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上海高考语文卷附答案解析

2018上海高考语文卷附答案解析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卷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此地有崇山峻岭,。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2),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2分)A.愚者千虑,必有一得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C.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D.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2)填入下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

,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

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的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A.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会有人唱B.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C.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D.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吴歌、白茅山歌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常识与理论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

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

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

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

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

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

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

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

“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③常识是由正常的情况培养起来的。

我们看到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那就是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

常识并非没有道理。

金星、牛郎星都是星星,而太阳、月亮不是,其中的道理是明显的。

鲸鱼和鲨鱼是一类而不与老虎同类,道理也是明显的。

常识通常是以事实的方式给予我们的,我们接受这些事实,同时就逐渐明白了其中包含的道理。

当出现反常情况时,我们会寻求将反常转化为正常。

这就是常识解释。

爹妈个子大,子女也大,这是正常情况。

爹妈个子大,孩子怎么这么矮?小时候没吃的,营养不够,这也是正常情况。

④常识解释并不总是奏效。

出现月食是月亮被天狗咬了,就像月饼被咬一口就会却一块,这当然是常情。

但天狗是为月食特设的:不咬月亮的时候它在干什么?为什么每次咬了月亮还必定吐出来?至于细致、系统观测到的现象,仪器观察和实验产生的结果,常识不知道这些事,当然更谈不上由这些事形成什么道理。

理论家知道这些事情,而且特别关注这些事情,恰恰是因为常识不能为它提供良好的解释。

异常的事情特别能显示理论的解释力。

⑤理论的解释不是凭空而来。

理论靠什么提供解释?靠讲道理。

从何处讲道理?从常识。

除了包含在常识里的道理,还能从哪里找到道理?还有什么我们能够理解的道理?理论家在成为理论家之前先得是个普通人,是个常人。

爱因斯坦说的“科学整体无非是日常思考的精致化”,也是在这个方向上说的。

⑥理论所依据的道理来自常识,但是理论解释不同于常识解释。

常识包含的道理并不提供对世界的整体解释。

“两小儿辩日”中,一小儿说太阳早上比中午近,因为看东西近大远小,一小儿说中午离我们更近,因为发热体近热远冷,连孔子也“不能决”。

这个故事,妙就妙在找到一个焦点,让常识在两个道理狭路相逢。

而理论专为整体解释而生。

所谓整体解释,就是同一道理既解释了正常现象,也解释了反常现象。

理论家为了提供整体解释,必须把包含在常识中的种种道理组织成系统。

他必须格外重视其中的某些道理,把它们上升为原理,通过种种延伸和变形,从中再得出更多的定理。

理论的系统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减少原理的数目,二是用推理把原理和定理联系起来。

理论家的思考并不古怪,但他会用我们都明白的思考和推理引出让我们大吃一惊的结论。

⑦可见,理论和常识无所谓谁更正确,只是理论用整体上的道理对世界做出整体解释,把我们对世界的识见带到更深或更高的层面。

3.第①段画线的词语“冤家碰头”在文中指的是。

(2分)4.对第④段画线句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两个反问句表明了理论对异常的事情很有解释力。

B.这两个问句以困惑的语气表现作者对天狗食月的疑问。

C.这两个问句能引发读者对天狗食月这一解释的思考。

D.这两个问句展现了理论家们研究月食现象的思路。

5.第⑥段提出“常识包含的道理并不提供对世界的整体解释”的观点,并用“两小儿辩日”一例加以证明,请具体分析这一例子是如何证明观点的。

(3分)6.下列对“理论”这一概念的理解与文意相符的一项是()(3分)A.爱因斯坦认为理论的解释比常识解释更系统。

B.在理论中,原理是比定理更为基础的道理。

C.能用来解释反常现象的一组道理就是理论。

D.理论解释优于常识解释,因为前者有推理。

7.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相思贾平凹①一个盒子,是原竹做成的,竹节的部分截下来,打磨,雕琢,玲珑剔透得万般可爱了,上边装一块活动的玻璃,这便是你的珍藏了。

下了班,或者吃着饭,或者要睡觉去,这盒子就放在你的手心,你屏住气,专注地凝视,高度的近视使你不得不贴得盒子那么近,以至口鼻的热气在玻璃上哈出一层水珠。

盒子里边是一只蟋蟀,长长的腿,细细的触须,但比蟋蟀小多了,小到了五倍,十倍,浑身金黄,像是一片跃动的金砾。

于是,你不自觉地就哼起评弹调来,在这漠漠的戈壁滩上,空气的流通是没有任何阻碍的,评弹调就游丝一般的,铮铮飘远。

②唉,你是个粗糙的人,那额角,那鼻头,那方方的下巴颏子,使人想象着本不是长出的,是用斧子砍出来的,除了两个眼镜片子,你身上还有闪亮的物件吗?头发总是乱的,胡子被剪刀铰得七长八短,你应该是一个放形骸外的角色,竟偏偏玩这种玩意儿?!你说,这是黄蛉,是你从老家带来的。

