果作为教学评价的重点,被评价者在各个阶段的进步和努力程度将被忽视,就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也就没有很好地发挥评价的这一功能——促进发展的功能;第六,评价功能失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的过分注重,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一般把奖惩与评价的结果挂钩,在学生身上的表现,就是学生只关心自己的排名和考试分数,却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影响自身全面发展的原因;教师方面表现出来的是过于关心自己所教授的范围内的班级成绩的排名,没能够意识到自身教学的不足以及改进方法;第七,教学评价对象,就是所谓的被教授者为主体的学生,一直处于被检查和被评判的位置,无法很好地保护到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教学评价的态度,就一直处于冷漠和排斥甚至有些害怕和恐惧的态度,有的还出现了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
当今的教学评价发展的特点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是不相符的,要进一步改革和深化。
高考改革的车轮已经行走了许多年,改革,实践,运用在各个省市也是如火如荼的展开。
可是我们发现,这仍然是杯水车薪。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外国语学校,旗帜上是开展外国语教育,开展富有特色的外语教学,可实质没有丝毫改
变。
仍然是分数至上,仍然是各所学校一本率的比拼,仍然是应试能力要加强。
所以,属于文科类的政治必然是做题做题再做题,讲知识点,探索答题技巧。
这样的现状背景下,对于学生的学习政治学科的评价就显得尤为单一。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中存在问题的形成原因
考试异化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的原因。
“考试是指对学生成绩的测量,用现代教育评价的术语表示就是教学测验。
”如果我们不进行考试了,那么教学测量也就无法完整的进行,因为考试是教学测量的工具和手段,离开了工具和手段,教学测量也就不能进行了。
比如,要测量学生对我国政治制度的了解情况,如果不进行各种考试,那么测量数据是得不到的。
其次,如果没有了考试,那么教学评价也无法真实、有效的进行。
上面讲过,教学评价是在教学测量的基础上,对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进行判断。
而我们要进行定量分析,就不可缺少考试所提供的数据。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考试是教学评价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进行知识考试本身并无可非议,基本上并没有摆脱出知识型考试的模式,无非是多了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考核。
就以最常考的也是测试能力的论述题来说,这类题目通常要联系实际,可是由于升学率的压力和评分标准过与单一的原因,一般是由任课教师从尽可能多的角度“联系”一下实际,学生们则不管长短,抄回来死记硬背,而有的老师甚至教给学生回答这类题目的“万能公式”,这与考能力的初衷完全相违背。
而且,从理论上来讲,活动制约着能力的形成,个人实践活动的范围和程度规定着形成何种能力以及能力发展的水平。
考试的成绩说明一切,决定一切,根本就不进行分析处理,更不用谈评价了,考试就是教学评价。
这样的考试带来的后果十分严重。
这就是考试在学校中的异化:升学率对学校的吸引力,使得学校领导对教师的评价上趋于片面,只是看其教学成绩,衡量教学成绩的方法就是看其在考试中所教学科过了某些分数线多少,按人数进行名次的排行,把名次作为奖惩、晋升的标准。
在这种情形下,教师为了获得一个好的名次,就不得不死抠书本上的知识,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会考到的知识点。
学生也不得不死记硬背,因为在校领导把教师的教出学生的成绩看成评价的标准,所以教师就把学生的考试成绩看作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把学生按成绩排名,分为三六九等,然后因“材”施教。
这完全违背了教育的初衷,给教育教学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使得中学
思想政治课变成了单纯的社会科学知识传授课,而忽视了其更主要的任务——思想教育,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
所以,真正要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新评价模式,新课改下的思想政治课,无论是在课堂教学模式,还是在教学内容上都有所增强。
这就需要政治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潜能的挖掘和能力的培养,建立有效的课堂评价机制,将教师的教育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评价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政治素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达到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优化政治课堂的目的。
不仅是教师自身的努力,改变旧的方式评判学生,还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当前的教育制度,高考制度。
参考文献:
[1]胡逢早.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构建初探[J].教育探索,2001,(4).
[2]刘志军.关于教育评价方法论的思考[J].教育研究,1997,(11)
[3]梁淑芳,栾书红;浅谈中学政治课教学方法的改革[J]·绥化师专学报·2003年04 期
[4] 张文林.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山东教育(中学刊),2005(11).
[5] 陈传锋,沈兆良.新课程实施中的教育教学评价研究[J].当代教育论
坛,2005(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