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单位:人力资源部FR421101C
一.目的:
为配合公司经营方针,培育员工专业知识、技能,充分发挥其潜能、提高工作品质及效率,
并兼顾员工个人及公司未来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人力资源配备、人员素质提升、教育训练管理和员工满意度测定。
三.定义:
无
四.流程:
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企业员工的招聘、培训、考核、评价、激励等一系列过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5.1.2.明确企业的组织结构,建立企业的[组织表](附件一)。
确定什么岗位应配备具有何种
能力的人员,制定[岗位说明书],作为后续工作的基础。
5.1.3.HR单位应对人力资源的现状和条件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调整人力资源的配置。
5.2.人员招募:
5.2.1.人员招募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由相关单位提出申请,由HR单位统筹,提出人力资
源配备计划,所有职位需求信息通过[人力增补申请单]进行定时更新。
5.2.2.人员配备必须达到有关人员能力要求的规定,应采取择优录取的原则,建立人才信
息,选拔标准并记录选拔过程。
5.2.3.新近人员应进行岗前培训,试用期结束时参照[考核管理作业标准]进行考核,合格者
才录用为公司正式员工。
5.3.人员培训:
5.3.1.制定培训计划
各单位应识别本单位与质量有关岗位能力需求,并比较现有人员能力状况,于每年年底向人资单位提出培训需求,填写[年度教育训练需求调查表],在此基础上,HR
单位应结合本公司人员能力实际情况制定[年度教育训练计划表],由权责主管批准后实
施。
5.3.2.培训的种类:
a).按培训的形式可分为:内部培训,在公司内部完成培训;外部培训,根据需要
安排员工参加公司以外的各类相关培训。
各单位自办临时性内训课程,需提出[单位自
办训练课程需求申请表],部门主管核准后,配合年度教育计划实施。
培训对象还包括
合同工、临时工、转岗工人,并将予以特别重视。
b).按培训的对象和内容又可分为:
1).新员工培训
①.公司基础教育:包括公司简介、公司纪律、质量方针和目标、环境职业
健康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基础知识等的培训。
在进入公司
一个月内,由HR单位组织进行;未达到十五人,得依实际情况于三个月内办
理。
②.岗位技能培训:学习生产作业指导书、所用设备的性能、操作步骤、
安全事项及情况的应变措施等,由所在岗位技术负责人组织进行,并进行书面
和操作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
2).在岗人员培训:按培训计划,每年应对在岗员工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岗位技
能培训和考核,并告知员工如不符合顾客质量要求可能造成的后果。
3).特殊工作人员
①.特殊工序、关键工序人员包括:压铸人员、电气焊工、锡焊工、电工、
驾驶员、检验及计量人员、试验员,对他们的培训,由所在岗位技术负责人负
责培训、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每年对于这些岗位的人员还应进行培训和考核;
需取得国家劳动部门相应培训合格证书的由所在岗位相关人员提出外训申请
并取得合格证书;
②.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按《内部审核管理办法》对内审员的要求进行培训、
考核和资格鉴定;
③.短期合同工以及外借劳动力也应予以特别重视及培训。
4).工程技术人员培训
各类工程技术人员是新产品开发的主力军,应创造条件使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不断更新,由开发部门主管安排教师组织培训或外送培训。
5).转岗人员培训:与新员工培训中的岗位技能培训相同。
6)返岗人员培训:对休假时间较长(一个月以上)的返岗员工,与新员工培训中的岗位技能培训相同。
5.3.3.培训的实施:
公司内部培训由HR单位统一组织安排,在培训计划中规定培训的内容、时间等,以通过培训使员工具备相应的知识,使之将这些知识与其技能和经验相结合而具备
相应的能力,从而满足质量活动对人员能力的要求。
a).部门内部培训,则由各部门组织实施,但应纳入公司培训计划。
b).培训时参训人员皆应于[内部训练签到表]上签到,并由讲师签名确认后,于受训
完后三日内,由主办单位转送HR单位存查。
c).各主办单位或讲师决定须填写[心得报告]之内训课程,参训人员须于受训完后七
日内提出,经部门主管审核后,转HR单位登录并存档。
d).外部培训:接受外训人员应填写[派外受训申请单],须于受训完后七日内将[心得