③这使人多么不理解!你的老家在苏州,苏州,是何等样一个美妙的地方啊,你生在那里,长到十九岁,大学毕业后就到大西北来了。

④大西北是寸草不生的玄武岩山,是有孤烟直长的大沙漠,你是学地质的,帆布做成的偌大的地质挎包在肩上,你已经奔波了二十年。

二十年的帐篷,在沙山沙海里,犹如一叶小舟,冷月弯弯地照着,苏州城外的寒山寺的钟声,是能“夜半到客船”吗?妻子,那位如花似玉的美人儿,在望着你,相思的网撒满了脸面,她在打捞着远去的一颗爱的心。

你每年回去一次,每一次在门前植一丛慈竹,但是,你又走了,留给她的是一丛一丛竹叶的“个”字。

孩子已经六岁了,他的记忆里,你只是一个照片上的平面人,他在你植的竹园里喊着“爸爸”,你不能回答,你的竹园里却生殖了无穷无尽的黄蛉,它们在鸣叫着,“蛐蛐”的,那是你的神经,是你的精灵,是你的乡思乡音。

所以,她捉住一只,装在这精巧的盒子里,在你再一次回去的时候,送给了你吗?⑤一个竹子做成的盒子,一个盒子里装着的黄蛉,便和你从苏州出发,八千里路云和月,你们一起生活在了大西北。

⑥你或许冷了不知道添衣,热了不知道减衣,但你却明明白白提醒自己:黄蛉的生存是要有一定的温度的。

冬天里,大家坐在钻机下休息,都点着烟吸,你不会吸烟,就从怀里掏出黄蛉来看。

这黄蛉盒子你不装在贴身的衬衣兜里,你担心体温会热坏它,你又不肯装在大衣的外兜,害怕风寒冻坏,你花费了三个钟头,拙手拙脚地在大衣内侧大针脚缝一个小口袋。

夜里,一盏孤灯伴着你,你画着图纸,鉴定着矿石,你常常把吃饭忘掉了,当炊事员送来晚饭,你总是疑惑地说:“我还没吃饭吗?”但你忘不了给黄蛉喂食,它只吃苹果,每次只削切豆粒大一点放在里边,这苹果却同你的仪器、书籍一样重要,你是专意让人从内地带买来的。

⑦现在,七斗星已经斜了,银河里风平浪静,你要睡下了,你便要将黄蛉盒子轻轻放在枕头底下,并不是枕头底下,你怕枕头的重量压了它。

往被窝里放,又怕被窝热气烫了它。

你用枕巾盖住,放在你的脖子下。

这是你最惬意的时候,万籁俱寂,你,听见了黄蛉的“蛐蛐”声,那是世界上最微弱的声音,也是最清脆的音乐,是金石之响,是心律之韵。

你于是就入了梦里。

⑧啊,你是梦见了你的妻子吗?梦见了你的儿子吗?在这么深的夜里,月光静泻,风儿没有起,狗儿没有咬,你的妻子打着灯笼正站在竹园边上,你的儿子,蹑手蹑脚进了竹园,竹叶上的露珠滑下来,落在他的头上,他穿着一身雪白的衣服,像一个幽灵,往竹丛里走。

立即,无数的黑点溅满了他的全身,他快活地大叫,你的妻子就跑来,用一只玻璃杯子,对着那白衣上的黑点一罩,黑点便弹进去,一只黄蛉就捉在儿子手中拎着的土瓷罐里了。

⑨他们捉了好多好多的黄蛉,母子围着土瓷罐,就听着那“蛐蛐”的生命之歌。

⑩妻子说:“这歌子是唱给你爸爸的,这歌子在召唤着你的爸爸。

”⑪于是,在你的脖子下,在你的耳膜下,“蛐蛐”的声音叫得更响了,更清了,你听见了这爱情的召唤,这家庭的召唤。

⑫第二天早上,你爬起来,背起帆布做成的偌大的地质包,你又去找金子了。

你依稀还记得夜里的梦,说:“是的,我是要回去的,要回去就得加紧我的工作!”8.把帐篷比喻成“小舟”形象生动,而从第④段画线句整体来看,“小舟”这一喻体的选择另有巧妙之处,请加以赏析(4分)9.“黄蛉”在文中有重要作用,请加以赏析。

(4分)10.本文运用第二人称来指称主人公,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3分)11.评析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的意义。

(4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15分)广陵赠别唐·李白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

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天边看渌水,海上看青山。

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12.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1分)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13.以下评价适合于本诗的一项是()(2分)A.含蓄委婉B.雄奇瑰丽C.高亢豪放D.明快俊逸14.本诗是怎样抒写临别情感的?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

(5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8分)①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

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

②义兵入关,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

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

躬捕寇盗,所击辄平。

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

其后,胡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

高祖大悦,以功赐奴婢百人。

大亮谓曰:“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一皆放遣。

相关主题