报告]提出,经部门主管核准后,转HR单位登录并存档。
e).各相关部门建立[员工现场教育训练记录表]或[员工培训状态一览表]确认员工已
实施或未实施培训的状态。
5.3.4.评价培训的有效性:
a).HR单位定期填写[教育训练课程预定/实绩表],进行汇总、统计,藉以了解训练
目标达成的状况。
b).通过理论考核、操作考核、业绩评定和观察、年未定期考核等方法,评价培训的
有效性效果,并填写[教育训练成效评估表]或其他培训结果、考核记录。
c).每年第四季度经管单位组织各单位主管及相关人员,召开年度培训工作会议,评
价培训的有效性,征求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制定下年度的培训计划;
d).应加强对员工日常工作业绩的评价,可随时对本单位员工进行现场抽查,对不能
胜任本职工作的员工,应及时暂停工作,安排培训、考核,或转岗,使员工的能力与其
从事的工作相适应。
5.3.5.建立培训档案:内、外部训练课程结束后,HR单位应依训练实绩登录于个人[教育训
练履历表]内,建立员工教育、培训、经验、技能的记录和档案。
5.4.绩效考核
5.4.1.各单位按照《考核管理作业标准》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做出考核评定,考核结果作为员
工转正聘用、职位升降、工资、奖金、福利等的依据。
5.5.调动与晋升
5.5.1.公司可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员工的工作岗位,员工也可以根据本人意愿及工作能力申请
在公司各部门之间流动。
5.5.2.员工的调动分为轮调、部门内部调动、部门之间调动三种情况:
a).轮调:是指各单位主管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对其岗位做一定的调整,使员工
的工作能力得到全面培养,使之成为一个多能手。
b).部门内部调动:是指职员在本部门内各单位之间的岗位变动,由部门主管根据
实际情况具体安排。
c).部门之间调动:是指职员在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流动,经考核后拟调入部门
须填写[人员调动申请表],由所涉及部门的主管批准后,交由HR单位存档。
5.5.3.晋升制度:
a)目的是为提高员工的业务知识及技能,选拔优秀的人才,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b)每月考绩成绩一直为优秀者,再综合考察员工所具备的职位技能、有关工作经
验和资历、在职工作表现及品德、完成职位所需要的有关训练课程、适应性和潜力等
项目决定是否晋升。
c)职位空缺时,优先考虑内部人员,在没有合适人选时,考虑外部招聘。
d)对组织有特殊贡献、表现优异者,可以随时予以提升。
e)试用人员成绩卓越者,由试用单位推荐晋升。
f)晋升操作规程:
1)凡部门呈报晋升者,部门应准备相关材料至理级以上相关主管签核; HR单位依
据最终核定结果做出调整。
2)凡经核定的晋升人员,HR单位以人事通报发布。
员工接到调职通知后,应于
指定日期内办妥移交手续,就任新职。
5.6.员工激励、满意度:
5.6.1.完善薪酬、福利体系,为员工创造更好的条件。
5.6.2.激励员工共同实现公司的整体目标及质量方针。
5.6.3.鼓励员工参与公司各项工作,努力提高员工满意度。
每半年对员工进行一次员工满
意度调查,并形成[员工满意度调查表],从中找出问题点,进而持续不断的改善。
5.7.持续改进
注:参照《持续改进管理办法》执行。
六.相关文件
6.1.《人力招募作业标准》
6.2.《培训管理作业标准》
6.3.《考核管理作业标准》
七.相关附件/记录/表单
7.1. [组织表] (附件一)
7.2. [员工考核管理措施] (附件二)
7.3. [员工手册] (附件三)
7.4. [作业员转正考核表] (FR610001)
7.5. [年度教育训练需求调查表] (FR621002)
7.6. [年度教育训练计划表] (FR621003)
7.7. [单位自办训练课程需求申请表] (FR621004) 7.8. [内部训练签到表] (FR621005)
7.9. [心得报告] (FR621006)
7.10.[派外受训申请表] (FR621007)
7.11.[人力增补申请单] (FR621008)
7.12.[教育训练成效评估表] (FR621009)
7.13.[教育训练履历表] (FR621010)
7.14.[员工满意度调查表] (FR621011)
7.15.[员工转正考核表] (FR621012)
7.16.[员工培训状态一览表] (FR621013)
7.17.[教育训练课程预定/实绩表] (FR621014) 7.18.[人员调动申请单] (FR621018)
7.19.[员工考绩表] (FR621019)
7.20.[员工现场教育训练记录表] (FR621020) 7.21.[开发技术人员资格考核表] (FR621022)7.22.[过程确认人员资格鉴定表] (FR621021)7.23.[岗位说明书](附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